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风景名胜区骑行绿道旅游开发研究
本文关键词:漓江风景名胜区骑行绿道旅游开发研究
【摘要】:骑行绿道既是一项民生工程,又是一种旅游新业态,它顺应绿色发展和全域旅游发展趋势。纵观国内外研究,都有对骑行和绿道的相关研究,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对桂林的骑行绿道研究不足。在实践中,各地骑行绿道发展功能类似,但概念使用不统一且骑行绿道建设系统不完整。骑行绿道旅游的开发在遵循旅游开发一般原则的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差异。文章以漓江风景名胜区为例,对骑行绿道进行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综述。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自助旅游市场快速发展、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确定、骑行绿道的关注度增加、漓江地域发展特点的背景下,结合国内外对桂林骑行绿道研究不足的现状,有必要对骑行绿道的定义、特征、市场、开发等进行分析,从理论与实践上对骑行绿道旅游的发展提供借鉴。2、骑行绿道基本问题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讨论了骑行绿道的定义、特点、分类以及功能。指出骑行绿道定义为:为满足游客及居民休闲游憩需求,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以骑行为主要内容形式并通常沿自然廊道建设的一种线性开放空间:骑行绿道特点是适应时代性、主题性、运动性、生态性、健康性、融合性;将骑行绿道分为滨河型、道路型、田园型;将骑行绿道功能总结为生态功能、实现旅游多重价值、满足游客多重需求。3、骑行绿道RLME理论框架。结合当前旅游发展趋势,提出有利于骑行绿道旅游开发的理论框架,即以“休闲(leisure,简称L)为核心,旅游资源(resource,简称R)为基础,旅游市场(Market,简称M)为导向,游客体验(experience,简称E)为目的”的骑行绿道理论框架(RMLE理论框架)。4、骑行绿道旅游市场调查分析。文章从多个角度分析骑行绿道旅游市场可行性。从网络点击量获知人们对骑行绿道的关注变化;从目前桂林市工商注册户外俱乐部的数量侧面说明桂林发展骑行绿道旅游的骑行爱好者市场良好: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考察,运用EXCEL表格分析,得出桂林旅游者当前的旅游偏好、游客对骑行绿道的认知、对漓江风景名胜区骑行绿道旅游开发的态度、对发展骑行绿道旅游关于内容、服务、管理、生态方面的要求,为后期骑行绿道开发提供市场说明,也证实桂林骑行绿道旅游市场前景良好,具有市场可行性。5、漓江风景名胜区骑行绿道开发现状及SWOT分析。通过对当前桂林四条主要的骑行绿道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许多如概念、安全、管理、市场、选址等方面的问题,接着指出漓江风景名胜区发展骑行绿道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从而全面了解桂林发展骑行绿道的现实可行性及注意事项。6、漓江风景名胜区骑行绿道旅游开发的对策研究。在前五部分的基础上,提出漓江风景名胜区骑行绿道开发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并从空间布局(一江一路一带多支线)、产品开发(核心旅游产品和外围旅游产品)、政府政策支持(政策支持骑行绿道旅游开发;加强政府与居民、企业的沟通;政府参与骑行绿道建设、管理)、骑行绿道管理和运营、投资模式(企业运营、政府指导的综合发展模式)六部分来阐述骑行绿道旅游开发内容。最后总结研究内容,并提出研究展望。
【关键词】:骑行绿道 漓江风景名胜区 旅游开发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592.7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一、绪论10-20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2
- 1. 研究背景10-11
- 2. 研究意义11-12
- (二) 国内外研究进展12-17
- 1. 国外研究进展12-14
- 2. 国内研究动态14-16
- 3. 研究述评16-17
- (三) 理论基础17-18
- 1. 体验理论17
- 2. 游憩理论17-18
- (四)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18-20
- 1. 研究方法18
- 2. 研究思路18-20
- 二、骑行绿道基本问题阐述20-27
- (一) 骑行绿道相关概念辨析20
- 1. 游径、风景道20
- 2. 步行道、自行车道等非机动车道20
- (二) 骑行绿道概念界定20-22
- 1. 骑行绿道概念20-21
- 2. 骑行内涵21
- 3. 绿道内涵21-22
- (三) 骑行绿道特点22-23
- 1. 适应时代性22
- 2. 主题性22
- 3. 运动性22-23
- 4. 生态性23
- 5. 健康性23
- 6. 融合性23
- (四) 骑行绿道分类23-24
- (五) 骑行绿道功能24-27
- 1. 生态功能24-25
- 2. 实现多重价值25-26
- 3. 满足游客多重需求26-27
- 三、漓江风景名胜区骑行绿道开发的RLME理论框架分析27-32
- (一) RLME理论框架构建27
- (二) RLME理论框架分析27-32
- 1. 坚持休闲(L)理念27-28
- 2. 坚持旅游资源(R)基础地位,开发特色旅游产品28-29
- 3. 坚持以旅游市场(M)为导向29-30
- 4. 充分满足游客的体验(E)目的30-32
- 四、漓江风景名胜区骑行绿道旅游市场分析32-42
- (一) 网络关注32
- (二) 桂林户外俱乐部32-33
- (三) 桂林自助游旅游市场33-34
- (四) 漓江风景名胜区骑行绿道旅游市场调查分析34-42
- 1. 人口学特征34-36
- 2. 旅游偏好及健康旅游目的36-37
- 3. 对骑行绿道的认知及态度37-38
- 4. 游客对骑行绿道开发要求38-41
- 5. 旅游市场调查结论41-42
- 五、漓江风景名胜区骑行绿道旅游开发现状及SWOT分析42-55
- (一) 漓江风景名胜区骑行绿道旅游开发现状42-46
- 1. 漓江风景名胜区骑行绿道旅游基本情况42-45
- 2. 漓江风景名胜区骑行绿道旅游开发不足45-46
- (二) 漓江风景名胜区骑行绿道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46-55
- 1. 优势(strength)46-50
- 2. 弱势(weakness)50-51
- 3. 机遇(opportunity)51-52
- 4. 挑战(threat)52-53
- 5. 总结53-55
- 六、漓江风景名胜区骑行绿道旅游开发的对策研究55-68
- (一) 战略目标及指导思想55-56
- 1. 战略目标55
- 2. 指导思想55-56
- (二) 骑行绿道旅游空间布局56-58
- 1. 一江56-57
- 2. 一路57
- 3. 一带57
- 4. 多支线57-58
- (三) 骑行绿道旅游产品开发58-60
- 1. 核心旅游产品59-60
- 2. 外围旅游产品60
- (四) 骑行绿道旅游政府、政策支持60-63
- 1. 政策支持骑行绿道旅游开发60-61
- 2. 加强政府与居民、企业沟通61-62
- 3. 政府参与骑行绿道建设、管理62-63
- (五) 骑行绿道旅游管理运营63-65
- 1. 骑行绿道旅游管理63-64
- 2. 骑行绿道旅游运营64-65
- (六) 投资模式65-68
- 1. 投资主体66
- 2. 投资模式66-68
- 七、研究结论及展望68-70
- (一) 研究结论68
- (二) 研究展望68-70
- 注释70-75
