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社区居民对农家乐发展的环境影响感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3 21:03

  本文关键词:社区居民对农家乐发展的环境影响感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农家乐旅游 个人涉入状况 环境影响感知 社区居民


【摘要】:在农家乐旅游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社区居民的参与和认知对农家乐旅游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明确社区居民对农家乐发展的环境影响感知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农家乐旅游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但学者们对农家乐发展的环境影响感知研究主要是从游客视角来进行探讨,缺乏从社区居民的角度来探讨环境影响感知与农家乐旅游发展的内在关系。本研究以长沙县龙头井农庄、五福山庄、樱花温泉山庄、雅园度假村、长沙松雅湖生态农庄、长沙山鹰潭度假村、大明山庄、马驹塘水库等八家农家乐及农家乐所在社区的居民为具体研究对象,从社区居民即原居民的角度探讨社区居民对农家乐发展的环境影响感知,并以环境影响感知量表为工具,探讨农家乐旅游发展过程中社区居民对环境影响的感知程度以及在不同属性和不同涉入状况下居民对环境影响感知程度的差异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居民个人基本属性不同,对农家乐旅游的环境影响感知具有显著性差异;第二、居民个人涉入状况不同,对农家乐旅游的环境影响感知没有显著性差异。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本文就提升居民对环境影响感知和居民参与的程度提出了以下建议:第一、基于不同属性的居民对环境的感知,展开差异化的认知教育,培育良好的农家乐旅游发展环境;第二、提升居民对农家乐旅游及环境影响重要性的认知程度,尤其是提升居民对行政与执行影响的感知程度;第三、加大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以实行有效的管理;第四、强化对居民和从业者的宣传与培训,提升其对农家乐旅游的认识及环境感知程度;第五、提升所有居民对环境影响重要性的认知,强化对环境保护责任的教育,并转化为具体的环境保护行动;第六、社区出资为年老的非农家乐从业者建立老年活动中心,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缓解其对农家乐发展的负面影响的反感情绪。本研究将国内外学者关于居民环境感知研究与农家乐旅游发展研究有机结合,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农家乐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居民环境影响感知情况。一方面在理论上拓展居民环境感知研究的范围和视角,从而丰富现有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为农家乐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合理的居民参与来提升公众对环境影响的认知,从而为提升环境保护的力度提供了实践指导。
【关键词】:农家乐旅游 个人涉入状况 环境影响感知 社区居民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7;F592.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15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2-13
  • 1.2.1 研究目的12
  • 1.2.2 研究意义12-13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3-15
  • 1.3.1 研究内容13
  • 1.3.2 技术路线13-15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15-25
  • 2.1 基本概念界定15-20
  • 2.1.1 农家乐15
  • 2.1.2 环境影响感知15-18
  • 2.1.3 居民参与18-20
  • 2.2 相关理论基础20-25
  • 2.2.1 行为地理学20-22
  • 2.2.2 环境识觉论22-23
  • 2.2.3 居民认知与参与理论23-25
  • 3. 研究设计与方法25-31
  • 3.1 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25-27
  • 3.1.1 理论模型的构建25-26
  • 3.1.2 研究假设的提出26-27
  • 3.2 变量的操作性定义与测量27-28
  • 3.2.1 涉入状况27
  • 3.2.2 环境影响感知27-28
  • 3.3 问卷设计与抽样方法28-30
  • 3.3.1 问卷设计28-29
  • 3.3.2 抽样方法29-30
  • 3.4 统计分析方法30-31
  • 4. 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31-42
  • 4.1 样本结构的描述性统计分析31-33
  • 4.2 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检验33-34
  • 4.2.1 量表信度检验33-34
  • 4.2.2 量表效度检验34
  • 4.3 社区居民对环境影响感知程度分析34-38
  • 4.3.1 社区居民对经济与产销影响的感知程度35
  • 4.3.2 社区居民对生态居住环境影响的感知程度35-36
  • 4.3.3 社区居民对社会生活与文化影响的感知程度36-37
  • 4.3.4 社区居民对行政与执行影响的感知程度37-38
  • 4.4 研究假设的实证检验38-42
  • 4.4.1 社区居民属性的差异性检验38-41
  • 4.4.2 个人涉入状况的差异性检验41-42
  • 5. 结论与展望42-48
  • 5.1 研究结论42-43
  • 5.2 对策建议43-46
  • 5.3 研究展望46-48
  • 参考文献48-52
  • 附录:问卷调查52-55
  • 致谢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宏斌;;关于旅游对环境影响问题的思考[J];中国商贸;2012年08期

