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色彩的特征与分类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5 18:42
传统手工艺文化在中国的文化产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份额,在大力发展和振兴文化产业之际,为了传承传统工艺美术和发扬传统文化,本课题以禹州传统手工艺钧瓷为例,借鉴意象概念并结合现代系统设计理论对传统钧瓷文化以及钧瓷色彩进行了深入、系统、科学的分析与研究,以期探索如何保护钧瓷传统手工艺及其产业,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合理的方法和建议。本课题研究目的旨在保护和传承钧瓷传统手工艺,并振兴禹州钧瓷产业。具体目的还有:建立系统科学规范的钧瓷色彩分类和体系;寻求一个评价钧瓷色彩的概念和方法;建立一套评价钧瓷色彩的意象尺度法;实验绘制出钧瓷色彩和烧制温度的关系曲线图。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绪论,首先阐述了课题的研究以发展和振兴文化产业的契机,以传承和更新传统工艺美术的使命,以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责任开展的,其次是表明了课题的研究目是为了建立一个钧瓷色彩分类体系、寻求一套评价钧瓷色彩的方法、探求一种钧瓷色彩和烧制温度的关系,第三,课题具有提供了研究传统钧瓷工艺思路的社会意义、指导钧瓷色彩生产和振兴钧瓷产业的现实意义,最后介绍了相关研究现状和研究的方法;第二章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探讨,探讨了有关陶瓷、钧...
【文章来源】:江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发展和振兴文化产业的契机
1.1.2 传承和更新传统工艺美术的使命
1.1.3 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责任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课题关键词界定
1.4.1 钧瓷(Jun Porcelain)
1.4.2 钧瓷色彩(Jun Porcelain Color)
1.4.3 体系(System)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流程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流程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探讨
2.1 中国古代关于陶瓷的主要著述
2.2 关于钧瓷的主要著述
2.3 关于色彩及陶瓷色彩的主要著述
2.4 关于意象的主要著述
2.5 其它相关主要理论
2.5.1 语义学研究
2.5.2 感性工学研究
第三章 钧瓷的艺术价值及发展现状探析
3.1 钧瓷的产生及发展
3.2 钧瓷的工艺特点与艺术特征
3.2.1 工艺特点
3.2.2 艺术特征
3.3 钧瓷与唐钧、广钧、宜钧、炉钧的艺术特征区别
3.4 钧瓷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3.5 钧瓷的现状及问题
第四章 钧瓷意象及经典之“象”分析
4.1 意象研究
4.1.1 “意象”探源
4.1.2 意象的构成要素
4.1.3 意象的运用
4.2 钧瓷的“立象”与“尽意”
4.2.1 钧瓷文化
4.2.2 钧瓷艺术
4.2.3 钧瓷符号
4.3 钧瓷意象要素及经典之“象”
4.3.1 色彩要素及经典色彩
4.3.2 器型要素及经典器型
4.3.3 光泽要素
4.3.4 纹路要素及经典纹路
4.3.5 釉画要素及经典釉画
第五章 钧瓷色彩的调查与实验
5.1 钧瓷的调查及结果
5.1.1 调查流程
5.1.2 调查问卷设计
5.1.3 被调查对象的情况统计与分析
5.1.4 调查(数据)结果
5.1.5 调查结果分析
5.1.6 结论
5.1.7 调查研究的局限性
5.2 钧瓷色彩调查及结果
5.2.1 调查准备
5.2.2 实验调查方法
5.2.3 问卷调查方法
5.2.4 调查结果分析
