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旅游演艺产品开发的本真性思考
发布时间:2022-11-06 17:49
文化资源的产品化可以为旅游者提供一个短时间内接触并理解地方文化的旅游产品环境。文化资源同旅游市场间进行有效的互动,不仅可以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能起到吸引旅游者、提升旅游消费的作用。然而,在国内旅游市场上受到市场认可的优秀文化旅游产品却是凤毛麟角,如何找到合适的理论揭示文化资源产品化的基本原则成为旅游学界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旅游演艺产品具有旅游和文化双重魅力。中国旅游演艺行业发展迅速,曾经经历过短暂的市场热潮,涌现出一批如《印象·刘三姐》《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等的佳作。如今市场中“叫好又叫座”的旅游演艺产品屈指可数,旅游演艺产品开发走上了复制式开发的道路,市场被失败产品填充导致难以发挥其文化资源潜力,旅游企业急需解决演艺产品开发问题。研究地方文化是如何被开发成为成功旅游演艺产品,对于理解文化资源的产品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加强理论研究的有效度,提升实操性,本文采用双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之一,即采用本真性理论,探讨了“客观本真”、“建构本真”及“存在本真”间的关系,用以解构旅游演艺产品开发过程,从理论角度揭示了文化产品开发原则。研究方法之二,即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运用文本数据从实际开发层...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径
2 文献综述
2.1 文化旅游产品
2.1.1 文化旅游
2.1.2 文化旅游产品
2.1.3 文化旅游产品开发
2.2 旅游演艺产品
2.2.1 旅游演艺产品的起源、定义与分类
2.2.2 旅游演艺产品的问题研究
2.2.3 旅游演艺产品的开发研究
2.3 旅游本真性与文化认同
2.3.1 本真性与旅游
2.3.2 客观本真性
2.3.3 建构本真性
2.3.4 存在本真性
2.3.5 文化认同
2.4 本章小结
3 旅游本真性动态模型
3.1 模型构建基础
3.1.1 模型设计理念
3.1.2 主客体真实的集合式关系研究
3.2 旅游本真性动态观
3.2.1 客观本真和建构本真
3.2.2 存在本真
3.2.3 旅游本真性动态观
3.3 理论实践价值分析
3.3.1 理论价值分析
3.3.2 实践价值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旅游演艺产品开发的扎根研究
4.1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4.1.1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4.1.2 样本选择
4.1.3 数据收集
4.2 数据处理
4.2.1 开放性编码
4.2.2 主轴性编码
4.2.3 选择性编码
4.2.4 开发路径模型提炼
4.3 开发要素模型
4.3.1 开发要素模型分析
4.3.2 实际运用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管理启示与理论建议
5.3 创新、不足与展望
附录1: “三大系列”旅游演艺产品筛选表
附录2: 开放性编码表
附录3: 高频词归类表(共500词,选取频数大于200的词语)
参考文献
致谢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闽南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动力机制及对策研究——以《闽南神韵》剧院类文化旅游演艺产品为例[J]. 唐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2]知识单元间的语义关系研究进展[J]. 秦春秀,刘杰,马晓悦.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7(06)
[3]中国旅游演艺产品开发策略探析[J]. 林振宇,赵瑞熙.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4]扎根理论发展及应用研究评述[J]. 于兆吉,张嘉桐.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5]昆曲旅游演艺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以上海课植园《牡丹亭》为例[J]. 马振.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6)
[6]《又见平遥》创新文化旅游产业模式[J]. 王志峰,吴颖. 经济问题. 2016(10)
[7]基于游客感知的桂林《象山传奇》旅游演艺产品开发[J]. 杨姗姗,王佳. 社会科学家. 2016(05)
[8]基于网络文本挖掘的旅游演艺体验特征的比较研究——以《印象·刘三姐》《宋城千古情》和《藏谜》为例[J]. 展梦雪,孔少君. 旅游论坛. 2016(03)
[9]民族文化旅游演艺产品游客感知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印象刘三姐”实景演出为例[J]. 张艳敏,焦世泰.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10]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J]. 章洁. 管理观察. 2015(31)
硕士论文
[1]旅游创意产品研究[D]. 胡娟.安徽大学 2010
[2]国内旅游演艺研究[D]. 李幼常.四川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703948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径
2 文献综述
2.1 文化旅游产品
2.1.1 文化旅游
2.1.2 文化旅游产品
2.1.3 文化旅游产品开发
2.2 旅游演艺产品
2.2.1 旅游演艺产品的起源、定义与分类
2.2.2 旅游演艺产品的问题研究
2.2.3 旅游演艺产品的开发研究
2.3 旅游本真性与文化认同
2.3.1 本真性与旅游
2.3.2 客观本真性
2.3.3 建构本真性
2.3.4 存在本真性
2.3.5 文化认同
2.4 本章小结
3 旅游本真性动态模型
3.1 模型构建基础
3.1.1 模型设计理念
3.1.2 主客体真实的集合式关系研究
3.2 旅游本真性动态观
3.2.1 客观本真和建构本真
3.2.2 存在本真
3.2.3 旅游本真性动态观
3.3 理论实践价值分析
3.3.1 理论价值分析
3.3.2 实践价值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旅游演艺产品开发的扎根研究
4.1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4.1.1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4.1.2 样本选择
4.1.3 数据收集
4.2 数据处理
4.2.1 开放性编码
4.2.2 主轴性编码
4.2.3 选择性编码
4.2.4 开发路径模型提炼
4.3 开发要素模型
4.3.1 开发要素模型分析
4.3.2 实际运用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管理启示与理论建议
5.3 创新、不足与展望
附录1: “三大系列”旅游演艺产品筛选表
附录2: 开放性编码表
附录3: 高频词归类表(共500词,选取频数大于200的词语)
参考文献
致谢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闽南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动力机制及对策研究——以《闽南神韵》剧院类文化旅游演艺产品为例[J]. 唐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2]知识单元间的语义关系研究进展[J]. 秦春秀,刘杰,马晓悦.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7(06)
[3]中国旅游演艺产品开发策略探析[J]. 林振宇,赵瑞熙.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4]扎根理论发展及应用研究评述[J]. 于兆吉,张嘉桐.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5]昆曲旅游演艺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以上海课植园《牡丹亭》为例[J]. 马振.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6)
[6]《又见平遥》创新文化旅游产业模式[J]. 王志峰,吴颖. 经济问题. 2016(10)
[7]基于游客感知的桂林《象山传奇》旅游演艺产品开发[J]. 杨姗姗,王佳. 社会科学家. 2016(05)
[8]基于网络文本挖掘的旅游演艺体验特征的比较研究——以《印象·刘三姐》《宋城千古情》和《藏谜》为例[J]. 展梦雪,孔少君. 旅游论坛. 2016(03)
[9]民族文化旅游演艺产品游客感知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印象刘三姐”实景演出为例[J]. 张艳敏,焦世泰.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10]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J]. 章洁. 管理观察. 2015(31)
硕士论文
[1]旅游创意产品研究[D]. 胡娟.安徽大学 2010
[2]国内旅游演艺研究[D]. 李幼常.四川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7039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3703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