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旅游景区运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4 21:34
科技旅游已经逐渐成为大众喜爱的一种旅游形式。“中国天眼”景区由于拥有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的顶级资源,迅速成为贵州乃至全国科技旅游的聚焦点。本文以“中国天眼”景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对科技旅游发展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其次,对景区的运营现状进行分析,明晰了景区的世界性优势和面临的发展机会,诊断出景区主要存在旅游产品不丰富、容量存在卡口、旅游要素不完备、营销手段不足、内部治理乏力等问题以及面临的威胁。接着,以问题为导向,运用相关理论、数据、案例等提出了“中国天眼”景区运营的策略建议,指出应该通过提升科技场馆品质、主推研学旅行产品、开放“宁静”体验线路、打造主题体验项目、发展会议产业经济来丰富景区经营产品;通过适当增设观景台、灵活增加摆渡车辆、合理调整功能分区来解决景区容量卡口问题;通过积极培育商业业态、完善景区配套设施、提高景区智慧程度来完善景区旅游要素;通过构建有力的营销机制、进行及时的事件营销、实施精准的境外营销、坚持必要的“饥饿营销”来提升景区营销水平;通过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配置优质的人力资源、构建科学的薪酬体系以及打造适合自身的企业文化等来夯实景区运营基...
【文章来源】:贵州大学贵州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科技旅游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2.3 “中国天眼”旅游个案研究综述
1.2.4 基于国内外科技旅游研究的启迪
1.3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2 “中国天眼”景区概况
2.1 开发建设及主要经营项目
2.2 景区经营企业基本情况
2.3 景区运营效果
2.4 景区游客市场分析
2.4.1 游客基本信息
2.4.2 游客来源地
2.4.3 信息了解途径
2.4.4 门票获得途径
2.4.5 游客到来方式
2.4.6 游客旅游目的
2.4.7 游客停留时间
2.4.8 游客满意度
3 “中国天眼”景区运营的优势和发展机会
3.1 运营的优势
3.1.1 拥有“世界之最”的核心吸引物
3.1.2 来自“观天巨眼”的视觉冲击力
3.1.3 建成初具特色的科普文化园
3.1.4 坐享科研成果的宣传影响力
3.1.5 占据“近水楼台”的资源便利性
3.2 面临的发展机会
3.2.1 科技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3.2.2 成为区域发展规划的重心之一
4 “中国天眼”景区运营存在的问题与威胁
4.1 存在的问题
4.1.1 旅游产品不够丰富
4.1.2 景区容量存在卡口
4.1.3 旅游要素还不完备
4.1.4 景区营销手段乏力
4.1.5 企业内部问题颇多
4.2 面临的威胁
4.2.1 来自其他科技旅游景区的竞争
4.2.2 来自非科技旅游景区的竞争
4.2.3 开发程度和进度不确定因素较多
5 “中国天眼”景区运营策略建议
5.1 丰富景区经营产品
5.1.1 围绕做特做精,提升科技场馆品质
5.1.2 抓住市场主体,主推研学旅行产品
5.1.3 面向特定群体,开放“宁静”体验线路
5.1.4 运用科技元素,打造主题体验项目
5.1.5 有效利用资源,发展会议产业经济
5.2 扩大景区有效容量
5.2.1 适应市场需要,适当增设观景台
5.2.2 结合企业实际,灵活增加摆渡车辆
5.2.3 优化游览线路,合理调整功能分区
5.3 完善景区旅游要素
5.3.1 立足游客需求,积极培育商业业态
5.3.2 坚持以人为本,完善景区配套设施
5.3.3 运用科技手段,提高景区“智慧”程度
5.4 提升景区营销水平
5.4.1 加强合作共赢,构建有力的营销机制
5.4.2 挖掘特定资源,进行及时的事件营销
5.4.3 保持国际视野,实施精准的境外营销
5.4.4 遵循市场规律,坚持必要的“饥饿营销”
5.5 夯实景区运营基础
5.5.1 优化企业组织结构
5.5.2 配置优质的人力资源
5.5.3 构建科学的薪酬体系
5.5.4 打造适用的企业文化
6 结论与展望
6.1 “中国天眼”景区运营策略的有效性
6.2 “中国天眼”景区运营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6.3 运营策略实施后的效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张蜀新:与“中国天眼”一起成长[J]. 王法. 当代贵州. 2017(37)
[2]会展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及前景浅析[J]. 杨进.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7(09)
[3]中国“天眼”成就贵州科学旅游新名片[J]. 萧筠,余骥. 铜仁学院学报. 2017(07)
[4]论旅游会展业的经济效益[J]. 单宁. 当代经济. 2017(20)
[5]VR技术在科技馆的运用与前景[J]. 袁丁华. 技术与市场. 2017(06)
[6]大数据时代贵州省智慧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J]. 陆艺,尹昌应,黄娅. 贵州农业科学. 2017(04)
[7]科普场馆宣传推广渠道分析——以上海科技馆为例[J]. 黄怡静. 科技传播. 2017(07)
[8]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旅游管理模式研究[J]. 张建涛,王洋. 管理现代化. 2017(02)
[9]科技馆建设理念的创新思路[J]. 张建军. 科技传播. 2017(04)
[10]杭州会展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分析[J]. 余晨杰. 科技经济导刊. 2016(29)
硕士论文
[1]H旅游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研究[D]. 周米雪.西南交通大学 2017
[2]梵净山景区旅游开发与运营分析[D]. 宋卓嵘.贵州大学 2016
[3]文化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度研究[D]. 张星.北京交通大学 2015
[4]科技馆旅游者动机及满意度指数模型研究[D]. 何文娟.安徽师范大学 2013