5.2.5 结论
5.3 钧瓷色彩意象实验与分析
5.3.1 实验准备
5.3.2 实验流程
5.3.3 实验数据结果
5.3.4 结果分析
第六章 钧瓷色彩特征的系统分析
6.1 中国古代陶瓷色彩
6.2 钧瓷色彩艺术特征
6.2.1 钧瓷美学
6.2.2 钧瓷色彩特征
6.3 不同时期的钧瓷色彩特征
6.4 钧瓷色彩各要素的特征
6.4.1 色相
6.4.2 明度
6.4.3 纯度
6.4.4 纹理
6.5 其它四大名瓷及唐三彩的色彩特征
6.5.1 汝瓷色彩
6.5.2 官瓷色彩
6.5.3 哥瓷色彩
6.5.4 定瓷色彩
6.5.5 唐三彩色彩
6.6 钧瓷色彩的意象分析
6.6.1 个性分析
6.6.2 结构分析
6.6.3 意蕴分析
第七章 钧瓷色彩的分类方法及其体系构建
7.1 传统的钧瓷色彩命名和分类
7.1.1 按色釉亮暗分类
7.1.2 按色相分类
7.1.3 按命名方法分类
7.2 传统的钧瓷色彩体系
7.2.1 按色釉亮暗分类的钧瓷色彩体系
7.2.2 按色相分类的钧瓷色彩体系
7.2.3 按命名方法分类的钧瓷色彩体系
7.3 按意象分类的钧瓷色彩体系
7.4 数字化钧瓷色彩体系的构建
7.4.1 数字化钧瓷色彩体系表示方法
7.4.2 数字化钧瓷色彩的测定工具和方法
7.4.3 数字化钧瓷色彩的表示及体系构建
第八章 结论
8.1 总结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来源
附录: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主持的项目
附件一 钧瓷设计调查问卷
附件二 钧瓷色彩调查问卷
附件三 钧瓷调查结果
附件四 钧瓷色彩调查结果
附件五 钧瓷微观色彩
附件六 不同色彩的钧瓷出戟尊
附件七 不同色彩的钧瓷花盆
附件八 不同色彩的钧瓷鼓钉洗
附件九 不同色彩的钧瓷碗
附件十 不同色彩的钧瓷观音瓶
附件十一 不同色彩的钧瓷玉壶春
附件十二 不同色彩的钧瓷梅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我国传统文化角度研究产品语义学的意义及目的[J]. 王佳,张野.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1)
[2]色彩意象尺度在数控机床ICAID系统中的研究及应用[J]. 赵江洪,欧静,张军.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6)
[3]论宋徽宗《听琴图》中的一件钧官窑瓷器——兼论关于《听琴图》的一些争议[J]. 靳青万.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3)
[4]浅议钧瓷及其“窑变”之艺术美[J]. 洪秀明. 陶瓷工程. 2001(05)
[5]烧成工艺对钧瓷釉呈色的影响[J]. 孙洪巍,王淑玲,曹国喜,崔书瑾. 陶瓷. 2000(03)
[6]点与线在钧瓷造型中的应用[J]. 许海君,朱淑芳. 河北陶瓷. 1993(05)
[7]钧、汝瓷之别浅析[J]. 丁建中. 陶瓷研究. 1992(01)
[8]关于钧窑与汝窑的若干问题[J]. 赵青云. 华夏考古. 1991(04)
[9]浅谈对河南钧瓷与后起之秀铜红釉的见解[J]. 李兵,杨素. 中国陶瓷. 1990(05)
[10]钧窑传统手拉坯成形工艺[J]. 刘富安,贺文奇,李建峰. 河北陶瓷. 1990(04)
博士论文
[1]禹州市钧瓷原料矿产资源及钧瓷产业发展研究[D]. 郑永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
[2]器以藏礼—中国设计制度研究[D]. 熊嫕.中央美术学院 2007
[3]以现代工业设计理念振兴常州梳篦传统手工艺产业[D]. 吴琼.南京林业大学 2006
[4]论中国古代陶瓷所体现的造物艺术思想[D]. 朱广宇.东南大学 2005
[5]中日陶瓷茶器文化研究[D]. 王子怡.清华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基于现代核分析技术的古钧瓷鉴别方法研究[D]. 王升.郑州大学 2007
[2]村落敲打声声[D]. 杨金杰.中央民族大学 2007
[3]用多种现代分析技术研究古钧瓷的物理性能和呈色机理[D]. 张小丽.郑州大学 2007
[4]钧瓷呈色的物理模型及应用[D]. 杨高林.郑州大学 2007
