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支持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04 18:57
目前,中国正在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而甘肃是全国建成小康社会最重要的区域。所以,甘肃小康社会的建成对于全国实现小康具有重要意义。甘肃具有重要的区域优势,它是承东启西、南拓北展的西部重要省份。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布局的实施和新发展理念的提出,给甘肃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甘肃省旅游资源丰富,除海洋岛礁之外,其拥有其他地区所有的旅游资源类型。2015年甘肃国内旅游业收入为975亿元,国际旅游收入为1418万美元,旅游业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4.37%,旅游业逐渐成为甘肃省的重要产业。对如何采取策略,提高旅游业入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促进旅游业发展上一新台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首先对相关研究理论与文献进行了梳理,把握以往学者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从而确定本文研究的切入点。其次对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政策支持状况及成效进行了分析;第三,对甘肃旅游业发展形势进行了研究与整理,分析了其旅游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四构建计量模型,采用实证分析法,分析了经济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财政压力、城市化、开放程度、金融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等相关因素对甘肃省旅游业...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论文 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支持研游景区 4 家(嘉峪关市嘉峪关文物景区、敦煌沙山月牙泉景区、天水区、平凉市崆峒山风景名胜区);有各类地质遗址、风景名胜、人文景的 4A 级旅游景区。与景点相配套的餐饮、住宿、娱乐等服务业资源十有四星级及以上酒店 76 家,其他各类酒店 400 余家。甘肃 14 个地、可以进行旅游开发的资源,有 8 个城市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嘉峪关长城等两处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另有国园 23 处、地址公园 4 处、国家自然保护区 6 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1旅游资源具体分布参见表 3-1 和表 3-2。
可以进行旅游开发的资源,有 8 个城市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嘉峪关长城等两处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另有国园 23 处、地址公园 4 处、国家自然保护区 6 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1 处旅游资源具体分布参见表 3-1 和表 3-2。图 3-1 甘肃省旅游资源分布线路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旅游业发展影响因素及实证分析[J]. 蒋丽丽.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8(03)
[2]互联网时代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探析[J]. 刘金芝,芮晓华. 新西部. 2018(05)
[3]包容性增长视角下陕西旅游业发展水平研究[J]. 李勤.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7(12)
[4]经济转型视域下资源型城市旅游业发展路径创新研究[J]. 冉燕. 改革与战略. 2017(10)
[5]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理论思考——以吕梁市为例[J]. 闫巨海. 经济问题. 2017(08)
[6]影响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因素研究[J]. 李巧娜. 现代交际. 2017(15)
[7]浅论我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J]. 曲陈晨. 现代交际. 2017(09)
[8]辽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 郑松. 时代教育. 2017(13)
[9]泛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绩效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 王坤,黄震方,曹芳东,余凤龙,汤傅佳. 自然资源学报. 2016(07)
[10]中国各省的旅游增长方式“因地制宜”吗?——中国省际旅游增长要素贡献与旅游资源比较优势研究[J]. 罗浩,颜钰荛,杨旸. 旅游学刊. 2016(03)
博士论文
[1]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补偿运作机理与实现路径研究[D]. 陈海鹰.云南大学 2016
[2]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及其路径选择研究[D]. 张亚丽.吉林大学 2014
[3]旅游业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研究[D]. 钟家雨.中南大学 2014
[4]中国道教文化资源开发及产业化研究[D]. 陈雅岚.江西财经大学 2013
[5]中国扎兰屯特色产业发展研究[D]. 杨利民.中央民族大学 2013
[6]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李杨.吉林大学 2012
[7]日本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 张建民.吉林大学 2012
[8]公共选择下的山区农村经济协同发展问题研究[D]. 冯佺光.西南大学 2012
[9]旅游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 王建勋.东北财经大学 2011
[10]区域旅游竞争力基本理论与评价体系研究[D]. 徐淑梅.东北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深圳旅游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 王浩.深圳大学 2017
[2]丙中洛小镇社区参与旅游模式优化研究[D]. 胡兵.云南师范大学 2014
[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投资环境评价与优化研究[D]. 赵彩婧.中国海洋大学 2012
