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历史街区状态评判及其空间解读——以扬州“双东”为例
本文关键词:旅游历史街区状态评判及其空间解读——以扬州“双东”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游客感知 历史街区 状态评判 空间解读 扬州“双东”
【摘要】:结合田野调查、主成分分析、分层聚类以及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以扬州市的"双东"街区为例,构建了旅游历史街区发展状态的测评体系,评判了"双东"的发展状态,解析了该状态蕴含的内在矛盾,并从空间生产的角度对"双东"发展中存在的矛盾的缘由进行了解读。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浙江海洋旅游研究院;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
【关键词】: 游客感知 历史街区 状态评判 空间解读 扬州“双东”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51)
【分类号】:F592.7
【正文快照】: 〔修回日期〕2015-09-25一引言历史街区旅游化已成为国内外的普遍现象。在国内,甚至一些遗产价值尚不知著的地区(段)也出现了旅游开发热。这种现象之所以不断涌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旅游发展效益尤其是经济效益的较高预期。然而,旅游历史街区要实现旅游发展,必须要处理好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董亚娟;马耀峰;谢雪梅;;基于游客感知的西安入境旅游驱力因素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董亚娟;马耀峰;李振亭;高楠;;西安入境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1期
2 王侠;马远航;杨萌;;基于游客时空行为的丽江甘海子旅游服务中心改造规划[J];规划师;2014年09期
3 郭峰;吴晋峰;王鑫;李蕾;;基于SNA的西安入境旅游市场“倒二八”结构研究[J];人文地理;2011年05期
4 王赛兰;杨振之;;面向大数据的旅游微观数据信息平台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5 王侠;张新源;;基于个体行为的泸沽湖摩梭传统聚落营造探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2期
6 王德刚;赵建峰;黄潇婷;;山岳型遗产地环境容量动态管理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翟石艳;实验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与技术平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宁宁;内蒙古入境旅游市场空间结构分析与市场拓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2 何志兰;张家界入境旅游市场评价与开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江玲;基于游憩生活的新区绿道规划设计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4年
4 许静;青岛旅游目的地游客时空行为模式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5 李杰萌;基于时间分布特征的主题公园旅游者感知差异研究[D];华侨大学;2014年
6 张剑;“绿廊”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宏梅,陆林;近10年国外旅游动机研究综述[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2期
2 刘昌雪;世界遗产地旅游推力—引力因素研究——以西递和宏村为例[J];旅游学刊;2005年05期
3 黄芳;黎洁;连传鹏;;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特征及趋势预测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林;乡村旅游初探——以广西桂林市的阳朔为例[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3年05期
2 覃海宁,栾坤;旅游目的地居民积极态度培育刍议[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王治;翟辉;;旅游社区及其形成因素[J];山西建筑;2005年24期
4 许树辉;;旅游社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障碍[J];特区经济;2006年02期
5 杨振之;邹积艺;;旅游的“符号化”与符号化旅游——对旅游及旅游开发的符号学审视[J];旅游学刊;2006年05期
6 郎富平;杨眉;;社区居民对乡村旅游的态度感知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6年11期
7 苏勤;;乡村旅游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8 王德刚;于静静;;旅游开发与居民感知态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旅游科学;2007年04期
9 郑文俊;周志翔;;可持续乡村旅游的基本特征及其实现途径[J];生态经济;2007年09期
10 彭巍;;关于发展哈尔滨乡村旅游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史志;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越英;;北京灵山旅游开发的综合影响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2 姜锐;;关于旅游目的地危机管理模式的新思考[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吴燕丽;;旅游人类学研究进展分析[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4 陈耀;;“旅游境区”研究——以海南旅游创新发展的探索为例[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5 余乐;李庆雷;;乡村旅游社区能力建设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A];第十六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朱孔山;高秀英;;临沂市新农村建设的旅游驱动模式及其发展对策[A];2011临沂市重点学术研究成果[C];2011年
7 蔡碧凡;;乡村旅游目的地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A];浙江旅游业创新与发展论文集[C];2008年
8 孙九霞;马涛;;旅游发展中族群文化的“去地方化”——以丽江新华社区为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唐雪琼;徐珂;;旅游社区家庭变迁研究——以石林五棵树村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徐福英;刘涛;;乡村社区参与旅游的利益相关者合作模式研究——基于蓬莱“南王山谷模式”的分析[A];第十六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饶文靖;为发展红色旅游建言[N];人民日报;2005年
2 甘雪娟(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旅游目的地营销新视角[N];中国旅游报;2006年
3 姚升厚;一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好教材[N];中国旅游报;2009年
4 浙江省温州市旅游局 张纯洁;浅谈旅游社区建设[N];中国旅游报;2009年
5 杨振之来也旅游规划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杨振之 杨振之来也旅游发展(成都)有限公司 潘琳;旅游社区核心利益相关者的角色转换(下)[N];中国旅游报;2010年
6 陈南江;用创新思维建设旅游产业园[N];中国旅游报;2010年
7 记者 于芯;科学编制旅游发展规划 加快推进旅游目的地和中转地建设[N];辽源日报;2011年
8 ;回眸2010喜看温州旅游多彩亮点[N];中国旅游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王小润 冯蕾;文化与旅游:创新融合天地宽[N];光明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李立;悠哉旅游网 不一样的网上旅行社[N];中国经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忠福;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邢雅楠;旅游投资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3 郭华;制度变迁视角的乡村旅游社区利益相关者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4 张晓慧;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一体化乡村旅游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张继涛;乡村旅游社区的社会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郑文俊;基于旅游视角的乡村景观吸引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7 安永刚;休闲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8 李东;在线旅行服务商业模式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9 费中正;现代化进程中西江苗族的社会转型与生活方式变迁[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527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752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