[5]汉字意象思维和中国视觉设计[D]. 张明.苏州大学 2007
[6]扬州漆器产品设计与发展环境研究[D]. 孟悦.江南大学 2006
[7]论南京云锦艺术的传承与发展[D]. 周海燕.东南大学 2006
[8]当代中国城市居住建筑外观色彩意象研究[D]. 任娟.天津大学 2006
[9]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传统传承模式及其当代思考[D]. 郭红彦.河南大学 2005
[10]关于无锡惠山泥人的发展创新与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D]. 秦川.江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38440
【文章来源】:江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发展和振兴文化产业的契机
1.1.2 传承和更新传统工艺美术的使命
1.1.3 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责任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课题关键词界定
1.4.1 钧瓷(Jun Porcelain)
1.4.2 钧瓷色彩(Jun Porcelain Color)
1.4.3 体系(System)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流程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流程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探讨
2.1 中国古代关于陶瓷的主要著述
2.2 关于钧瓷的主要著述
2.3 关于色彩及陶瓷色彩的主要著述
2.4 关于意象的主要著述
2.5 其它相关主要理论
2.5.1 语义学研究
2.5.2 感性工学研究
第三章 钧瓷的艺术价值及发展现状探析
3.1 钧瓷的产生及发展
3.2 钧瓷的工艺特点与艺术特征
3.2.1 工艺特点
3.2.2 艺术特征
3.3 钧瓷与唐钧、广钧、宜钧、炉钧的艺术特征区别
3.4 钧瓷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3.5 钧瓷的现状及问题
第四章 钧瓷意象及经典之“象”分析
4.1 意象研究
4.1.1 “意象”探源
4.1.2 意象的构成要素
4.1.3 意象的运用
4.2 钧瓷的“立象”与“尽意”
4.2.1 钧瓷文化
4.2.2 钧瓷艺术
4.2.3 钧瓷符号
4.3 钧瓷意象要素及经典之“象”
4.3.1 色彩要素及经典色彩
4.3.2 器型要素及经典器型
4.3.3 光泽要素
4.3.4 纹路要素及经典纹路
4.3.5 釉画要素及经典釉画
第五章 钧瓷色彩的调查与实验
5.1 钧瓷的调查及结果
5.1.1 调查流程
5.1.2 调查问卷设计
5.1.3 被调查对象的情况统计与分析
5.1.4 调查(数据)结果
5.1.5 调查结果分析
5.1.6 结论
5.1.7 调查研究的局限性
5.2 钧瓷色彩调查及结果
5.2.1 调查准备
5.2.2 实验调查方法
5.2.3 问卷调查方法
5.2.4 调查结果分析
5.2.5 结论
5.3 钧瓷色彩意象实验与分析
5.3.1 实验准备
5.3.2 实验流程
5.3.3 实验数据结果
5.3.4 结果分析
第六章 钧瓷色彩特征的系统分析
6.1 中国古代陶瓷色彩
6.2 钧瓷色彩艺术特征
6.2.1 钧瓷美学
6.2.2 钧瓷色彩特征
6.3 不同时期的钧瓷色彩特征
6.4 钧瓷色彩各要素的特征
6.4.1 色相
6.4.2 明度
6.4.3 纯度
6.4.4 纹理
6.5 其它四大名瓷及唐三彩的色彩特征
6.5.1 汝瓷色彩
6.5.2 官瓷色彩
6.5.3 哥瓷色彩
6.5.4 定瓷色彩
6.5.5 唐三彩色彩
6.6 钧瓷色彩的意象分析
6.6.1 个性分析
6.6.2 结构分析
6.6.3 意蕴分析
第七章 钧瓷色彩的分类方法及其体系构建
7.1 传统的钧瓷色彩命名和分类
7.1.1 按色釉亮暗分类
7.1.2 按色相分类
7.1.3 按命名方法分类
7.2 传统的钧瓷色彩体系
7.2.1 按色釉亮暗分类的钧瓷色彩体系
7.2.2 按色相分类的钧瓷色彩体系
7.2.3 按命名方法分类的钧瓷色彩体系
