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南岩溶洞景的保护与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7 13:11
溶洞作为一类位于地下的特殊景观资源,具有多元的景观价值,同时又具有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和景观雷同性。鄂西南处于岩溶发育的中心地带,自四千多年前的巴人起源,鄂西南的人民便与溶洞结下不解之缘。本文选取鄂西南溶洞风景资源为主要调查对象,以风景园林专业知识结合岩溶地质学、岩溶旅游学等相关理论进行研究,防止鄂西南溶洞景观资源的过度破坏和特色缺失,解决鄂西南地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溶洞自然环境、人文遗产等资源的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为鄂西南岩溶洞景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参考依据。论文首先对岩溶洞景的概念进行了定义,介绍国内外相关领域对溶洞风景的研究成果,归纳溶洞景观具有生态脆弱性、审美独特性和价值多样性三大特点;其次,对鄂西南岩溶洞景产生的地理背景和人文背景进行研究,总结鄂西南溶洞特征及其溶洞文化的变迁;然后根据田野调查资料从自然和文化两大类对鄂西南岩溶洞景的构成要素进行归纳,根据其构成要素的组合特点将风景溶洞分为三大类,即文化活动型、地质观光型和综合体验型,同时总结了各类溶洞风景开发的现状与问题;最后提出岩溶洞景保护与开发的基本原则,并引入遗址公园、地质公园、主题公园的开发模式,针对各类风景溶洞开发的突出...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岩溶分布示意图
鄂西南地区以行政区而言,包括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利川市、恩施市、建始县、咸丰县、来凤县、巴东县、宣恩县、鹤峰县,宜昌地区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和长l泪上家族自治县(E108“35‘一111“35‘,N29“33‘一 30050,)(图3一l),东接湖北枝城,南邻湖南湘西土家族自治州,西毗重庆市黔江地区,北连重庆市万州区,东北端近神农架林区。3.1.2地质地貌鄂西南地区处于我国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属于云贵高原区东北端的中低山区,其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山势逐步降低(图3一2)。该区域内三山鼎立,由北部大巴山脉的南缘分支—巫山山脉,东南部和中部的苗岭分支一一武夷山脉,西部大娄L匕山脉的北部—齐跃山脉组成。该地区碳酸盐岩型(石灰岩、白云岩等)面积占总面积的54.4%
森林宝库之一,享有“动植物王国’夕、“华中天然植物园”的美称。3.1.4风土人情鄂西南地处“神秘的北纬30“”的中心地带(图3一3),从巴人在武陵地区开拓疆土,到清朝改上归流,巴文化、汉文化、楚文化、蜀文化、摊文化在这里不断交汇,佛教文化、道教文化、这里是土家族的发祥地和聚居区,聚居着汉族、土家族、苗族、侗族、壮族、藏族、蒙古族、白族、彝族、满族、舍族等20多个民族,各族人民在这里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撤尔嗬、摊戏、女儿会等神秘原始的民间艺术一直传承至今,世界25首著名民歌之一的“龙船调”诞生于这里。妈祖文化、夜郎文化、天主教文化在这里并存。图3一3神秘的北纬30。Fig3一 3MysteriousNorthLatitude300资料来源:改绘3.1.5生产交通该地区原为典型的“老、少、边、山”地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风景建筑的地域性表达与创作——以南宁青秀山凤凰塔改造设计为例[J]. 周练,沈守云,廖秋林. 中外建筑. 2010(02)
[2]中国最美的地方喀斯特王国——腾龙洞[J]. 刘绍敏,梅涛. 湖北画报(湖北旅游). 2008(05)
[3]工业遗址公园[J]. 陈圣泓. 中国园林. 2008(02)
[4]洞穴研究进展综述[J]. 陈伟海. 地质论评. 2006(06)
[5]桂林市芦笛岩、大岩洞穴空气负离子浓度分布研究[J]. 邓亚东,陈伟海,朱德浩. 中国岩溶. 2005(04)
[6]中国岩溶洞穴数据库建设研究[J]. 陈伟海,朱德浩,戴爱德. 国土资源信息化. 2005(01)
[7]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 汤桦. 地下空间. 2003(04)
[8]从游客环境容量到LAC理论——环境容量概念的新发展[J]. 杨锐. 旅游学刊. 2003(05)
[9]广西岩溶洞穴及其可持续综合开发利用[J]. 陈运发.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1(05)
