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龙虎山景区旅游营销研究
本文关键词:江西龙虎山景区旅游营销研究
【摘要】:近年来,龙虎山旅游景区结合自身优质的旅游资源,快速发展起来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随着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景区旅游营销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比如旅游景区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如何选择,旅游景区的产品定位和产品组合策略如何设计,景区门票价格如何制定,营销渠道如何跟进,如何在异军突起的新媒体发展趋势下进一步树立景区形象和推广景区品牌。这些成为困扰景区旅游营销的难题。为此,本文按照分析客源地市场—了解消费者基本属性特征—进行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进行市场定位—制定营销策略的研究技术路线。从旅游营销的角度,以江西龙虎山景区为例,通过对龙虎山旅游市场与营销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制定了龙虎山旅游营销策略。主要包括:在市场定位上,深入挖掘道教文化内涵,主打道教文化品牌;在产品策略上,以道教音乐、膳食、养生等为主题形成旅游产品体系;在龙虎山景区价格策略上,实施低幅度、高频率的涨价策略;在龙虎山景区营销渠道方面,采用产业链联合营销模式,形成大渠道、大市场、大客流;在新媒体宣传方面,推动与新媒体平台的深度推广,重点打造微信平台与微博平台,形成线上线下互动营销。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本文研究可以帮助龙虎山旅游景点制定科学的营销策略,吸引游客关注,从而提高旅游景区的竞争力。从理论的角度看,通过对龙虎山旅游营销进行了实证研究,进一步研究旅游营销的理论,并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了积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龙虎山 景区 旅游营销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592.7;F27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8
- (一) 研究背景8
-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8-9
- (三) 景区旅游营销国内外研究进展与述评9-15
- 1. 国外研究进展9-11
- 2. 国内研究进展11-14
- 3. 述评14-15
- (四) 研究的理论基础15-17
- 1. STP理论15
- 2. 4P理论15-16
- 3. 新媒体理论16-17
- (五)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17-18
- 1. 研究内容17
- 2. 研究方法17-18
- 一、龙虎山景区旅游市场的调查与分析18-33
- (一) 龙虎山景区旅游发展概况18-19
- (二) 龙虎山景区旅游市场调查方法、问卷设计19-21
- (三) 龙虎山景区旅游消费者行为的调查结果分析21-28
- 1 消费者的结构特点分析21-24
- 2. 对于消费者的消费决策调查与分析24-26
- 3 龙虎山景区消费者感知度的调查与分析26-28
- (四) 龙虎山旅游市场规模的调查与分析28-30
- (五) 龙虎山景区旅游竞争对手分析30-31
- (六) 小结31-33
- 二、龙虎山景区旅游营销现状的调查与分析33-43
- (一) 龙虎山景区旅游营销现状调查问卷设计33
- (二) 龙虎山景区旅游产品调查结果分析33-37
- (三) 龙虎山景区价格调查结果分析37-39
- (四) 龙虎山景区营销渠道调查结果分析39-40
- (五) 龙虎山景区促销调查结果分析40-41
- (六) 存在的问题41-43
- 三、龙虎山景区旅游营销方案设计43-53
- (一) 龙虎山景区市场定位与目标市场选择43-45
- 1 目标市场选择43-44
- 2 市场定位44-45
- (二) 龙虎山景区产品定位与景区产品组合设计45-47
- 1. 打造综合性服务景区45-46
- 2. 打造道教文化旅游产品46-47
- 3. 注重旅游线路的升级,提升旅游产品档次47
- (三) 龙虎山景区价格策略制定47
- (四) 景区营销渠道的设计47-50
- 1. 扶持散客专线运营平台,健全多层次营销渠道48-49
- 2. 做大中老年市场49-50
- 3. 加大旅游垂直类网站合作,大力提升转化率50
- (五) 景区促销策略的制定——新媒体营销策划50-51
- 1. 利用微博话题强化微博传播力度50-51
- 2. 扩大龙虎山官方微信传播的影响力51
- (六) 景区旅游营销方案实施的保障策略51-53
- 1. 健全营销人员的考核与激励措施51-52
- 2. 加强景区信息化建设52
- 3. 加强景区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与培训52-53
- 四、研究结论与展望53-54
- (一) 研究结论53
- (二) 展望53-54
- 参考文献54-56
- 附录一 问卷调查56-58
- 致谢58-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金涛;;信息化技术应用提升景区管理水平[J];信息网络;2008年07期
2 姜萍;陈娟;;提升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05期
3 姜锐;;浅析公益性旅游景区容量的测度与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36期
4 蒋万榜;;推进国内精品景区管理率先国际化[J];决策;2011年09期
5 杨栋;孙诗靓;;高职院校景区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11期
6 徐国伟;;公园景区管理的创新思考和实践[J];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24期
7 邓宁新;衡量景务服务质量 保障游客合法权益 旅游景区“评星”标准出台[J];旅游;2000年02期
8 ;省文明委召开郑汴洛沿黄旅游线文明景区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会议[J];文明与宣传;2001年04期