[5]防城港市金花茶科普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 毛怡斌.广西大学 2012
[6]科学技术和旅游的哲学阐释[D]. 王冰雁.河南大学 2011
[7]我国科技旅游资源类型分析及评价研究[D]. 侯利民.南京师范大学 2008
[8]科普旅游体验设计研究[D]. 王雨昕.华侨大学 2008
[9]南京科技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 胡蓉蓉.南京师范大学 2006
[10]科技旅游的理论与实践阐释[D]. 刘艳.东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04898
【文章来源】:贵州大学贵州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科技旅游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2.3 “中国天眼”旅游个案研究综述
1.2.4 基于国内外科技旅游研究的启迪
1.3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2 “中国天眼”景区概况
2.1 开发建设及主要经营项目
2.2 景区经营企业基本情况
2.3 景区运营效果
2.4 景区游客市场分析
2.4.1 游客基本信息
2.4.2 游客来源地
2.4.3 信息了解途径
2.4.4 门票获得途径
2.4.5 游客到来方式
2.4.6 游客旅游目的
2.4.7 游客停留时间
2.4.8 游客满意度
3 “中国天眼”景区运营的优势和发展机会
3.1 运营的优势
3.1.1 拥有“世界之最”的核心吸引物
3.1.2 来自“观天巨眼”的视觉冲击力
3.1.3 建成初具特色的科普文化园
3.1.4 坐享科研成果的宣传影响力
3.1.5 占据“近水楼台”的资源便利性
3.2 面临的发展机会
3.2.1 科技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3.2.2 成为区域发展规划的重心之一
4 “中国天眼”景区运营存在的问题与威胁
4.1 存在的问题
4.1.1 旅游产品不够丰富
4.1.2 景区容量存在卡口
4.1.3 旅游要素还不完备
4.1.4 景区营销手段乏力
4.1.5 企业内部问题颇多
4.2 面临的威胁
4.2.1 来自其他科技旅游景区的竞争
4.2.2 来自非科技旅游景区的竞争
4.2.3 开发程度和进度不确定因素较多
5 “中国天眼”景区运营策略建议
5.1 丰富景区经营产品
5.1.1 围绕做特做精,提升科技场馆品质
5.1.2 抓住市场主体,主推研学旅行产品
5.1.3 面向特定群体,开放“宁静”体验线路
5.1.4 运用科技元素,打造主题体验项目
5.1.5 有效利用资源,发展会议产业经济
5.2 扩大景区有效容量
5.2.1 适应市场需要,适当增设观景台
5.2.2 结合企业实际,灵活增加摆渡车辆
5.2.3 优化游览线路,合理调整功能分区
5.3 完善景区旅游要素
5.3.1 立足游客需求,积极培育商业业态
5.3.2 坚持以人为本,完善景区配套设施
5.3.3 运用科技手段,提高景区“智慧”程度
5.4 提升景区营销水平
5.4.1 加强合作共赢,构建有力的营销机制
5.4.2 挖掘特定资源,进行及时的事件营销
5.4.3 保持国际视野,实施精准的境外营销
5.4.4 遵循市场规律,坚持必要的“饥饿营销”
5.5 夯实景区运营基础
5.5.1 优化企业组织结构
5.5.2 配置优质的人力资源
5.5.3 构建科学的薪酬体系
5.5.4 打造适用的企业文化
6 结论与展望
6.1 “中国天眼”景区运营策略的有效性
6.2 “中国天眼”景区运营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6.3 运营策略实施后的效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张蜀新:与“中国天眼”一起成长[J]. 王法. 当代贵州. 2017(37)
[2]会展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及前景浅析[J]. 杨进.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7(09)
[3]中国“天眼”成就贵州科学旅游新名片[J]. 萧筠,余骥. 铜仁学院学报. 2017(07)
[4]论旅游会展业的经济效益[J]. 单宁. 当代经济. 2017(20)
[5]VR技术在科技馆的运用与前景[J]. 袁丁华. 技术与市场. 2017(06)
[6]大数据时代贵州省智慧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J]. 陆艺,尹昌应,黄娅. 贵州农业科学. 2017(04)
[7]科普场馆宣传推广渠道分析——以上海科技馆为例[J]. 黄怡静. 科技传播. 2017(07)
[8]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旅游管理模式研究[J]. 张建涛,王洋. 管理现代化. 2017(02)
[9]科技馆建设理念的创新思路[J]. 张建军. 科技传播. 2017(04)
[10]杭州会展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分析[J]. 余晨杰. 科技经济导刊. 2016(29)
硕士论文
[1]H旅游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研究[D]. 周米雪.西南交通大学 2017
[2]梵净山景区旅游开发与运营分析[D]. 宋卓嵘.贵州大学 2016
[3]文化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度研究[D]. 张星.北京交通大学 2015
[4]科技馆旅游者动机及满意度指数模型研究[D]. 何文娟.安徽师范大学 2013
[5]防城港市金花茶科普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 毛怡斌.广西大学 2012
[6]科学技术和旅游的哲学阐释[D]. 王冰雁.河南大学 2011
[7]我国科技旅游资源类型分析及评价研究[D]. 侯利民.南京师范大学 2008
[8]科普旅游体验设计研究[D]. 王雨昕.华侨大学 2008
[9]南京科技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 胡蓉蓉.南京师范大学 2006
[10]科技旅游的理论与实践阐释[D]. 刘艳.东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048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3204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