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郑州市郊农家乐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9 17:08

  本文关键词:郑州市郊农家乐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反哺农业,农村问题凸显,同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大众休闲时代业已来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找到了一条旅游与现代农业结合的发展之路—乡村旅游。然而和发达国家不同,因为受到发展水平的限制,国内乡村旅游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我们把这一时期以农户经营为主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体验农家生活为特点的乡村旅游形象的称为“农家乐”。但是随着各地农家乐热潮的兴起,农家乐经营也开始面临各种发展问题,如缺乏统一规划,有政策缺管理,经营低质同化,营销渠道单一,经营者素质整体偏低等一系列问题。对于四川、云南、浙江、北京等农家乐起步较早且已经形成一定类型和模式的地区,其投资经营主体、开展项目活动、居住环境等都面临多元化的探索和创新。基于此背景,业内也纷纷展开对各地农家乐发展及对策的实证研究。本文以河南省会城市郑州为研究对象,重点对郑州周边城郊型农家乐的发展现状做实证研究,通过对郑州周边郊县农家乐经营者和旅游者的采访及问卷调查,分析现阶段郑州市郊农家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借鉴美国农业信息传播、台湾民宿管理、四川农家乐发展中的成功经验,提出针对郑州市发展城郊型农家乐切实可行的建议。文章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关于乡村旅游、农家乐旅游、城郊型农家乐旅游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总结研究方向及成果,提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和空间,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第二部分对乡村旅游和农家乐旅游的关系进行辨析,提出农家乐旅游不仅是国内乡村旅游的起步阶段,从某种程度说农家乐已经成为国内乡村旅游的一种业态,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并根据城郊型农家乐的定义提出城郊型农家乐的特点。第三部分介绍郑州市郊农家乐发展状况,通过实地采访和问卷调查分析郑州市郊农家乐发展现存的问题。第四部分通过对美国农业信息传播、台湾民宿管理和国内四川农家乐发展的分析,借鉴其经验及教训第五部分从政府及行业引导,市场机制,经营者素质,产品及营销等方面提出郑州市郊农家乐旅游发展的对策。第六部分总结本文研究的限制因素及不足之处,提出后续研究的设想。
【关键词】:郑州市郊 农家乐 发展现状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3.4;F592.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5
  • 1.1 研究背景11-13
  • 1.1.1 市民休闲出行的需求日趋强烈11-12
  • 1.1.2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12-13
  • 1.1.3 中原经济崛起三化协调发展的大环境13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3-14
  • 1.2.1 研究目的13-14
  • 1.2.2 研究意义14
  • 1.3 研究综述14-21
  • 1.3.1 国内乡村旅游的研究综述14-16
  • 1.3.2 国内农家乐旅游的相关研究16-20
  • 1.3.3 国内城郊型农家乐旅游的相关研究20-21
  •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21-25
  • 1.4.1 研究方法21-22
  • 1.4.2 研究思路22-25
  • 第二章 概念及理论基础25-33
  • 2.1 研究的理论基础25-28
  • 2.1.1 消费者需求理论25-26
  • 2.1.2 供给策理论26
  • 2.1.3 新公共服务理论26-27
  • 2.1.4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27-28
  • 2.2 乡村旅游与农家乐28-29
  • 2.3 城郊型农家乐的研究范围及特点29-33
  • 2.3.1 城郊型农家乐的研究范围29
  • 2.3.2 城郊型农家乐的特点29-33
  • 第三章 郑州市郊农家乐旅游发展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33-57
  • 3.1 郑州市郊农家乐发展的基础条件33-36
  • 3.1.1 较高的发展起点33-34
  • 3.1.2 良好的环境基础34
  • 3.1.3 突出的区位资源特点34-36
  • 3.2 郑州市郊农家乐发展游客需求调查分析36-46
  • 3.2.1 游客性别、年龄、职业、学历背景分析36-39
  • 3.2.2 出游动机和消费能力分析39-41
  • 3.2.3 农家乐出行媒介分析41-42
  • 3.2.4 游客对农家乐基本需求分析42-44
  • 3.2.5 游客对农家乐环境、餐饮、住宿满意度分析44-46
  • 3.3 郑州市郊农家乐经营现状分析46-50
  • 3.3.1 农户分散经营仍然是农家乐经营的主体46-48
  • 3.3.2 集体+农户的经营模式亟待内部提升48-49
  • 3.3.3 企业投资和个体投资引导农家乐经营发展方向49-50
  • 3.4 郑州市郊农家乐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50-57
  • 3.4.1 供给与需求脱节50-52
  • 3.4.2 缺乏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的引导和规范52-53
  • 3.4.3 缺乏网络信息管理平台营销方式落后53-54
  • 3.4.4 经营模式多元产品单一老化为共性54-57
  • 第四章 成功经验借鉴57-65
  • 4.1 美国农业信息传播的经验57-59
  • 4.1.1 完善且高效的组织架构57
  • 4.1.2 通畅且完备的信息渠道57-58
  • 4.1.3 高素质的推广人员58
  • 4.1.4 完善的立法保障58-59
  • 4.2 台湾民宿管理及发展经验59-62
  • 4.2.1 政策的鼓励与支持59
  • 4.2.2 协会的规范管理与指导59-60
  • 4.2.3 因地制宜的差异化营销60-61
  • 4.2.4 立法的保障与支持61-62
  • 4.3 成都农家乐发展的经验62-65
  • 4.3.1 先发展后规划的指导思想62-63
  • 4.3.2 从类型到模式的逐步定型63-64
  • 4.3.3 凸出产品特色形成产业链64-65
  • 第五章 郑州市郊农家乐发展的对策65-71
  • 5.1 政府引导与协会管理并举65
  • 5.2 发挥市场机制突出示范带动效应65-66
  • 5.3 加强培训指导提升经营者素质66
  • 5.4 建立专业信息平台和现代网络营销平台66-67
  • 5.5 突出区域特色实现差异化营销67
  • 5.6 探索新的农家乐类型与经营模式67-68
  • 5.7 突出城郊型农家乐产品特色实现产品创新68-69
  • 5.8 加强规范管理引导良性竞争69-71
  • 第六章 研究局限及研究展望71-73
  • 6.1 研究局限71
  • 6.2 研究展望71-73
  • 参考文献73-76
  • 附录76-79
  • 致谢79-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旅游科学》编委介绍[J];旅游科学;2006年02期

