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时代下虚拟品牌社群形成机制分析
本文关键词:社交媒体时代下虚拟品牌社群形成机制分析 出处:《商业经济研究》2015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品牌社群是近几年来品牌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随着社交媒体时代的来临,虚拟品牌社群随之兴起,然而,目前学术界缺乏对虚拟品牌社群形成机制的研究。本文以社交媒体的核心—互动为出发点,结合象征互动论和社会认同理论,讨论了形成虚拟品牌社群的相关要素的内涵和维度,深入剖析了虚拟品牌社群的形成机理,从而从系统上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虚拟品牌社群形成的理论模型。研究表明:虚拟品牌社群形成机制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品牌互动形成品牌利益、品牌体验以及品牌象征;第二阶段是品牌利益、品牌体验和品牌象征形成品牌依恋;最后一个阶段是品牌依恋形成虚拟品牌社群意识,标志着虚拟品牌社群的形成。对虚拟品牌社群形成机制进行研究能够为企业构建虚拟品牌社群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Abstract]:Brand community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in the field of brand managemen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advent of the era of social media, virtual brand community has emerged, however. At present, there is a lack of academic research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virtual brand community. This paper takes the core of social media-interac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combined with symbolic interaction theory and social identity theo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and dimension of the relevant elements to form the virtual brand community, and deeply analyzes the forming mechanism of the virtual brand community.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virtual brand community includes three stages: the first stage is brand interaction to form brand interests. Brand experience and brand symbol; The second stage is brand interest, brand experience and brand symbol form brand attachment; The last stage is brand attachment forming virtual brand community consciousness. The research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virtual brand community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enterprises to construct virtual brand community.
【作者单位】: 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
【分类号】:F274
【正文快照】: 引言品牌社群最早是由美国学者Muniz和O'Guinn于2001年提出的,并将其定义为基于品牌爱好者之间的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跨越地理限制的专有的社会群体。随着品牌社群概念的提出,以及其巨大的营销价值,使其受到了国内学术以及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品牌社群逐渐成为近十年来最为重要的研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历华;;品牌象征意义内涵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7年05期
2 周志民;基于品牌社群的消费价值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2期
3 金立印;;虚拟品牌社群的价值维度对成员社群意识、忠诚度及行为倾向的影响[J];管理科学;2007年02期
4 田阳;王海忠;王静一;;虚拟品牌社群与品牌依恋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10年11期
5 余庆泽;卢赛妍;邬燕娟;;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服务品牌互动营销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14期
6 边雅静;毛炳寰;张振兴;;品牌体验对品牌忠诚的影响机制分析——基于餐饮品牌的实证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2年04期
7 周志民;品牌社群形成机理模型初探[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年11期
8 王新新;薛海波;;消费者参与品牌社群的内在动机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年10期
9 薛海波;;品牌社群的组织界定与形成机理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年10期
10 张莹瑞;佐斌;;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涂薇;余嘉元;夏春;;分离中的社会认同[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高中建;;“80后”新生代的社会认同建构与社会建设参与[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蔡晓红;冯琰;;球员场外不良行为与领导回应态度对球迷团队认同感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4 张杰;;基于汽车行业的品牌社群融入影响因素识别分析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张友升;尹勃特;;进口葡萄酒营销对策的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6 徐小龙;;虚拟社区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一个参照群体视角[J];财贸经济;2012年02期
7 潘洪涛;王新新;;虚拟社群中的品牌定位——基于用户生成内容点互信息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11年04期
8 虞涛;张永红;;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探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9 王碧英;李胜兰;高日光;;主管-下属组织认同与下属离职意愿关系的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11年09期
10 胡旺盛;张保花;;品牌社群认同因素对社群成员行为倾向影响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苏海林;;品牌社群之间体验差异研究——以新浪网车友俱乐部为例[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微博的集群关注与传播特色分析——以“微博打拐”为例[A];第三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2年
3 胡彦蓉;刘洪久;吴冲;;大学生运动服装品牌忠诚度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A];“两型社会”建设与管理创新——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3年
