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大连市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和波及效应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7-06-05 04:08

  本文关键词:大连市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和波及效应实证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当前经济发展中旅游业被人们视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的综合性行业,被人们认为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朝阳产业,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旅游业的发展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国民经济相关部门的发展,改善国民经济结构。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在社会上创造一批就业岗位,而且能够拉动一些与旅游业有关的产业群体快速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从而在各个方面提高现代人民的生活质量,稳定社会发展。辽宁省大连市作为全国著名的避暑圣地和旅游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近几年大连市政府开始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提出打造“浪漫之都,时尚大连”的口号,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旅游业健康迅速的发展,从而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其他各产业的发展。研究辽宁省大连市旅游业的产业关联特征和产业波及效应,其意义在于将大连市旅游业进行纵向比较分析,揭示大连市旅游业发展所处的阶段,系统分析大连市旅游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展方向,揭示大连市旅游业与各部门产业的产业关联程度,从而正确评估大连市旅游业的经济效应,制定有效政策引导旅游业的发展。本文的整体思路如下:首先通过文献综述,了解中外研究学者对旅游卫星账户和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效应的研究,以及对目前旅游业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效应的理论基础,其次通过对旅游业的定义以及界定的范围对大连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综合介绍,然后构建大连市旅游卫星账户,根据剥离系数测算出大连市广义旅游业的数据,运用产业经济学中的产业关联理论,以辽宁省大连市2007年和2012年的投入产出表的数据为基础并修正其中旅游业的数据,采用实证分析与对比分析方法以及动态指标与静态指标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分析大连市旅游业同其他产业之间的联系以及大连市旅游业对大连本地的就业、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影响,从而分析出大连市旅游业所产生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过程中利用投入产出表以及修正的旅游业数据,计算出各个产业部门的与产业关联有关的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利用指标系数定量分析大连市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效应,根据研究结果制定有效合理的旅游发展政策。最后结合旅游卫星账户与投入产出模型,对大连市旅游业进行实证分析与动态对比分析得出有关大连市产业关联及波及效应结论,同时对大连市旅游业的发展提出相应的一些建议。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大连市旅游业的前向关联程度较高,而其后向关联程度薄弱,影响力系数在下降,感应度系数在增加,说明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需求供给推动作用显著大于需求拉动作用的结论,并针对大连市旅游业的产业特征提出了几点相应的建议,从而更好的发展旅游业,发挥其产业关联性强的特点,带动大连市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旅游业 投入产出模型 产业关联 波及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92.7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5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8-10
  • 1.1.1 研究背景8-9
  • 1.1.2 研究意义9-10
  • 1.2 研究内容与目标10-12
  • 1.2.1 研究内容10-11
  • 1.2.2 研究目标11-12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12-13
  • 1.3.1 研究方法12
  • 1.3.2 研究思路12-13
  • 1.4 创新之处13-15
  • 2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15-23
  • 2.1 投入产出模型文献综述15-18
  • 2.2 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概念18-20
  • 2.3 产业关联理论20-21
  • 2.4 产业波及理论21-23
  • 2.4.1 感应度22
  • 2.4.2 产业影响力22-23
  • 3 大连市旅游业概况及旅游剥离系数23-29
  • 3.1 概念界定23
  • 3.2 大连市旅游业概况23-24
  • 3.3 大连市旅游业剥离系数及增加值24-29
  • 4 大连市旅游业产业关联和波及效应实证分析29-42
  • 4.1 数据来源29-31
  • 4.2 产业关联31-37
  • 4.2.1 后向关联31-34
  • 4.2.2 前向关联34-37
  • 4.3 中间投入率和中间需求率37-39
  • 4.4 产业波及分析39-42
  • 4.4.1 感应度39
  • 4.4.2 产业影响力39-42
  • 5 结论与政策建议42-45
  • 5.1 实证结论42-43
  • 5.2 政策建议43-45
  • 参考文献45-48
  • 后记48-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弘;孙芸;刘宪杰;;基于产业竞争力视角的科技奥运带动产业发展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10期

2 唐松;李镔;;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波及的分析[J];湖湘论坛;2010年04期

3 郭向阳;;广东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实证分析——与浙江的比较[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4 吴开亚,陈晓剑;基于二元关系的产业关联分析方法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3年03期

5 胡华杰;;中国产业关联效果的实证分析与理性思考[J];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6 郭玉冰,薛耀文;中小企业产业关联定位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7 吕政;杨丹辉;;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和对策[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年04期

8 张红;付秀彬;;刍议产业关联视角下的县域经济产业发展策略[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9 陈秀川;;我国服务业产业关联发展分析[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年04期

10 崔峰;包娟;;浙江省旅游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效应分析[J];旅游学刊;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灵;申玉铭;任旺兵;;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杨雪春;王茂军;;区域产业关联网络结构的复杂性分析——以四川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姜洁;;关于如何发展小城镇问题的几点思考[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年

4 李国平;王春杨;袁薇薇;马小雨;;我国区域特色优势产业与科技资源配置的匹配关系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王国平;;产业升级的核心:拓展企业主体行为[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6 黄选高;;关于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若干思考[A];坚持科学承接产业转移 促进广西又好又快发展——“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7 耿鹏;赵昕东;;基于GVAR模型的产业内生联系与外生冲击分析[A];2009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危机与变局中的国有经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吴志文;;林下产业的发展与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6分会场-沿海生态建设与城乡人居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韩军;雷娟;;流通业对山西承接产业转移的作用研究[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钟明;张晓彤;危海霞;;城市产业发展的研究——以葫芦岛市为例[A];2013年9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劳承玉;大地震的产业关联损失影响评估[N];四川日报;2008年

2 省委政策研究室 史春梅;文化产业转型发展的着力点[N];安徽日报;2011年

3 陈奇;提升特色产业 增强市场竞争力[N];安康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陈勇;三化”能否成为垦区二三产业发展的助推器[N];海南农垦报;2006年

5 国家发改委区域规划咨询专家、华东师大教授 朱荣林;壮大上海产业整体实力的迫切需要[N];文汇报;2008年

6 本报评论员;强化基础建设 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吸引力[N];广元日报;2008年

7 张晓明 胡惠林 章建刚;应对金融危机挑战,推动文化产业新的发展[N];学习时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王海平;江苏840亿政府资金催化14大产业[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9 ;首旅股份强化产业关联突出主业经营[N];市场报;2001年

10 李江涛;不应忽视产业深化理论的研究[N];中国改革报;2006年


  本文关键词:大连市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和波及效应实证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28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4228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a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