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品牌论文 >

民族品牌跨国并购后的动态品牌战略

发布时间:2018-02-20 14:55

  本文关键词: 弱并强 民族品牌 并后品牌战略 动态视角 出处:《经济管理》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自2009年金融危机和2011年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民族品牌大举并购国外强势品牌,但"蛇吞象"式的跨国并购背后却是消费者的认知失调及其动态变化。以往研究较少涉及解决此认知失调的动态品牌战略研究。因而,本文从"弱并强"后的动态视角出发,围绕如何长期有效减轻该认知失调,引入认知一致性和CBBE理论,运用动态实验和线性混合模型等方法深入剖析并购后动态品牌战略。有趣的发现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并后品牌的名称变化(品牌要素战略)和价格变化(营销支持战略)一起减少该认知失调的作用会随时间增强,但相对于其名称变化,价格变化更能减少该认知失调。这些成果既丰富了现有品牌战略管理理论,又为民族品牌国际化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指导。
[Abstract]:Since the outbreak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2009 and the European debt crisis in 2011, national brands have acquired powerful foreign brands on a large scale. But behind the "snake swallow" type of cross-border M & A is the consumers' cognitive disorder and its dynamic changes. Previous studies have rarely involved in the dynamic brand strategy to solve this cognitive imbalance. Therefore,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dynamic perspective of "weak and strong". Focusing on how to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is cognitive disorder in the long term,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cognitive consistency and CBBE, and analyzes the dynamic brand strategy after M & A by using dynamic experiments and linear mixed models, etc. The interesting findings are: over time, While the effect of the later brand name change (brand element strategy) and price change (marketing support strategy) on reducing this cognitive disorder increases over time, relative to its name change, These results not only enrich the existing br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 but also provide important strategic guidance for national br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民族品牌跨国并购后的品牌战略研究”(71002072);“合理性视角下的绿色品牌信任战略及其影响机制研究”(7127206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国本土品牌跨国并购后的品牌战略研究:基于认知一致性理论”(G1323521113)
【分类号】:F27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杨攀;马艳霞;何佳讯;;基于目的的外资品牌并购本土品牌实证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2 王珏;;从TCL跨国并购视角看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战略[J];管理世界;2006年03期

3 王海;;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经济后果研究——基于联想并购IBM PC业务的案例分析[J];管理世界;2007年02期

4 于开乐;王铁民;;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南汽并购罗孚经验及一般启示[J];管理世界;2008年04期

5 张学平;;外资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8年10期

6 潘勇辉;;外资并购的动机与风险对应分析——基于对应分析与因子旋转法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8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宇;马卫;;企业家精神与自主创新绩效的SD分析[J];汽车工业研究;2011年07期

2 王颖;马镇港;;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在中国汽车企业的应用[J];汽车工业研究;2011年08期

3 杜晓君;白汶松;刘赫;;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绩效实证研究——以中国上市公司在海外投资为例[J];财会通讯;2010年18期

4 彭琼仪;;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经济绩效分析——联想、TCL、上汽的跨国并购案例研究[J];财会通讯;2011年06期

5 董莉军;;上市公司跨国并购绩效的实证检验[J];财会月刊;2012年02期

6 常玉春;;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绩效的动态特征——以国有大型企业为例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11年02期

7 郭锐;陶岚;;民族品牌跨国并购后的品牌战略研究——基于认知一致性理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孙理军;;低技术制造业企业的内向型开放创新研究综述[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周先平;俞乐;代文娟;;中资企业海外资本运作的现状、市场反应及其战略分析[J];当代亚太;2010年02期

10 杨文;陶海青;;企业并购对其全球营销网络影响研究——以联想并购IBMPC业务为例[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翔;裘露露;徐凌云;王晔;;中国资源型企业海外并购典型模式归纳与解析[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地矿经济理论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许晶晶;杨汉明;;浅谈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和防范——以联想、TCL等收购案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余怒涛;陈红;;并购绩效、盈余管理和公司治理:综述和研究框架[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圆圆;刘国新;李霞;;开放式创新研究述评[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韵江;李品媛;王帅英;吴艳妮;;开放式创新:懒惰论还是冒险论?——基于大连光洋的案例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王丙乾;;R&D,知识转移与自主创新:威科姆科技案例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7 郭锐;陶岚;;中国本土品牌跨国并购后的品牌战略跨文化研究——动态视角[A];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2年

