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与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2 13:20
基于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在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上的研究和探索,通过分析国内外现有的文献,选取了评估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9个指标,建立了一套包括旅游业经营情况、发展规模、市场效率三个方面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对中部六省的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中部六省中河南省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最高,湖北省和湖南省位列二、三位,安徽省位列第四位,江西省和山西省位列第五位和第六位,这表明中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对中部六省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估的基础上,分析其差异形成的多方面影响因素,以寻求差异化中蕴含的发展机遇和合作可能,为中部六省区域旅游的整体竞争力提升和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一定的政策方向。
【文章来源】:中州大学学报. 2020,37(04)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地区差异树状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市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及机理研究[J]. 方叶林,黄震方,陆玮婷,彭倩.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3(06)
[2]中国旅游经济增长因素及其贡献度分析[J]. 左冰.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1(10)
[3]中国旅游经济的区域发展特征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王淑新,何元庆,王学定.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1(04)
[4]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区域旅游发展差异根源探析[J]. 曹芳东,吴江,徐敏,姜海宁. 工业技术经济. 2011(03)
[5]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 化文君.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1(02)
[6]制度变迁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发展与差异研究[J]. 余凤龙,陆林. 人文地理. 2010(03)
[7]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 生延超,钟志平. 旅游学刊. 2009(08)
[8]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实力影响因子量化分析[J]. 樊贵玲,张立明,郭磊.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9]旅游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度定量测度方法及其应用[J]. 王雷震,张帆,李春光.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6(05)
[10]中国旅游经济的省际比较研究[J]. 汪德根. 经济地理. 2001(S1)
本文编号:3279986
【文章来源】:中州大学学报. 2020,37(04)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地区差异树状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市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及机理研究[J]. 方叶林,黄震方,陆玮婷,彭倩.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3(06)
[2]中国旅游经济增长因素及其贡献度分析[J]. 左冰.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1(10)
[3]中国旅游经济的区域发展特征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王淑新,何元庆,王学定.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1(04)
[4]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区域旅游发展差异根源探析[J]. 曹芳东,吴江,徐敏,姜海宁. 工业技术经济. 2011(03)
[5]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 化文君.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1(02)
[6]制度变迁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发展与差异研究[J]. 余凤龙,陆林. 人文地理. 2010(03)
[7]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 生延超,钟志平. 旅游学刊. 2009(08)
[8]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实力影响因子量化分析[J]. 樊贵玲,张立明,郭磊.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9]旅游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度定量测度方法及其应用[J]. 王雷震,张帆,李春光.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6(05)
[10]中国旅游经济的省际比较研究[J]. 汪德根. 经济地理. 2001(S1)
本文编号:32799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3279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