[4]陕西省旅游资源禀赋及开发的区域差异评价[D]. 拓庆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5]苏州工业园区商务旅游目的地系统的研究[D]. 彭陈艳.安徽师范大学 2010
[6]山西省旅游环境质量评价及优化对策研究[D]. 刘华琳.辽宁师范大学 2008
[7]长三角旅游目的地系统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 梁峰.华东师范大学 2007
[8]提升成都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D]. 莫帮洪.西南财经大学 2007
[9]湖北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D]. 邓学龙.武汉理工大学 2004
[10]欠发达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选择[D]. 段红艳.武汉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13762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论文 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支持研游景区 4 家(嘉峪关市嘉峪关文物景区、敦煌沙山月牙泉景区、天水区、平凉市崆峒山风景名胜区);有各类地质遗址、风景名胜、人文景的 4A 级旅游景区。与景点相配套的餐饮、住宿、娱乐等服务业资源十有四星级及以上酒店 76 家,其他各类酒店 400 余家。甘肃 14 个地、可以进行旅游开发的资源,有 8 个城市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嘉峪关长城等两处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另有国园 23 处、地址公园 4 处、国家自然保护区 6 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1旅游资源具体分布参见表 3-1 和表 3-2。
可以进行旅游开发的资源,有 8 个城市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嘉峪关长城等两处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另有国园 23 处、地址公园 4 处、国家自然保护区 6 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1 处旅游资源具体分布参见表 3-1 和表 3-2。图 3-1 甘肃省旅游资源分布线路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旅游业发展影响因素及实证分析[J]. 蒋丽丽.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8(03)
[2]互联网时代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探析[J]. 刘金芝,芮晓华. 新西部. 2018(05)
[3]包容性增长视角下陕西旅游业发展水平研究[J]. 李勤.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7(12)
[4]经济转型视域下资源型城市旅游业发展路径创新研究[J]. 冉燕. 改革与战略. 2017(10)
[5]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理论思考——以吕梁市为例[J]. 闫巨海. 经济问题. 2017(08)
[6]影响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因素研究[J]. 李巧娜. 现代交际. 2017(15)
[7]浅论我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J]. 曲陈晨. 现代交际. 2017(09)
[8]辽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 郑松. 时代教育. 2017(13)
[9]泛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绩效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 王坤,黄震方,曹芳东,余凤龙,汤傅佳. 自然资源学报. 2016(07)
[10]中国各省的旅游增长方式“因地制宜”吗?——中国省际旅游增长要素贡献与旅游资源比较优势研究[J]. 罗浩,颜钰荛,杨旸. 旅游学刊. 2016(03)
博士论文
[1]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补偿运作机理与实现路径研究[D]. 陈海鹰.云南大学 2016
[2]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及其路径选择研究[D]. 张亚丽.吉林大学 2014
[3]旅游业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研究[D]. 钟家雨.中南大学 2014
[4]中国道教文化资源开发及产业化研究[D]. 陈雅岚.江西财经大学 2013
[5]中国扎兰屯特色产业发展研究[D]. 杨利民.中央民族大学 2013
[6]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李杨.吉林大学 2012
[7]日本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 张建民.吉林大学 2012
[8]公共选择下的山区农村经济协同发展问题研究[D]. 冯佺光.西南大学 2012
[9]旅游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 王建勋.东北财经大学 2011
[10]区域旅游竞争力基本理论与评价体系研究[D]. 徐淑梅.东北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深圳旅游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 王浩.深圳大学 2017
[2]丙中洛小镇社区参与旅游模式优化研究[D]. 胡兵.云南师范大学 2014
[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投资环境评价与优化研究[D]. 赵彩婧.中国海洋大学 2012
[4]陕西省旅游资源禀赋及开发的区域差异评价[D]. 拓庆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5]苏州工业园区商务旅游目的地系统的研究[D]. 彭陈艳.安徽师范大学 2010
[6]山西省旅游环境质量评价及优化对策研究[D]. 刘华琳.辽宁师范大学 2008
[7]长三角旅游目的地系统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 梁峰.华东师范大学 2007
[8]提升成都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D]. 莫帮洪.西南财经大学 2007
[9]湖北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D]. 邓学龙.武汉理工大学 2004
[10]欠发达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选择[D]. 段红艳.武汉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137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3613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