7.3 按意象分类的钧瓷色彩体系
7.4 数字化钧瓷色彩体系的构建
7.4.1 数字化钧瓷色彩体系表示方法
7.4.2 数字化钧瓷色彩的测定工具和方法
7.4.3 数字化钧瓷色彩的表示及体系构建
第八章 结论
8.1 总结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来源
附录: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主持的项目
附件一 钧瓷设计调查问卷
附件二 钧瓷色彩调查问卷
附件三 钧瓷调查结果
附件四 钧瓷色彩调查结果
附件五 钧瓷微观色彩
附件六 不同色彩的钧瓷出戟尊
附件七 不同色彩的钧瓷花盆
附件八 不同色彩的钧瓷鼓钉洗
附件九 不同色彩的钧瓷碗
附件十 不同色彩的钧瓷观音瓶
附件十一 不同色彩的钧瓷玉壶春
附件十二 不同色彩的钧瓷梅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我国传统文化角度研究产品语义学的意义及目的[J]. 王佳,张野.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1)
[2]色彩意象尺度在数控机床ICAID系统中的研究及应用[J]. 赵江洪,欧静,张军.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6)
[3]论宋徽宗《听琴图》中的一件钧官窑瓷器——兼论关于《听琴图》的一些争议[J]. 靳青万.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3)
[4]浅议钧瓷及其“窑变”之艺术美[J]. 洪秀明. 陶瓷工程. 2001(05)
[5]烧成工艺对钧瓷釉呈色的影响[J]. 孙洪巍,王淑玲,曹国喜,崔书瑾. 陶瓷. 2000(03)
[6]点与线在钧瓷造型中的应用[J]. 许海君,朱淑芳. 河北陶瓷. 1993(05)
[7]钧、汝瓷之别浅析[J]. 丁建中. 陶瓷研究. 1992(01)
[8]关于钧窑与汝窑的若干问题[J]. 赵青云. 华夏考古. 1991(04)
[9]浅谈对河南钧瓷与后起之秀铜红釉的见解[J]. 李兵,杨素. 中国陶瓷. 1990(05)
[10]钧窑传统手拉坯成形工艺[J]. 刘富安,贺文奇,李建峰. 河北陶瓷. 1990(04)
博士论文
[1]禹州市钧瓷原料矿产资源及钧瓷产业发展研究[D]. 郑永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
[2]器以藏礼—中国设计制度研究[D]. 熊嫕.中央美术学院 2007
[3]以现代工业设计理念振兴常州梳篦传统手工艺产业[D]. 吴琼.南京林业大学 2006
[4]论中国古代陶瓷所体现的造物艺术思想[D]. 朱广宇.东南大学 2005
[5]中日陶瓷茶器文化研究[D]. 王子怡.清华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基于现代核分析技术的古钧瓷鉴别方法研究[D]. 王升.郑州大学 2007
[2]村落敲打声声[D]. 杨金杰.中央民族大学 2007
[3]用多种现代分析技术研究古钧瓷的物理性能和呈色机理[D]. 张小丽.郑州大学 2007
[4]钧瓷呈色的物理模型及应用[D]. 杨高林.郑州大学 2007
[5]汉字意象思维和中国视觉设计[D]. 张明.苏州大学 2007
[6]扬州漆器产品设计与发展环境研究[D]. 孟悦.江南大学 2006
[7]论南京云锦艺术的传承与发展[D]. 周海燕.东南大学 2006
[8]当代中国城市居住建筑外观色彩意象研究[D]. 任娟.天津大学 2006
[9]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传统传承模式及其当代思考[D]. 郭红彦.河南大学 2005
[10]关于无锡惠山泥人的发展创新与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D]. 秦川.江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384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3438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