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江西3A级以上景区旅游微信公众平台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1 12:16

  本文关键词:江西3A级以上景区旅游微信公众平台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旅游信息化 指标体系 评价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信息化技术在旅游业中得到全方位应用和高速发展。我国旅游信息化的经济效益不能低估,但旅游信息化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学者们主要研究旅游信息化理论,旅游信息化评价方面研究资料较少。微信是近几年兴起受众广泛的网络平台,利用旅游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旅游行业信息化评价标准是一种新趋势。在江西省3A级以上景区旅游微信公众平台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利用旅游信息化的理论把影响旅游信息化发展的各个要素整合形成一套旅游微信公众平台评价指标体系,深入评价江西省3A级景区旅游信息化的程度。最后通过对江西省3A级以上景区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打分,分类和综合分析得出以下几项观点:(1)微信公众平台及格率为28.6%,江西旅游信息化建设整体处于低级水平,但不同等级景区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存在明显差异。(2)5A级景区的6个微信公众平台的分值都在80分以上,江西5A级景区的微信公众平台信息化建设水平很高。(3)40个4A级景区的微信公众平台有3个分值在80分以上,5个70-80分,2个60-70分,及格率为25%;(4)17个3A级景区微信公众平台中2个70-80分,其余分值不及格,及格率为11.76%。(5)从A级景区来看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差异明显,随着景区等级的下降,旅游信息化建设程度也随之降低。本文通过研究表明旅游信息化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建立一个合理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旅游信息化可持续发展,但在构建的过程中依旧会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今后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会持续研究。
【关键词】:旅游信息化 指标体系 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592.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1 导论7-13
  • 1.1 研究背景7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7-8
  • 1.2.1 研究目的7
  • 1.2.2 研究意义7-8
  • 1.3 国内外旅游信息化评价研究现状8-9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思路和创新点9-12
  • 1.4.1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9-11
  • 1.4.2 研究思路11-12
  • 1.4.3 论文创新点12
  • 1.5 本章小结12-13
  • 2 江西旅游概况13-17
  • 2.1 江西旅游资源及旅游业发展13-15
  • 2.1.1 江西旅游资源概况13-14
  • 2.1.2 江西旅游业发展情况14-15
  • 2.2 江西 3A级以上旅游景区概况15-16
  • 2.2.1 江西 5A级旅游景区15
  • 2.2.2 江西 4A级旅游景区15
  • 2.2.3 江西 3A级旅游景区15-16
  • 2.3 本章小结16-17
  • 3 旅游微信公众平台评价体系创建17-30
  • 3.1 旅游微信公众平台指标体系的构建框架17
  • 3.1.1 旅游微信公众平台17
  • 3.1.2 本文旅游微信公众平台评价体系的确立17
  • 3.2 评价指标体系创建依据和原则17-25
  • 3.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依据17-19
  • 3.2.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19-20
  • 3.2.3 指标体系构建20-22
  • 3.2.4 主要指标权重的确定22-25
  • 3.3 评价指标解读和权重处理25-28
  • 3.3.1 二级指标解读25-28
  • 3.3.2 评价指标量化及处理28
  • 3.4 综合评价值的计算28-29
  • 3.5 本章小结29-30
  • 4 微信公众平台旅游评价体系指标研究30-35
  • 4.1 一级指标因子评价结果分析32-33
  • 4.1.1 旅游微信公众平台提供的“游览信息服务”质量较高32
  • 4.1.2 旅游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支持效能”水平参差不齐32
  • 4.1.3 旅游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应用效能”32-33
  • 4.1.4 旅游微信公众平台的“公众号影响力”33
  • 4.2 江西省 3A级以上景区的总体分析33-34
  • 4.3 对旅游微信公众平台隔时期段打分34
  • 4.4 本章小结34-35
  • 5 旅游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35-37
  • 5.1 旅游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35-36
  • 5.2 本章小结36-37
  • 6 结论与不足37-39
  • 6.1 结论37
  • 6.2 不足37-39
  • 参考文献39-43
  • 附录43-64
  • 致谢64-65
  • 在读期间公开发布论文情况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金涛;;信息化技术应用提升景区管理水平[J];信息网络;2008年07期

