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洞地区侗族鼓楼文化空间研究
本文关键词:九洞地区侗族鼓楼文化空间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突飞猛进,集中体现为工业化与城镇化。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其中之一便是传统村落的大量消失。中国的农业文明长达数千年,创造了数以万计的传统村落。这些村落蕴含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塑造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需要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文化空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的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旨在从整体上保护那些集聚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从“文化空间”的角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重视,但对“文化空间”的认识尚不完善,目前还没有以“文化空间”命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事实上,我国存在丰富的“文化空间”,侗族传统村落中的鼓楼便有典型的“文化空间”特征。侗族九洞地区是侗族传统文化的“金三角”地区,具有典型性,目前保存尚为完好。本文以九洞地区为研究范围,以侗族鼓楼为研究对象,探讨九洞地区侗族鼓楼的文化空间内涵,并对其保护和传承提出一些建议。试图为“文化空间”的研究添砖加瓦,为侗族鼓楼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依据。本论文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为对“文化空间”的理论研究。广泛搜集国内外对“文化空间”与“侗族鼓楼”研究的文献,通过文献分析,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化空间”有文化人类学、人文地理学、建筑学的内涵,并将这些学科中的文化空间理论、地方理论、场所理论作为本研究的理论支撑。综合分析文化空间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标准,并以Majli文化空间为案例分析,得出强烈的地方性、高度集中性、群体性、标志性为地点型文化空间的评价标准。另一方面是具体的社区研究。以田野调查为研究方法,以九洞地区侗族鼓楼为研究对象,从九洞地区区域的界定、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剖析了九洞地区侗族鼓楼作为文化空间的具体构成和保护现状,认为作为侗族文化“金三角”的九洞地区,其侗族传统文化保存较为完好,是研究侗族鼓楼文化的典型地区。通过物质载体和非物质文化两个层面分析九洞地区鼓楼文化空间的具体构成,按照地点型文化空间标准来界定,认为九洞地区侗族鼓楼与其所承载包括工艺美术、制度文化、民间习俗、表演艺术在内的高度集中的非物质文化构成了典型的地点型文化空间。最后,在鼓楼文化空间理论的视角下,结合田野调查所发现的实际问题,指出侗族鼓楼文化空间目前保护存在鼓楼与所承载的文化割裂,村寨空心化导致人去楼破以及来自现代化的冲击等问题,并从保护理念、具体实践以及保护模式等层面举出了具体的建议。保护理念上,认为对侗族鼓楼文化空间的保护应该转换保护理念,从文化空间的角度认识侗族鼓楼,认识鼓楼文化空间的整体性特点,应该将鼓楼的物质实体与其所承载分非物质文化作为整体完整地保护下来。具体实践上,建议将传统手段与现代保护手段结合起来,建立侗族鼓楼文化空间信息库,传承侗族传统的保护方法,申报“文化空间”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PPP协同保护模式,使保护资金来源多元化,使政府、村民以及其他社会力量能够良性互动,达成共赢。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空间 侗族 鼓楼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592.7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第1章 导论9-15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0-11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1-13
- 1.3 研究内容13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3-15
- 1.4.1 研究方法13-14
- 1.4.2 技术路线14-15
- 第2章 理论基础15-20
- 2.1 理论基础15-20
- 2.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空间理论16-17
- 2.1.2 建筑学中的场所理论17-18
- 2.1.3 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地方理论18
- 2.1.4 文化空间、场所、地方概念的关系18-20
- 第3章 文化空间的评价标准20-24
- 3.1 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价标准20
- 3.2 地点型文化空间的案例分析20-24
- 第4章 研究区域概况24-30
- 4.1 九洞地区范围的界定25-26
- 4.2 自然地理环境26-27
- 4.3 社会经济条件27
- 4.4 侗族传统文化保存较为完好27-30
- 第5章 九洞鼓楼为典型的地点型文化空间30-51
- 5.1 鼓楼的起源与发展30-33
- 5.2 鼓楼的位置——强烈的地方性33-34
- 5.3 鼓楼是侗族非物质文化的高度集中地34-48
- 5.3.1 工艺美术35-38
- 5.3.2 制度文化38-44
- 5.3.3 民间习俗44-48
- 5.3.4 表演艺术48
- 5.4 鼓楼是侗族群体性的产物48-49
- 5.5 鼓楼是侗族文化的核心象征49-50
- 5.6 小结50-51
- 第6章 鼓楼文化空间保护的问题与对策51-61
- 6.1 鼓楼文化空间保护存在的问题51-55
- 6.1.1 鼓楼与其文化割裂——大量修建野鼓楼52-53
- 6.1.2 人去楼破53-54
- 6.1.3 来自现代化的冲击54-55
- 6.2 鼓楼文化空间保护的对策55-61
- 6.2.1 将鼓楼与其文化整体地保护下来55-57
- 6.2.2 改善交通条件,,减缓村寨空心化57
- 6.2.3 传统保护与现代保护相结合57-61
- 参考文献61-63
- 致谢63-6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4-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J];今日浙江;2005年13期
2 柴以华 ,傅娇灵 ,许慧宏 ,吴声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问题研究[J];经济师;2005年10期
3 于静静;蒋守芬;;胶东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4 宋欢;;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沧桑;2006年04期
5 朱裕平;;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收藏[J];上海工艺美术;2006年03期
6 薄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构建分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7 石永民;;试论对京杭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现代城市;2007年03期
8 曲凌雁;林拓;;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历史文化名城活性[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1期
9 陈如福;;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联合国[J];今日浙江;2007年06期
10 刘建平;陈姣凤;林龙飞;;论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崇林;;新疆库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保护[A];龟兹学研究(第三辑)[C];2008年
2 苑利;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我们应秉承的原则[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3 方李莉;;请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拥有者[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4 王鹤云;;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机制浅析[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5 杨永芳;牛璞;;中青年群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知和态度之调查研究——基于网络调查的分析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郭永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产业中的开发与利用——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为例[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苏荣葵;;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空间分布的历史演变及特征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周兴燕;;关于黔西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的探讨[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9 李玉军;冯静;;浅谈抚宁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10 张洪波;;黔西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思考[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任丽梅;我国将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N];中国改革报;2005年
2 见习记者 王婧姝;中外学者共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计[N];中国民族报;2004年
3 金诺;300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达成《苏州共识》[N];中国民族报;2005年
4 记者 水草;我国应设立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5 张晓雁;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之辩[N];中国文化报;2005年
6 李晓东;从分类标准观察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N];中国文物报;2004年
7 李晓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观察[N];中国文物报;2004年
8 自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展示[N];中国文物报;2005年
9 本报实习记者 云 菲;非物质文化遗产喜获“保护伞”[N];中国艺术报;2004年
10 吴文科;以人为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N];中国艺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华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墨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3 韩小兵;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基本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吴磊;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周志彬;关于中医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若干问题的探讨[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年
6 王巨山;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及博物馆化保护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谭志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8 刘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9 高晓芳;物质文化遗产的电视传播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盛静;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探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法律保护[D];山东大学;2008年
2 董友庆;新疆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3 杨敬石;以知识产权模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4 王大海;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D];天津大学;2007年
5 赵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6 冯辽沙;从广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管理模式[D];西北大学;2008年
7 缪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及开发利用问题探讨[D];西北大学;2008年
8 傅强;个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王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主体制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关芳芳;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评价及旅游开发活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九洞地区侗族鼓楼文化空间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91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509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