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基因信息链视角的传统村落风貌特征研究——以上甘棠村为例
发布时间:2021-05-06 08:28
传统村落风貌研究历来是建筑学、景观学和规划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地理学视角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本文试图以中国传统村落上甘棠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等方法,借助景观基因理论对村落进行风貌景观基因识别和提取,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传统村落风貌景观基因信息链,并对其四要素(景观信息元、景观信息点、景观信息廊道和景观信息网络)的风貌特征进行了解析,结果显示:(1)上甘棠村整体风貌景观基因保存度较好,具有巨大历史文化研究价值;(2)上甘棠村的内在文化基因,即风貌景观基因信息元内涵丰富,但未得到有效传承;风貌特征保存度较差;(3)上甘棠村风貌景观基因信息点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多样,整体上人文风貌景观基因信息点的保存度要好于自然风貌景观基因信息点;(4)作为联接通道的风貌景观基因廊道保存相对完整,但存在局部松动、断裂等现象;(5)风貌景观基因信息网络整体保存度一般,局部装饰受损度非常严重,需要尽快修补。未来应加强传统村落风貌特征的数字化研究,可为传统村落保护提供精准化的修复方案。
【文章来源】:人文地理. 2020,35(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区域
2.2 数据来源
3 景观基因信息链理论概述
4 上甘棠村风貌景观基因信息链的构建
4.1 上甘棠村风貌景观基因的识别与提取
4.1.1 上甘棠村风貌景观基因识别的指标体系
4.1.2 上甘棠村风貌景观基因的提取
4.2 上甘棠村风貌景观基因信息链的构建
5 上甘棠村风貌特征分析
5.1 景观信息元风貌特征分析
5.2 景观信息点风貌特征分析
5.3 景观信息廊道风貌特征分析
5.4 景观信息网络风貌特征分析
6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村落共同体消解及地域共同体重建[J]. 田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2]中国传统村落的继承与创新——以湖南上甘棠村为例[J]. 朱常华,金圣钧. 今传媒. 2019(03)
[3]乡村振兴视野下传统村落民俗文化的传承模式[J]. 桂胜,腾跃.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4]城镇化进程中张谷英村功能转型与空间重构[J]. 李伯华,周鑫,刘沛林,陈驰,刘一曼. 地理科学. 2018(08)
[5]传统村落农户乡村旅游适应性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湘西州6个村落的调查[J]. 吴吉林,周春山,谢文海. 地理科学. 2018(05)
[6]农业文化遗产的文化景观特征识别探索——以紫鹊界、上堡和联合梯田系统为例[J]. 胡最,闵庆文,刘沛林. 经济地理. 2018(02)
[7]湖南省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组图谱的空间形态与结构特征[J]. 胡最,郑文武,刘沛林,刘晓燕. 地理学报. 2018(02)
[8]中国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及其研究进展[J]. 李伯华,刘沛林,窦银娣,曾灿,陈驰. 地理研究. 2017(10)
[9]陕西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景观基因识别[J]. 翟洲燕,李同昇,常芳,罗雅丽,石钰. 地理科学进展. 2017(09)
[10]基于景观基因视角的陕南传统民居对自然地理环境的适应性[J]. 祁剑青,刘沛林,邓运员,郑文武. 经济地理. 2017(03)
本文编号:3171603
【文章来源】:人文地理. 2020,35(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区域
2.2 数据来源
3 景观基因信息链理论概述
4 上甘棠村风貌景观基因信息链的构建
4.1 上甘棠村风貌景观基因的识别与提取
4.1.1 上甘棠村风貌景观基因识别的指标体系
4.1.2 上甘棠村风貌景观基因的提取
4.2 上甘棠村风貌景观基因信息链的构建
5 上甘棠村风貌特征分析
5.1 景观信息元风貌特征分析
5.2 景观信息点风貌特征分析
5.3 景观信息廊道风貌特征分析
5.4 景观信息网络风貌特征分析
6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村落共同体消解及地域共同体重建[J]. 田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2]中国传统村落的继承与创新——以湖南上甘棠村为例[J]. 朱常华,金圣钧. 今传媒. 2019(03)
[3]乡村振兴视野下传统村落民俗文化的传承模式[J]. 桂胜,腾跃.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4]城镇化进程中张谷英村功能转型与空间重构[J]. 李伯华,周鑫,刘沛林,陈驰,刘一曼. 地理科学. 2018(08)
[5]传统村落农户乡村旅游适应性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湘西州6个村落的调查[J]. 吴吉林,周春山,谢文海. 地理科学. 2018(05)
[6]农业文化遗产的文化景观特征识别探索——以紫鹊界、上堡和联合梯田系统为例[J]. 胡最,闵庆文,刘沛林. 经济地理. 2018(02)
[7]湖南省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组图谱的空间形态与结构特征[J]. 胡最,郑文武,刘沛林,刘晓燕. 地理学报. 2018(02)
[8]中国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及其研究进展[J]. 李伯华,刘沛林,窦银娣,曾灿,陈驰. 地理研究. 2017(10)
[9]陕西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景观基因识别[J]. 翟洲燕,李同昇,常芳,罗雅丽,石钰. 地理科学进展. 2017(09)
[10]基于景观基因视角的陕南传统民居对自然地理环境的适应性[J]. 祁剑青,刘沛林,邓运员,郑文武. 经济地理. 2017(03)
本文编号:31716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3171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