2 郭方;小轿车发展对城市环境影响与对策[J];城市发展研究;1995年03期

3 俞海;;中日韩经济一体化的环境影响初步分析[J];环境经济;2007年Z1期

4 李玉文;刘金;;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基本要素及原则[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07期

5 李开孟;;投资项目环境影响的类型及其货币量化分析方法的选择[J];中国工程咨询;2008年04期

6 赵书新;欧国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0年03期

7 程娟;;浙江省温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预警系统的构建[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1年03期

8 李敏;;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及对策研究[J];新西部(理论版);2012年03期

9 张颖;刘丹;李坦;张艳;;林权改革对环境影响的统计分析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2年02期

10 邵玉芬;;风电项目环境影响及效益评价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云慧;张嘉勋;郝芳华;;水电站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2 陈方先;张晓玉;;高速公路环境影响模糊综合评价研究[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卷[C];2002年

3 张立明;;自然旅游地开发中的环境影响——湖北五峰县柴埠溪案例[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4 李丛;;关于高速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识别方法的探讨[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5 刘临元;;浅析环境法治应对不良环境影响的路径[A];2012年全国冶金安全环保暨能效优化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6 曾行汇;;浅谈旅游对接待地的社会文化影响[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金朝阳;代宁;;优化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模糊综合评价[A];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8 刘鸿亮;;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及防治对策浅析[A];2012年全国冶金安全环保暨能效优化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9 郑里华;;小型水电站的建设对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自然科学篇)[C];2004年

10 郑里华;;小型水电站的建设对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A];科学发展观与循环经济学术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亚辉;群众有环境影响的知情权[N];河南日报;2006年

2 记者  解悦;规划不过“环评”关不得批准[N];南京日报;2006年

3 陈洪东;餐馆排污邻居遭罪 诉求撤销营业执照[N];法治快报;2009年

4 记者 刘莉;减少施工扬尘对环境影响 成都今年力推全域“禁现”[N];四川日报;2013年

5 门头沟区法院 付金;公益建筑应推行强制环评[N];北京日报;2013年

6 记者 辛清影;12项电建工程近期获环评批复[N];中国电力报;2013年

7 冯永强 王黎明;环评意见不落实最高罚10万[N];中国环境报;2006年

8 记者 王燕 通讯员 李爱玲 宜为华;我市成为全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试点城市[N];临汾日报;2007年

9 杭春燕;我省全面推行规划“环评”[N];新华日报;2006年

10 商照荣 谭承军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核设施环境影响后评价制度亟待建立[N];中国环境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郭金花;典型设施蔬菜生产系统水肥、农药投入及环境影响的生命周期评价[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2 刘光栋;区域农业生产环境影响的价值评估方法及应用[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3 韩潇源;黄河三角洲石油开发的环境影响定量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高瑛;废物最小化的过程集成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5 付瑶;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D];吉林大学;2009年

6 徐学珍;云南山区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7 张剑;基于ERP机理的产品环境影响LCA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8 李英顺;从铜炉渣中回收铜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鹏飞;山西省玉米生产环境影响的生命周期评价[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2 徐化军;一个城市商业体的环境影响探析[D];复旦大学;2013年

3 郝威铎;煤矸石堆放对土壤、水体和植物的环境影响—案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4 张镜波;喷油器生产过程的生命周期影响评价[D];复旦大学;2014年

5 邓晴雯;石化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方法及案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赵晨晨;污水处理工艺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分析与比较[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7 商均明;危险废物填埋场环境影响后评价方法研究与实践[D];清华大学;2015年

8 周静;畜禽养殖业环境影响成本控制的补偿理论与途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9 余柄宪;考虑环境影响的低温余热ORC系统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10 刘淑芬;基于LCA的京沪高速与京沪高铁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影响比较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383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5383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f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