4 刘中起;;建构与解构:集体行动的内在认同逻辑[A];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创新——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12年
5 侯建荣;赵丽;;社会认同与个性追求对消费者选择的联合影响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6 任枫;;在线品牌社群对品牌关系的作用机理研究[A];科学发展·协同创新·共筑梦想——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建民;面向网络社区聆听客户声音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3 田夏彪;文化认同视域下大理白族教育互补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唐慧;饭店社会责任与消费者购买意向关系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郭玉清;网络学习社群的信息聚集与推送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孙连荣;社会偏见对攻击行为影响的理论和实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郑庆杰;国企变迁中的工人身份认同与生产政治[D];上海大学;2011年
8 夏晓丽;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季玲;情感、身份确认与社会身份的再生产[D];外交学院;2011年
10 聂文娟;历史怨恨情感和规范认同:非盟与东盟人权规范的比较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旭华;我是一名校本培训者[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姜慧文;商品型住宅小区的社区认同调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虞晶晶;品牌社群融合对品牌忠诚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郭换平;石河子市基督教徒宗教认同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5 卢飞斌;菲律宾华族中学生族群认同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莹莹;虚拟品牌社区用户忠诚度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柳张洁;大理啤酒品牌提升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8 宗海玲;当前大学校园服饰文化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肖帅;转型期组织认同与社会认同的关系[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栾美薇;社会排斥与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入现状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志桂;西方顾客价值研究理论综述[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万雪芹;孙晓;;基于文化差异的餐饮品牌体验分析[J];商业研究;2009年02期
3 史达;;互联网顾客体验与顾客网站忠诚度的关系研究——以结构方程模型为基础[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1期
4 吕荣胜;原伟;杨强;;“品牌社群”经营模式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周志民;基于品牌社群的消费价值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2期
6 薛海波;王新新;;品牌社群影响品牌忠诚的作用机理研究——基于超然消费体验的分析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10期
7 李志刚;;基于社交网络的互动式营销管理的关键成功因素[J];财经界(学术版);2012年05期
8 马绝尘;会员制促销的方法、实例和技巧[J];华东经济管理;2002年05期
9 金立印;;虚拟品牌社群的价值维度对成员社群意识、忠诚度及行为倾向的影响[J];管理科学;2007年02期
10 刘群;商品的符号象征意义与营销沟通[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荣胜;原伟;杨强;;“品牌社群”经营模式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王新新;薛海波;;论品牌社群研究的缘起、主要内容与方法[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年04期
3 舒建华;严沃苹;;浅议品牌社群的利用与发展[J];企业活力;2008年08期
4 薛海波;倪建文;;中外品牌社群研究综述[J];经济经纬;2009年02期
5 周志民;;品牌社群:打造品牌新思维[J];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09年10期
6 田阳;王海忠;王静一;;虚拟品牌社群与品牌依恋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10年11期
7 王斌辉;;消费者参与中小企业虚拟品牌社群的内在动机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8期
8 唐舒静;毛军权;;品牌社群生态位及其测量模型研究[J];企业经济;2011年09期
9 薛海波;;品牌社群的组织界定与形成机理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年10期
10 林少龙;林月云;陈柄宏;;虚拟品牌社群成员个人特质对品牌社群承诺的影响:社群发起形态的干扰角色[J];管理学报;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苏海林;;品牌社群之间体验差异研究——以新浪网车友俱乐部为例[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勇;品牌社群融入的测量、影响因素及其对品牌忠诚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李智娜(LEE JINA);在线品牌社群中互动性对品牌忠诚度的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刘新;虚拟品牌社群对品牌忠诚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朱瑾;品牌社群特征对品牌关系质量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舒建华;品牌社群活动对社群忠诚的影响机制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2 宋可;品牌社群的作用及其构建与维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艳丽;基于品牌社群视角的顾客资产影响因素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1年
4 丁俊博;虚拟品牌社群的成员互动性对品牌意向忠诚的影响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4年
5 刘敏霞;在线品牌社群、品牌社群承诺与品牌忠诚度关系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6 赵艳;服装品牌社群特征类型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4年
7 虞晶晶;品牌社群融合对品牌忠诚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贾楠;虚拟品牌社群的互动性对品牌忠诚度的影响研究[D];东华大学;2014年
9 姚婷;基于虚拟品牌社群理论的汽车品牌忠诚度提升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10 梁伟超;品牌社群对企业品牌资产的作用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347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1434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