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夏季避暑旅游气候适宜度的区域分布
发布时间:2021-08-07 02:56
利用黑龙江省6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81—2018年6—8月份的定时观测资料和日值资料,包括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降水以及雷暴等要素数据,应用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发布的《避暑旅游城市评价指标》计算模型,从气候舒适度和气候风险两个方面分析黑龙江省夏季的避暑旅游气候资源及夏季、6—8月份逐月的旅游气候适宜度。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中南部地区更适宜夏季避暑旅游;而7、8月份是黑龙江省避暑旅游最适合的月份,南部地区气候适宜度更高;6—8月份气候适宜度有一个逐渐增强的过程,北部地区气候适宜时间持续较短,而南部地区气候适宜时间持续更长。黑龙江省夏季气候风险最大的时间是6、7月份,夏季影响较大的气象灾害更多的是暴雨、大风、雷暴。
【文章来源】: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20,48(08)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黑龙江省6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分布
考虑到黑龙江夏季短暂,而且温差较大,去掉8时这个气温较低的时次,只取14时、20时2个时次的观测资料计算黑龙江省夏季及6—8月份逐月的气候舒适度(见图3)。由图3可见:与前面取8时、14时、20时3个时次计算结果相比,取2个时次计算的夏季舒适度分布结构基本变化不大,但大兴安岭地区、黑河市、伊春市的舒适强度有所增强,而肇东、肇州、哈尔滨主城区、延寿、海林、双城、林甸、泰来的舒适强度有所减弱,说明黑龙江省省域北部地区白天凉爽、舒适,更适合避暑旅游,而黑龙江省省域南部地区由于夏季白天气温较炎热而降低了气候舒适度值。图3 14时、20时2个时次的黑龙江省气候舒适度分布区域
图2 8时、14时、20时3个时次的黑龙江省气候舒适度分布区域由图3可见:与前面取3个时次的6—8月份的逐月舒适度分布图相比,逐月的变化发展趋势基本一致,但7月份的最强舒适面积明显减小,因为7月份黑龙江省省域南部地区白天气温较高,炎热日数较多,如果计算中去掉8时的气温,只考虑14时、20时的气温,会降低黑龙江省省域南部地区的气候舒适度值,说明黑龙江省省域南部地区7月早晚较舒适;而6、8月份大兴安岭地区、黑河市、伊春市、佳木斯市气候舒适度也有所增强,说明上述地区6、8月份白天较舒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吉林省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J]. 王宁. 吉林农业. 2019(20)
[2]1961—2015年青海省西宁市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J]. 杨昭明,张调风,郭卫东,时盛博,时兴合. 中国农学通报. 2018(22)
[3]中国避暑型气候的地域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J]. 陈慧,闫业超,岳书平,孟冰祥,王喜元. 地理科学进展. 2015(02)
[4]吉林省旅游气候舒适度时空差异分析[J]. 王洪桥,孟祥君,吴正方.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2(01)
[5]大兴安岭地区旅游气候资源分析[J]. 赵玲,李树岭,王林凤,林春芳. 黑龙江气象. 2003(02)
本文编号:3326941
【文章来源】: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20,48(08)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黑龙江省6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分布
考虑到黑龙江夏季短暂,而且温差较大,去掉8时这个气温较低的时次,只取14时、20时2个时次的观测资料计算黑龙江省夏季及6—8月份逐月的气候舒适度(见图3)。由图3可见:与前面取8时、14时、20时3个时次计算结果相比,取2个时次计算的夏季舒适度分布结构基本变化不大,但大兴安岭地区、黑河市、伊春市的舒适强度有所增强,而肇东、肇州、哈尔滨主城区、延寿、海林、双城、林甸、泰来的舒适强度有所减弱,说明黑龙江省省域北部地区白天凉爽、舒适,更适合避暑旅游,而黑龙江省省域南部地区由于夏季白天气温较炎热而降低了气候舒适度值。图3 14时、20时2个时次的黑龙江省气候舒适度分布区域
图2 8时、14时、20时3个时次的黑龙江省气候舒适度分布区域由图3可见:与前面取3个时次的6—8月份的逐月舒适度分布图相比,逐月的变化发展趋势基本一致,但7月份的最强舒适面积明显减小,因为7月份黑龙江省省域南部地区白天气温较高,炎热日数较多,如果计算中去掉8时的气温,只考虑14时、20时的气温,会降低黑龙江省省域南部地区的气候舒适度值,说明黑龙江省省域南部地区7月早晚较舒适;而6、8月份大兴安岭地区、黑河市、伊春市、佳木斯市气候舒适度也有所增强,说明上述地区6、8月份白天较舒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吉林省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J]. 王宁. 吉林农业. 2019(20)
[2]1961—2015年青海省西宁市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J]. 杨昭明,张调风,郭卫东,时盛博,时兴合. 中国农学通报. 2018(22)
[3]中国避暑型气候的地域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J]. 陈慧,闫业超,岳书平,孟冰祥,王喜元. 地理科学进展. 2015(02)
[4]吉林省旅游气候舒适度时空差异分析[J]. 王洪桥,孟祥君,吴正方.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2(01)
[5]大兴安岭地区旅游气候资源分析[J]. 赵玲,李树岭,王林凤,林春芳. 黑龙江气象. 2003(02)
本文编号:33269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3326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