8 汪建成;刘晓龙;;后发企业如何通过连续并购提升技术能力与加速国际化——基于中集集团的案例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吴建祖;陈丽玲;;高管团队并购经验与企业海外并购绩效:基于高管团队薪酬差距的调节作用[A];第九届(2014)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济建;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2 葛锐;制药企业价值诉求与国家药物政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郑艳秋;企业并购的财富效应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肖峰雷;管理者过度自信、财务决策行为与上市公司业绩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尹晓阳;企业集团投资风险管理体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6 马如飞;跨界搜索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欧阳静波;外资并购的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邓少军;高层管理者认知与企业动态能力演化[D];复旦大学;2010年

9 乐琦;基于合法性视角的并购后控制与并购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刘宇;全球价值链下我国汽车产业升级机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钱红;公司内部治理对海外并购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黄庭宝;海外并购对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穆晓芳;中印企业海外并购目标选择的差异比较[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马文甲;企业网络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黎默耘;基于知识管理动态过程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客户危机管理[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6 谭锋;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绩效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7 陈贤锦;中国上市公司海外并购绩效实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赵鹏飞;吸收能力、市场与的技术学习过程模式的关系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刘淼;中国上市公司海外并购财务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10 吴瑞雪;论我国对外资并购的反垄断法律规制[D];吉林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冬开;中国品牌要警惕“消灭式合资”——外商并购本土品牌的策略分析[J];北京商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李俊芸,夏传文;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动因及绩效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6期

3 朱红军,汪辉;并购的长期财富效应——经验分析结果与协同效应解释[J];财经研究;2005年09期

4 李斌;中国的发展要走自主创新之路[J];党建;2005年10期

5 李善民,李珩;中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11期

6 路风,慕玲;本土创新、能力发展和竞争优势——中国激光视盘播放机工业的发展及其对政府作用的政策含义[J];管理世界;2003年12期

7 郭珍;名牌沦陷──从日化品牌沦陷看企业发展之策[J];当代经理人;2002年03期

8 宋宝香;彭纪生;;外资对中国本土品牌的挤出效应[J];现代经济探讨;2007年05期

9 许博;孙锲;;外资并购中的中外目标差异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10期

10 陈璐;;外资并购提高我国目标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连胜利 ,张文涛;品牌共享战略是中小企业的现实选择[J];价格与市场;2002年04期

2 车韦;“副品牌”——企业品牌策略又一明智选择[J];山东纺织经济;2002年Z1期

3 ;21世纪品牌行销战略[J];上海经济;2002年06期

4 毛瑞锋;品牌联合之路[J];企业管理;2003年04期

5 Paul F.Nunes,Stephen F.Dull,Patrick D.Lynch;品牌联合:创造附加值的重要手段[J];通信企业管理;2003年07期

6 贾昌荣;有创新才有民族品牌[J];中国机电工业;2005年07期

7 孟玉红;;浅议企业的品牌管理[J];品牌;2006年10期

8 薛哲;陈小云;;品牌联合策略模型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6年20期

9 原永丹;董大海;刘瑞明;金玉芳;;品牌联合的研究进展[J];管理学报;2007年02期

10 曾朝晖;;品牌战略8大模式[J];中国机电工业;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华军;杨骞;孙曰瑶;;从低端到高端:中国制造业转型与升级的品牌定价权模型与品牌战略模式[A];集聚优势 转型升级——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二辑)[C];2009年

2 刘华军;杨骞;孙曰瑶;;从低端到高端:中国制造业转型与升级的品牌定价权模型与品牌战略模式[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3 施云;;试论健康教育中的品牌传播——以上海12320为例[A];2012年度中国健康传播大会优秀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乔远生;走向联合与国际化的汽车品牌[N];中国汽车报;2001年

2 张月寒;品牌的生命周期[N];中国质量报;2004年

3 叶茂中;促销与品牌[N];中国质量报;2004年

4 姚葵瞪;品牌联合:消费者喜爱的“套餐”[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康源;八大战略打造品牌集约化机制[N];中国企业报;2006年

6 胡泳;品牌联合多赢的合作营销[N];中国石化报;2007年

7 曾朝晖;品牌战略八大模式[N];中国文化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钟光伟 通讯员 李支平 许圣荣;自主创新重在创品牌[N];台州日报;2006年

9 仉长雷;品牌,,何时让中国更受尊敬![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10 赵文礼;三步骤加速品牌建设[N];市场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凌枝;对当代企业品牌联合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2 于萍;广告传播中的品牌联合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王峰;建立彩色人生品牌方案[D];天津大学;2008年

4 彭涛;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品牌价值创造机理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5 余峰;基于消费者视角的品牌联合评价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2年

6 史范隽;奔驰汽车中国市场品牌联合策略[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7 唐书磊;品牌与核心竞争里关系案例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8 张海容;元素品牌联合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9 任学慧;产品涉入度对消费者品牌联合评价的影响作用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10 李惠;基于品牌联合视角的事业关联营销匹配性影响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192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15192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c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