2 罗明东;;为旅游研究创建新的平台——《旅游研究》创刊始末[J];旅游研究;2009年02期

3 ;《旅游科学》改版启事[J];旅游科学;2010年01期

4 陈道山;;旅游的本质再探讨[J];旅游论坛;2011年01期

5 马丽丽;;试论旅游概论课程教学设计思路[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09期

6 王少华;;郑州古都旅游形象调查与研究[J];河南农业;2012年02期

7 韦力;;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2年07期

8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研究所[J];旅游学刊;2000年05期

9 ;浙江省旅游科学研究所[J];旅游学刊;2000年06期

10 吴必虎,唐子颖,蔡利平;美国大学中的旅游研究(二)——旅游及相关专业的教学体系[J];旅游学刊;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嘉龙;;旅游休闲与休闲旅游辨析[A];浙江旅游业创新与发展论文集[C];2008年

2 曹诗图;刘晗;阚如良;;试论科学的旅游发展观[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戴斌;唐晓云;杜晓姗;;2010年我国旅游研究评述——基于国内18种旅游专业及相关期刊的统计分析[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4 杨立;;完善旅游购物店诚信服务,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窦蕾;李平;;生态足迹模型在旅游科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科技应用专辑[C];2006年

6 杨龙;;尊重科学规律,避开旅游开发的“误区”——以贵州省为例[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7 石培华;;支撑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十大科研课题[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8 张凌云;崔秀娟;;2007~2009年中国旅游学术研究现状与展望——对我国四种旅游学术期刊的论文统计分析[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9 ;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征集通知[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王敬武;;对旅游世界前提的追问与反思[A];2014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春弦;我国红色旅游框架初步建立[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曹诗图 刘晗 阚如良;试论科学的旅游发展观[N];中国旅游报;2004年

3 ;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N];云南日报;2004年

4 魏晓霞;全国红色旅游框架初步建立[N];中国旅游报;2007年

5 王小润;红色旅游框架初步建立[N];光明日报;2007年

6 朱东国;《湖南省红色旅游发展专项规划》通过评审[N];中国旅游报;2008年

7 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常务副组长国家旅游局局长 邵琪伟;在全国红色旅游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旅游报;2008年

8 记者 付丹 实习生 刘亦陈;全力推进我州旅游产业快速发展[N];团结报;2009年

9 国家旅游局局长 邵琪伟;努力推动红色旅游再上一个新台阶[N];经济日报;2009年

10 岳西县毛尖山乡王畈村 张红卫;发展旅游是一项系统工程[N];安庆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革军;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邵际树;养生功能主导型旅游度假区调适性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3 邱扶东;心理学范式的旅游决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薛婧;旅游怀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袁国宏;旅游系统管理及其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6 高元衡;沿海旅游目的地成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孙永生;以旅游发展为动力的旧城改造[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龙天);我国旅游需求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9 张文娟;基于区域整体利益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段兆雯;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炜;上海城隍庙旅游的国内外游客感知差异研究及其营销策略[D];复旦大学;2013年

2 向银;成都市乡村旅游中农户参与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3 齐颖新;高校教师旅游消费行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楠;乳山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姬志聪;乡村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增权机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6 曾智敏;武夷山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7 王军军;山西省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8 陈巧云;基于适应性主体视角的乡村旅游驱动机制研究[D];海南大学;2016年

9 黄杰龙;乡村旅游农户感知、态度和行为意向的关系及差异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10 王英;“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哈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发展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郑州市郊农家乐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52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3352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2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