9 张丽华,陈丽萍;旅游名牌景区建设问题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姜萍;众望所托 任重道远——写在"景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闭幕之际[J];今日国土;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亚娟;;关于景区讲解管理的若干思考[A];科学发展观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5年
2 何孟辑;;精心打造具有舟山海洋文化特色的景区游乐精品[A];科学发展观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5年
3 孙九霞;;遇龙河景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策略研究[A];人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人类学高级论坛2002卷[C];2002年
4 孙诗靓;马波;;景区—社区系统中权力与制度的相关矛盾分析[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系统考察组;;对中国世界双重和自然遗产景区的考察报告(下)[A];中国公园协会1999年论文集[C];1999年
6 ;杭州西湖公园景点免费开放评析[A];中国公园协会2005年论文集[C];2005年
7 黄金葵;;景区客流疏导预警机制方案设计[A];中国休闲研究学术报告2011[C];2011年
8 朱海霞;曲守璐;;大明宫5A级景区综合评价及建设路径选择[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系统考察组;;对中国世界双重和自然遗产景区的考察报告(上)[A];中国公园协会1999年论文集[C];1999年
10 邢贵升;;对永济旅游景区发展的深层次思考[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 书 越;解放和发展景区文化生产力[N];中国旅游报;2004年
2 巅峰智业机构北京国智景元景区投资管理公司 赵铭熙;迅速盘活中小旅游景区(上)[N];中国旅游报;2006年
3 巅峰智业机构北京国智景元景区投资管理公司 赵铭熙;迅速盘活中小旅游景区(下)[N];中国旅游报;2006年
4 张莉;旅游景区生态化管理的策略[N];中国旅游报;2007年
5 赵铭熙;景区管理的新潮流——景区托管(上)[N];中国旅游报;2007年
6 吴文学;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景区核心竞争力[N];中国旅游报;2008年
7 余小军;创A级景区 建旅游精品[N];广西日报;2008年
8 记者 王玉兰;尖扎举办旅游与景区管理培训班[N];黄南报;2008年
9 向远定;旅游景区如何进行有效安全管理[N];中国旅游报;2008年
10 石宏伟;省旅游局在商南举办景区管理人员培训班[N];商洛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炜霞;景区周边环境研究—界定、评价、协调[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马震;游客感知景区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胡炜霞;景区周边环境研究——界定、评价、协调[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贾英;基于符号学理论的旅游景区品牌塑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文彤;旅游目的地标志景区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6 王波;中国旅游景区供给的制度经济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7 黄鹂;旅游景区投资模式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李梦;我国旅游景区前台管理信息化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9 尹郑刚;沙漠旅游主客体系统及景区竞争优势:典型案例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郭淳凡;不确定条件下企业景区投资决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胜建;基于需求分析的景区员工培训设计及其效果评估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2 张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旅游型小城镇景区与镇区互动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高恬宇;面向移动终端的景区导览系统设计与实现[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4 汤文菲;智慧旅游景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标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5 高峰;基于符号学的民族特色旅游景区导向系统设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杨志新;基于游客体验的智慧森林景区建设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7 颜雁;佛教文化为主题的景区设计方法探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8 戴佳;基于人—机—环境系统理论的旅游景区标示系统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9 李琼;基于游客参与的旅游景区价值共创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10 张娟娟;H旅游景区升级改造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505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650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