[10]浅论中国旅游洞穴类型[J]. 贵旋.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2)
博士论文
[1]基于地域的文化景观保护[D]. 蔡晴.东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当前遗址公园保护开发的矛盾及对策研究[D]. 谢卫丽.北京林业大学 2008
[2]岩溶洞穴旅游地生命周期延长研究[D]. 邓贵平.四川师范大学 2007
[3]广东阳春国家地质公园岩溶洞穴的形成与保护研究[D]. 孙慧.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
本文编号:3327858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岩溶分布示意图
鄂西南地区以行政区而言,包括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利川市、恩施市、建始县、咸丰县、来凤县、巴东县、宣恩县、鹤峰县,宜昌地区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和长l泪上家族自治县(E108“35‘一111“35‘,N29“33‘一 30050,)(图3一l),东接湖北枝城,南邻湖南湘西土家族自治州,西毗重庆市黔江地区,北连重庆市万州区,东北端近神农架林区。3.1.2地质地貌鄂西南地区处于我国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属于云贵高原区东北端的中低山区,其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山势逐步降低(图3一2)。该区域内三山鼎立,由北部大巴山脉的南缘分支—巫山山脉,东南部和中部的苗岭分支一一武夷山脉,西部大娄L匕山脉的北部—齐跃山脉组成。该地区碳酸盐岩型(石灰岩、白云岩等)面积占总面积的54.4%
森林宝库之一,享有“动植物王国’夕、“华中天然植物园”的美称。3.1.4风土人情鄂西南地处“神秘的北纬30“”的中心地带(图3一3),从巴人在武陵地区开拓疆土,到清朝改上归流,巴文化、汉文化、楚文化、蜀文化、摊文化在这里不断交汇,佛教文化、道教文化、这里是土家族的发祥地和聚居区,聚居着汉族、土家族、苗族、侗族、壮族、藏族、蒙古族、白族、彝族、满族、舍族等20多个民族,各族人民在这里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撤尔嗬、摊戏、女儿会等神秘原始的民间艺术一直传承至今,世界25首著名民歌之一的“龙船调”诞生于这里。妈祖文化、夜郎文化、天主教文化在这里并存。图3一3神秘的北纬30。Fig3一 3MysteriousNorthLatitude300资料来源:改绘3.1.5生产交通该地区原为典型的“老、少、边、山”地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风景建筑的地域性表达与创作——以南宁青秀山凤凰塔改造设计为例[J]. 周练,沈守云,廖秋林. 中外建筑. 2010(02)
[2]中国最美的地方喀斯特王国——腾龙洞[J]. 刘绍敏,梅涛. 湖北画报(湖北旅游). 2008(05)
[3]工业遗址公园[J]. 陈圣泓. 中国园林. 2008(02)
[4]洞穴研究进展综述[J]. 陈伟海. 地质论评. 2006(06)
[5]桂林市芦笛岩、大岩洞穴空气负离子浓度分布研究[J]. 邓亚东,陈伟海,朱德浩. 中国岩溶. 2005(04)
[6]中国岩溶洞穴数据库建设研究[J]. 陈伟海,朱德浩,戴爱德. 国土资源信息化. 2005(01)
[7]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 汤桦. 地下空间. 2003(04)
[8]从游客环境容量到LAC理论——环境容量概念的新发展[J]. 杨锐. 旅游学刊. 2003(05)
[9]广西岩溶洞穴及其可持续综合开发利用[J]. 陈运发.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1(05)
[10]浅论中国旅游洞穴类型[J]. 贵旋.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2)
博士论文
[1]基于地域的文化景观保护[D]. 蔡晴.东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当前遗址公园保护开发的矛盾及对策研究[D]. 谢卫丽.北京林业大学 2008
[2]岩溶洞穴旅游地生命周期延长研究[D]. 邓贵平.四川师范大学 2007
[3]广东阳春国家地质公园岩溶洞穴的形成与保护研究[D]. 孙慧.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
本文编号:33278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3327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