西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与旅游经济增长的交互影响研究——基于P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1-05-05 17:56
交通基础设施与旅游经济增长密切关联。选取西北五省(区) 2000-2017年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对交通基础设施和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交互影响关系以及长短期动态影响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西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正向影响的关系。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对旅游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在程度上超过了旅游经济增长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正向效应。2)不同类别的交通基础设施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长短期影响程度具有差异性。公路和航空交通对旅游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是滞后的、长期的和持续的,而旅游经济增长对公路和航空交通的正向影响是短期的和暂时的。与此同时,铁路交通与旅游经济增长的交互关系则不显著。针对此结论,提出了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业协调发展、深度融合等政策建议。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48(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文献综述
二、数据选取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选取和说明
1. 交通基础设施指标。
2. 旅游经济增长指标。
(二)PVAR模型构建
(三)数据平稳性检验
三、实证分析
(一)PVAR模型估算
(二)脉冲响应分析
1. 旅游业收入对来自于交通基础设施冲击的反应。
2. 交通基础设施对来自于旅游业收入冲击的反应。
(三)方差分解
1. 分析交通基础设施(Inra、Inhi、Inai)变动引起旅游业收入(Intin)变动的情况。
2. 分析旅游业收入(Intin)变动引起交通基础设施(Inra、Inhi、Inai)变动的情况。
四、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二)政策建议
1. 正确认识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交互作用。
2. 促使交通基础设施与旅游业深度融合[2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带一路”沿线四大区域入境旅游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差异及溢出效应研究[J]. 何昭丽,王松茂.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0(06)
[2]现代服务业是否有助于推动城镇化?——基于产城融合视角的PVAR模型分析[J]. 徐海峰,王晓东. 中国管理科学. 2020(04)
[3]长江经济带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及其交通可进入性评价[J]. 田野,罗静,崔家兴,蒋亮,吴益坤. 经济地理. 2019(11)
[4]“一带一路”倡议与区域对外开放度时空演化[J]. 斯丽娟.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5]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的变迁:1978—2016[J]. 李言,毛丰付. 经济学家. 2019(02)
[6]农产品价格、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基于P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 刘晓丽,潘方卉. 经济问题. 2019(01)
[7]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两难还是双赢?[J]. 黄庆华,胡江峰,陈习定.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11)
[8]“营改增”视角下流转税改革优化了产业结构吗?[J]. 孙正. 中国软科学. 2016(12)
[9]基于收敛假说的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 周文丽.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10]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影响的空间计量研究[J]. 张广海,赵金金. 经济管理. 2015(07)
本文编号:3170328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48(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文献综述
二、数据选取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选取和说明
1. 交通基础设施指标。
2. 旅游经济增长指标。
(二)PVAR模型构建
(三)数据平稳性检验
三、实证分析
(一)PVAR模型估算
(二)脉冲响应分析
1. 旅游业收入对来自于交通基础设施冲击的反应。
2. 交通基础设施对来自于旅游业收入冲击的反应。
(三)方差分解
1. 分析交通基础设施(Inra、Inhi、Inai)变动引起旅游业收入(Intin)变动的情况。
2. 分析旅游业收入(Intin)变动引起交通基础设施(Inra、Inhi、Inai)变动的情况。
四、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二)政策建议
1. 正确认识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交互作用。
2. 促使交通基础设施与旅游业深度融合[2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带一路”沿线四大区域入境旅游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差异及溢出效应研究[J]. 何昭丽,王松茂.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0(06)
[2]现代服务业是否有助于推动城镇化?——基于产城融合视角的PVAR模型分析[J]. 徐海峰,王晓东. 中国管理科学. 2020(04)
[3]长江经济带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及其交通可进入性评价[J]. 田野,罗静,崔家兴,蒋亮,吴益坤. 经济地理. 2019(11)
[4]“一带一路”倡议与区域对外开放度时空演化[J]. 斯丽娟.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5]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的变迁:1978—2016[J]. 李言,毛丰付. 经济学家. 2019(02)
[6]农产品价格、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基于P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 刘晓丽,潘方卉. 经济问题. 2019(01)
[7]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两难还是双赢?[J]. 黄庆华,胡江峰,陈习定.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11)
[8]“营改增”视角下流转税改革优化了产业结构吗?[J]. 孙正. 中国软科学. 2016(12)
[9]基于收敛假说的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 周文丽.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10]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影响的空间计量研究[J]. 张广海,赵金金. 经济管理. 2015(07)
本文编号:31703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3170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