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安徽省旅游目的地形象及对游客旅游意愿的影响作用研究 ——基于大数据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1-12-29 14:42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普及程度的日益加深,一方面旅游地管理者进行旅游形象宣传不再局限于纸质媒体、电视媒体等传统方式,相反,使用互联网来宣传旅游形象,并传递想要塑造的目的地的形象;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通过网络这个云平台搜索、查询和接收旅游目的地的信息,在旅行期间,旅行信息将被更新和修改,然后在线共享和交换经验感受。因此本研究尝试利用旅游大数据来对安徽省旅游目的地形象来进行分析,首先通过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收集到关于安徽省旅游地形象的研究若干篇,由此,从研究人员的角度总结了旅游目的地的形象。然后通过对中国国家旅游局、安徽省旅游局等官方网站或者网络报道等形象宣传内容和携程旅游网站上的游记等内容利用网络文本分析法,运用ROST内容挖掘软件,提炼出安徽省旅游地的旅游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最后在对比分析以上三者形象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发放调查问卷,利用SPSS、AMOS等数据分析工具,对回收数据统计分析,进一步验证研究假设。利用结构方程方法研究旅游地形象尤其是游客感知形象对游客旅游意愿的影响作用。最终得出以下结论:从研究者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若干关于安徽省旅游地形象研究成果的整理,笔者得出在研究者...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安徽省旅游目的地形象及对游客旅游意愿的影响作用研究 ——基于大数据的分析


近年来安徽省旅游收入情况

接待旅游人数,安徽省,情况


图 4-2 近年来安徽省接待旅游人数情况资料来源:安徽省统计年鉴然而,过去安徽省旅游部门在开发 A 级景区时,往往更注重数量。与国家旅游局的质量和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有关部门要坚决取缔不合格,不合格的景区,进一步优化旅游开发环境,提高旅游者满意度,打造旅游核心产品,推进旅游强省建设。4.2 研究设计4.2.1 测量旅游地形象主题和情感倾向的内容旅游地营销管理部门对当地的资源产品、客观环境整合、提炼后,通过各种媒体加以宣传,最后得出官方对当地旅游的认知情感评价。研究者可在旅游地的营销管理部门官网上或相关媒体报道中收集适量的网络文本来研究当地的

安徽省旅游目的地形象及对游客旅游意愿的影响作用研究 ——基于大数据的分析


安徽省旅游投射形象主题高频特征词词语云经过ROST内容挖掘软件对初始样本的处理,得到了安徽省旅游投射形象主题高频特征词频(表5-2),同时结合原始样本的内容,我们对安徽省旅游投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入境旅游者对中国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负面感知研究[J]. 王丽娜,李华.  世界地理研究. 2019(06)
[2]安徽旅游文化品牌的塑造、传播与感知:基于安徽旅游宣传口号“美好安徽迎客天下”的分析[J]. 许建根,聂泠然.  视听. 2018(10)
[3]新媒体话语中的安徽旅游国际形象: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J]. 左言娜.  蚌埠学院学报. 2017(06)
[4]建构主义视角下网络媒介对区域旅游形象的构建——以新疆旅游网站为例[J]. 黄杰,王立明,李晓东.  传媒. 2017(04)
[5]内蒙古旅游形象构建与传播的创新研究[J]. 刘彩凤.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7(01)
[6]基于网络文本的目的地旅游形象游客感知与官方传播对比研究——以福建永定土楼为例[J]. 张文亭,骆培聪.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7]特色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游客行为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以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旅游为例[J]. 张红梅,梁昌勇,徐健,董骏峰.  中国软科学. 2016(08)
[8]安徽省旅游地形象塑造与主题口号推广[J]. 张启全,齐莉莉.  经济研究导刊. 2015(14)
[9]安徽旅游形象标识的多模态话语分析[J]. 张萌.  宿州学院学报. 2015(05)
[10]大陆游者台湾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与情感分析[J]. 马天,屈册.  商业研究. 2014(09)

博士论文
[1]基于消费者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模型构建与评价[D]. 刘丽娟.南开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对旅游意愿的影响研究[D]. 孙金艺.浙江工业大学 2017
[2]娱乐型主题公园游客互动、体验价值及游后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研究[D]. 黄建.浙江工业大学 2017
[3]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福州三坊七巷旅游形象研究[D]. 陈海东.福建师范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5563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35563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7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