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渝东南乡村旅游业发展策略研究
本文是一篇专业的经济论文,主要是对渝东南乡村旅游业发展策略研究进行阐述,详情请看下面的介绍。
1 重庆旅游业发展趋势研究
据中国国家旅游信息中心报告材料显示:我国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11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26.4亿人次,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73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2.25万亿元;旅游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产业功能不断扩展,产业素质不断提升,我国正在从世界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转变。
重庆市旅游局预计到2012年年底,力争全市年接待旅游过夜游客达6250万人次,年均增长25%;旅游总收入达1550亿元,年均增长30%;接待入境旅游人数达196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10亿美元;就业总量达195万人。到2015年年底,力争全市年接待旅游过夜游客达1.08亿人次,笔耕文化传播,年均增长20%;旅游总收入达3000亿元,年均增长25 %;入境旅游人数达到3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16亿美元,入境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外汇收入进入西部各省(区、市)前3位、全国主要旅游城市前10位;旅游产业就业总量(直接与间接就业)达250万人。但同时《重庆市旅游业“十二五”规划》指出: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滞后。主要景区景点和旅游线路向乡村旅游延伸不足,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欠账大。
通过对上述情况的综合分析,重庆市市政府在《重庆市旅游业“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突出主城区都市旅游以及精品景区打造,推进区域旅游纵深发展,实现旅游产业发展在空间上的拓展和相对均衡,把“一小时经济圈”建设成为“山水都市旅游区”,把“两翼”分别打造成为“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和“渝东南民俗生态旅游带”,构建“一区两带”旅游业发展空间格局。
2 区内乡村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1)交通通达不高。随着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已正式通车,大大改善了渝东南地区交通不畅的原貌,但是渝东南地区景区景点主要分布在远离地区中心的偏远山区,组团分布密度不高,渝东南地处山区交通网络覆盖尚不全面,这使交通业成为制约当地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重大瓶颈。
(2)资金流量短缺。渝东南民族地区旅游景区景点大部分位于偏远山村或革命老区,黔江、酉阳、秀山、彭水、石柱都是国家级贫困县,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老、少、边、穷山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很难有多余专项资金投入到旅游资源开发。
(3)项目开发单调。一般以纯自然旅游观光和“农家乐”餐饮服务为主要类型,其他的体验型、度假型少。表现为特色不明显,文化内容相当缺乏,开发不够成熟,设施配套不够齐全。旅游产品单一,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乡村旅游市场需求。
(4)管理较为滞后。渝东南地区农家乐基本上是当地农民自主、自发的经营行为,缺乏一个统一性的管理销售机构,导致该产业在地区经济链条上很难做大做强。
(5)系统人才缺乏。渝东南地区属于边远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受当地社会经济欠发达的客观条件影响,人们的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专业的旅游业管理性人才,且由于自身的社会经济欠发达因素,很难吸引外部人才的流入。
(6)宣传力度不足。目的地认知程度不高渝东南乡村旅游缺乏统一的目的地形象与促销口号,且各自为阵、力度不足。渝东南民族地区在宣传方面力度弱、主题不鲜明,乡村旅游的营销意识与手段都有待加强。
3 区内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意义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农村人口占绝对比例的渝东南地区来说,一是有利于提供出众多的就业岗位,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渠道,通过为旅客提供吃、住、行、游、玩以及小商品服务,大大地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二是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城郊贫困地区虽然地处城市近郊,但由于各种原因,渝东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落后,产业结构都比较单一,一般都是以维持生计之农业为主。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渝东南地区农村由单一的农业产业向以旅游和旅游配套服务的第三产业转移。促进该地区向非农业化和城镇化转型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推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乡村旅游促进了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更为重要的是,促进了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的提升。四是促进人和人之间的和谐。旅游使人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通过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旅游者与农民之间、旅游者与旅游者之间、农民与农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4 区内乡村旅游业发展建议
4.1 以点带面,逐步发展
受交通、地域等条件的制约,乡村旅游不可能在每个村落都开花结果。应首先在距离城市较近、交通便利、靠近消费市场、自然环境怡人、农业基础较好的乡村发展,积极探索,积累经验,稳步推进。应重视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的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市场的规模、范围和发展方向,避免盲目上项目、乱撒胡椒面,避免盲目追求大规模、高数量和“一窝蜂”。乡村旅游开发的初期,客源市场宜以近程市场为主,消费群体以相邻城区居民为主,然后逐步拓展。
4.2 推动转型,优质升级
全面推动乡村旅游产品的改造与升级,提升观光旅游,加快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积极发展历史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和乡村体验旅游所占比例。充分利用地区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优势,挖掘传统商业、传统舞蹈、传统音乐等文化资源,加大整合开发力度,以民俗旅游发展促进民俗文化保护。积极发展融生态旅游、民俗旅游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打造特色化和多元化旅游产品,推动乡村旅游收入从以餐饮住宿收入为主向以旅游综合收入为主转变,实现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促进渝东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4.3 强化科技,注重人才
利用区内以重庆旅游职业学院为首的各类高、中职业院校,为地区旅游业发展解决基础性人才需求;同时注重开展与重庆市内外各大高校进行旅游管理性人才培养专项合作计划,为地区旅游发展注入全新的管理理念与发展方式。
4.4 完善设施,全面保障
进一步完善区内“村村通”公路网建设,加大区内“农网改造”项目的推进力度,提高农村道路网的覆盖率,保证农村居民用电质量;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缩小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心理的差距感。使乡村旅游业在农村的发展有着深厚的社会系基础。
4.5 加大宣传,注重营销
本文编号:53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5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