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文化地理学视角下我国乡村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9 17:04
  正所谓“岁月失语,唯石能言”,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基因宝库”,它是时间维度下文化变迁与更替的见证,是空间维度下人地关系的展演、文明迁徙与交融的结晶,是价值维度下经济、历史、审美、教育等价值的融凝。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乡村作为文化遗产核心要素——文化要素的重要生存环境、文化乡愁的载体、民族文化根脉所在,是对文化遗产进行保育、旅游开发重要区域。文章以文化地理学及相关交叉学科理论视角去解读文化遗产隐性内涵、还原文化遗产生发场景、模拟文化原生生态,然后在此基础上经过旅游开发为乡村文化遗产的内涵与价值寻求当代表达,形成由挖掘文化资源到市场创新开发再到综合价值实现的循环体系,探索破解乡村文化遗产传统保护开发模式困境的方式。本论文核心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挖掘、解读乡村文化遗产隐性内涵文化地理学“纵向”研究课题为我们研究文化遗产提供了空间性的文化生态观,在此视角下综合各种地理要素之间交互影响的关系与结果,更为立体地挖掘、解读文化遗产。其中包括挖掘文化遗产隐含的人地关系信息;解读特定群体基于人地关系而形成的自然观念、宗教伦理观以及集体审美观;透过文化遗产折射历史社会意识形态... 

【文章来源】:浙江海洋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宏观战略层,“内修”与“外用”的时代需求
            1.1.1.1 国际文化话语权提升需要“根脉文化”的回归和梳理
            1.1.1.2 乡村振兴亟需旅游产业发展推进城乡关系重塑
        1.1.2 中观产业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文化内涵的充实
        1.1.3 微观个体层,大众旅游消费需求发生结构性嬗变
    1.2 研究意义
        1.2.1 盘活民族文化遗产,提升国人文化自信与文化国际认同
        1.2.2 文化力量助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旅游发展传播传统文化精髓
        1.2.3 深耕文化遗产资源沃土,打造乡村经济创新增长点
        1.2.4 丰富文化遗产开发模式,活态保护民族文化根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文化地理学的研究
            1.3.1.1 文化地理学由萌芽到产生
            1.3.1.2 新文化地理学的兴起与发展
            1.3.1.3 我国文化地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3.2 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相关研究
            1.3.2.1 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理念相关研究
            1.3.2.2 乡村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实现路径和模式研究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概念的发展与界定
    2.1 文化遗产概念及分类
        2.1.1 文化遗产概念演进与界定
        2.1.2 非物质文化遗产
        2.1.3 物质文化遗产
    2.2 文化旅游与文化遗产旅游
        2.2.1 文化旅游
        2.2.2 文化遗产旅游
    2.3 文化地理学
第三章 新常态下旅游发展对乡愁情怀与文化品质的诉求
    3.1 市场主体变更倒逼旅游开发提升文化内涵
    3.2 旅游消费“逆城镇化”倾向呼唤旅游开发乡愁情怀回归
        3.2.1 “逆城镇化”现象在我国体现初探
        3.2.2 旅游消费的“逆城市化”倾向下乡村旅游乡愁文化的构建
        3.2.3 产业融合趋势下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创新
第四章 文化地理学视域下乡村文化遗产隐性内涵的挖掘与解读
    4.1 文化遗产特殊文本的解读深化旅游形象感知
    4.2 基于文化生态学重释乡村文化遗产环境印记及人地关系
    4.3 基于特定历史场设以文化遗产折射历史社会意识形态
第五章 旅游开发模式下乡村文化遗产综合价值的当代表达
    5.1 乡村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论证
        5.1.1 文化遗产的“资本属性”以及经济价值
        5.1.2 文化遗产的历史与时代价值
        5.1.3 文化遗产艺术与审美价值
        5.1.4 文化遗产的教育价值
    5.2 乡村文化遗产当代表达与价值实现的困境
    5.3 旅游开发模式下乡村文化遗产当代表达的实现
        5.3.1 旅游开发为乡村文化遗产当代表达寻求创新表达方式
        5.3.2 旅游客源市场开发为乡村文化遗产当代表达寻求接受主体
        5.3.3 旅游形象推广为乡村文化遗产当代表达构建有效传播系统
第六章 文化地理学视角下乡村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建议
    6.1 乡村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原则
        6.1.1 原真性原则
        6.1.2 整体性原则
        6.1.3 主体性原则
        6.1.4 外部效应内部化原则
    6.2 乡村文化遗产旅游创新开发的建议
        6.2.1 基于空间性文化生态观建构人、自然与社会“三位一体”的旅游开发理念
        6.2.2 拓展乡村文化遗产地多元复合型旅游开发模式
        6.2.3 实现遗产景观再生产的创新
结语
    1.论文成果及价值
    2.论文不足及有待深入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研究生阶段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遗产旅游消费的边界体系构建[J]. 吴兴帜.  民族艺术. 2017(04)
[2]如何破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难题[J]. 严琰.  人民论坛. 2016(22)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J]. 巴莫曲布嫫,张玲.  民族文学研究. 2016(03)
[4]从静态传承走向活态保护——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模式与价值[J]. 谭静怡.  山西档案. 2016(03)
[5]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传承人保护现状[J]. 李荣启.  美与时代(上). 2016(04)
[6]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与旅游利用研究——以泉州德化瓷烧制技艺为例[J]. 丁燕妮,郑耀星.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5(06)
[7]记忆、展示与凝视: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协同研究[J]. 樊友猛,谢彦君.  旅游科学. 2015(01)
[8]文化地理学的界定及当下意义[J]. 费小平.  山东外语教学. 2015(01)
[9]文化地理学概念、理论的逻辑关系之分析——以“学科树”分析近年中国大陆文化地理学进展[J]. 周尚意,戴俊骋.  地理学报. 2014(10)
[10]传统村落的概念和文化内涵[J]. 胡燕,陈晟,曹玮,曹昌智.  城市发展研究. 2014(01)

博士论文
[1]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价研究[D]. 周英.大连理工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2568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32568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5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