- 参考文献75-76
- 致谢76-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景长顺;;北京风景名胜区事业的发展与展望[J];北京园林;2000年04期
2 王安庆;风景名胜区社会系统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3 张捷声;略论风景名胜区资源与环境的保护[J];泰安师专学报;2001年05期
4 汪光焘;保护资源 永续利用 加强首都风景名胜区建设与管理[J];中国园林;2001年01期
5 ;全国风景名胜区工作会议纪要[J];中国园林;2001年01期
6 李如生;风景名胜区开发经营问题的探讨[J];中国园林;2001年05期
7 宋子千 ,杨文棋;主体分离: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体制探索[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1年06期
8 张成;论风景名胜区的管理[J];现代经济探讨;2002年12期
9 柴海燕;旅游风景名胜区城市化的经济学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10 武军;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创新的几种模式[J];长江建设;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观海;;风景名胜区认识及开发误区析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刘宇;;风景名胜区规制失灵研究——激励性规制理论的一个应用[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北京市召开公园风景名胜区工作会[A];中国公园协会2002年论文集[C];2002年
4 孙平;;旅游·经济·风景区土地[A];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土地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5 朱观海;;风景名胜区认识及开发误区辨析[A];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第22分会场论文集[C];2002年
6 李炜民;;风景名胜区工作形势分析报告[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7 黄嘉颖;吴左宾;;科学发展观视野中风景名胜区的人居和谐初探[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谢凝高;;我国风景名胜区类型[A];《圆明园》学刊第三期[C];1984年
9 赵智聪;;初论中国风景名胜区制度初创期的特点与历史局限[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谭侠;;风景名胜区用地分类调整探讨[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任锐 实习生 曾立;三大措施保护重点风景名胜区[N];重庆日报;2003年
2 通讯员 吴志男 记者 师擎;中山陵通过风景名胜区“国际考”[N];南京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李卫;我省风景名胜区成为旅游业的重要支柱[N];陕西日报;2001年
4 田家鹏;风景名胜区内严禁乱建游乐园[N];厦门日报;2005年
5 许群 余靖静;风景名胜区陷入“三化”怪圈[N];中国改革报;2006年
6 记者 王春华;新景区条例正式实施[N];中国改革报;2006年
7 刘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将启动退出机制[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8 ;市园林局负责人就《风景名胜区例》贯彻实施答记者问[N];桂林日报;2006年
9 傅宁;风景名胜区显露新景象[N];光明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俞莹;风景名胜区景物禁止“圈占”[N];贵阳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孔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其他主要保护地类型的空间关系与分布格局[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郑华敏;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评价及优化设计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3 翟付顺;省域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若干问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4 欧阳高奇;北京市风景名胜区村庄景观风貌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5 李如生;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的机制与评价模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远水;风景名胜区旅游竞争力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7 陈勇;风景名胜区发展控制区的演进与规划调控[D];同济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瑞林;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2 项q;贵州风景名胜区自然美价值及其旅游利用方式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3 李园园;基于中原文化的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景观设计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6年
4 邹奥博;基于SWOT分析的梅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6年
5 李正睿;基于数字化决策的峡谷型风景名胜区适宜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6 陈衡民;海坛风景名胜区周边社区营造研究[D];华侨大学;2016年
7 杨晶晶;《左江花山岩画相关规划摘录》翻译实践报告[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8 魏琳宏;漓江风景名胜区骑行绿道旅游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9 吴良娟;基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0山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利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年
10 马妍;风景名胜区门票价格的政府规制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664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666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