2 姜萍;陈娟;;提升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05期

3 姜锐;;浅析公益性旅游景区容量的测度与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36期

4 蒋万榜;;推进国内精品景区管理率先国际化[J];决策;2011年09期

5 杨栋;孙诗靓;;高职院校景区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11期

6 徐国伟;;公园景区管理的创新思考和实践[J];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24期

7 邓宁新;衡量景务服务质量 保障游客合法权益 旅游景区“评星”标准出台[J];旅游;2000年02期

8 ;省文明委召开郑汴洛沿黄旅游线文明景区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会议[J];文明与宣传;2001年04期

9 张丽华,陈丽萍;旅游名牌景区建设问题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姜萍;众望所托 任重道远——写在"景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闭幕之际[J];今日国土;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亚娟;;关于景区讲解管理的若干思考[A];科学发展观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5年

2 何孟辑;;精心打造具有舟山海洋文化特色的景区游乐精品[A];科学发展观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5年

3 孙九霞;;遇龙河景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策略研究[A];人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人类学高级论坛2002卷[C];2002年

4 孙诗靓;马波;;景区—社区系统中权力与制度的相关矛盾分析[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系统考察组;;对中国世界双重和自然遗产景区的考察报告(下)[A];中国公园协会1999年论文集[C];1999年

6 ;杭州西湖公园景点免费开放评析[A];中国公园协会2005年论文集[C];2005年

7 黄金葵;;景区客流疏导预警机制方案设计[A];中国休闲研究学术报告2011[C];2011年

8 朱海霞;曲守璐;;大明宫5A级景区综合评价及建设路径选择[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系统考察组;;对中国世界双重和自然遗产景区的考察报告(上)[A];中国公园协会1999年论文集[C];1999年

10 邢贵升;;对永济旅游景区发展的深层次思考[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 书 越;解放和发展景区文化生产力[N];中国旅游报;2004年

2 巅峰智业机构北京国智景元景区投资管理公司 赵铭熙;迅速盘活中小旅游景区(上)[N];中国旅游报;2006年

3 巅峰智业机构北京国智景元景区投资管理公司 赵铭熙;迅速盘活中小旅游景区(下)[N];中国旅游报;2006年

4 张莉;旅游景区生态化管理的策略[N];中国旅游报;2007年

5 赵铭熙;景区管理的新潮流——景区托管(上)[N];中国旅游报;2007年

6 吴文学;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景区核心竞争力[N];中国旅游报;2008年

7 余小军;创A级景区 建旅游精品[N];广西日报;2008年

8 记者 王玉兰;尖扎举办旅游与景区管理培训班[N];黄南报;2008年

9 向远定;旅游景区如何进行有效安全管理[N];中国旅游报;2008年

10 石宏伟;省旅游局在商南举办景区管理人员培训班[N];商洛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炜霞;景区周边环境研究—界定、评价、协调[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马震;游客感知景区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胡炜霞;景区周边环境研究——界定、评价、协调[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贾英;基于符号学理论的旅游景区品牌塑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文彤;旅游目的地标志景区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6 王波;中国旅游景区供给的制度经济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7 黄鹂;旅游景区投资模式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李梦;我国旅游景区前台管理信息化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9 尹郑刚;沙漠旅游主客体系统及景区竞争优势:典型案例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郭淳凡;不确定条件下企业景区投资决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曦娟;城市开放式景区旅游景观评价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龚胜建;基于需求分析的景区员工培训设计及其效果评估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3 张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旅游型小城镇景区与镇区互动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罗文杰;链子溪景区营销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5 张至楠;旅游对沙漠型旅游景区沙坡形态影响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6 姚润;公共资源类景区免费开放问题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7 刘杨;基于位置服务的旅游景区突发事件应急调度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怡;喀斯特景区农业景观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包s,

本文编号:6041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6041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3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