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品牌论文 >

对外开放度、经济增长、市场规模与中国品牌成长——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门槛回归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24 09:42

  本文选题:品牌成长 切入点:对外开放度 出处:《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12期


【摘要】:本文利用2004-2012年28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对外开放度、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规模对品牌成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个地区的对外开放度、经济增长和市场规模都对品牌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为了进一步探索对外开放度对品牌成长的间接影响,选取对外开放度作为经济增长和市场规模的门槛变量,利用门槛回归模型测算了对外开放度对品牌成长间接影响的门槛水平,结果表明对外开放度对品牌成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单一门槛特征。
[Abstract]:Using panel data of 28 provinces (cities) from 2004 to 2012, this paper uses fixed effect model to test the influence of opening degre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market scale on brand growth. Both economic growth and market scale have important influence on brand growth. In order to further explore the indirect impact of openness on brand growth, the degree of openness is chosen as the threshold variable of economic growth and market size. The threshold level of the indirect influence of the degree of openness on brand growth is calculated by using threshold regression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gree of openness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single threshold characteristic for brand growth.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1332007) 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3JZD017)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3YJA630146) 北京社科项目(13JDJGC054) 北京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基地资助
【分类号】:F125;F124;F273.2;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沈坤荣,李剑;中国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经验研究[J];经济研究;2003年05期

2 黄玖立;李坤望;;出口开放、地区市场规模和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6年06期

3 李佛关;郭守亭;;世界品牌的分布与国家经济实力关联研究——基于2000~2009年美日德法英五国的面板数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年06期

4 王海忠;陈增祥;;中国品牌国际新定位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李平;崔喜君;刘建;;中国自主创新中研发资本投入产出绩效分析——兼论人力资本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6 苏杭;王睦欣;;日本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新发展:市场驱动与政府扶持[J];现代日本经济;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胜华;陈翔;赵益明;;专利制度在马鞍山市运行绩效的评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陈树文;孙彦玲;;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6年09期

3 张小蒂;赵榄;;企业家资源与中国地区自主创新——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王玉;;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5 贾宏君;;内蒙古对外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探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1期

6 李春顶;;出口与增长:中国三十年经验实证(1978-2008)[J];财经科学;2009年05期

7 欧阳秋珍;陈昭;;双渠道技术溢出、技术进步和我国经济增长绩效——基于四因素脉冲响应函数分析[J];财经论丛;2011年05期

8 朱华斌;;FDI与GDP及国际贸易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01期

9 汪旭晖;黄睿;;FDI溢出效应对我国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的影响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9期

10 熊鹏;王飞;;中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内在传导渠道研究——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实证比较[J];财经研究;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汴京;谢作诗;;FDI流入改进中国政府质量了吗?——来自120个城市的经验证据[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黄新飞;;贸易开放度、产业专业化和中国经济增长:理论和实证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正良;;产品结构、贸易方式与出口贸易的增长效应——基于江苏案例的计量检验[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沈坤荣;蒋锐;;中国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A];2006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暨第七届江苏城市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5 兰宜生;;试论发展创新性劳动密集型产品[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4)[C];2004年

6 兰宜生;;发展创新性劳动密集型产品——建立中国出口的一项长期优势[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7 兰宜生;;关于中国进口战略的几点思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8 贾建锋;运丽梅;单翔;张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验与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黄新飞;;贸易开放度、产业专业化与广东经济增长——基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分析[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文东伟;冼国明;;对外开放、动态外部性与地区产业增长[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妮;老挝对外贸易影响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2 杨永华;国际分割生产与中国制造业出口发展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伟;结构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4 袁其刚;我国贸易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艳;中国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7 熊珍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叶宏伟;国际市场势力与出口商品结构升级[D];浙江大学;2011年

9 葛小寒;进口贸易R&D溢出中人力资本的角色[D];浙江大学;2010年

10 熊凤山;山区农村经济发展范式与战略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肖肖;中国对外开放战略演进及新开放观探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史蕾;新中国科左后旗民族贸易发展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胡益鸣;企业家创业和创新精神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唐成伟;中国制造业区域分工:水平及演进[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周岩;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与高技术产业化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武梁安;市场规模与地区经济差距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7 陈明鑫;浙江省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和优化[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8 师耀武;对外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与陕西省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王爽;吉林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前景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田文军;中国能源效率区域差异及收剑性的实证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兆峰;;品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冯仁德,孙在国;加强品牌效应增强经济效益[J];商业研究;1999年01期

3 尹小平;徐兴;;集团主义文化与日本金字塔式垄断体制的沿革[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孙焱林;我国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0年02期

5 姜奇平;“以市场换技术”战略彻底失败?[J];互联网周刊;2004年14期

6 李平;论国际贸易与技术创新的关系[J];世界经济研究;2002年05期

7 杨欢进;名牌与经济发展[J];经济与管理;2000年01期

8 黄先海,张云帆;我国外贸技术溢出效应的国别差异分析[J];经济经纬;2004年01期

9 林毅夫;;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10 张帆;中国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估算[J];经济研究;2000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褚晓琳;;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中国物价;2009年09期

2 高春玲;王丛芳;;湖北省金融发展与对外开放度的关系——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2010年20期

3 谷卓越;;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内地对外开放度评价[J];企业经济;2008年02期

4 余官胜;;对外开放、劳动力市场刚性和产出增加——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岭南学刊;2010年04期

5 朱细华;王远清;刘毅清;;广西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年09期

6 刘伟;赵三英;;对外开放度研究文献述评[J];甘肃科技纵横;2006年04期

7 孙丽冬;陈耀辉;;经济对外开放度指数的测算模型[J];统计与决策;2008年14期

8 李未无;;对外开放与能源利用效率:基于35个工业行业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06期

9 褚晓琳;;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以唐山市为例[J];中国流通经济;2009年06期

10 周茂荣;张子杰;;对外开放度测度研究述评[J];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雪琳;郑林;章青果;;江西省县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其空间格局变化研究[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2 薛培;徐璋勇;;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影响因素实证分析[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王玺;;世界城市开放经济发展水平与特征[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奠定世界城市基础——2010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周畅;;自主创新能力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和门槛效应[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卞勇;匡耀求;黄宁生;;我国各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差异性分析[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6 齐雪皎;孙景霄;;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A];2010’第五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会刊[C];2010年

7 王玉婧;孔静;;天津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综合评价研究[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8 陈明星;;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省际格局[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倪外;邵晓辉;吴丽;李娟文;;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内部差异的量化分析[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6优秀学术论文集(地理科学类)[C];2006年

10 郭金兴;;经济转型、经济发展与劳资关系——劳动争议案件的省际差异及其解释[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迪;益生菌2008市场规模将达159亿美元[N];医药经济报;2009年

2 吴宇;未来5年中国物流市场规模可与日本比肩[N];现代物流报;2006年

3 周明;“绿色信贷”或成商业银行新利润增长点[N];中国证券报;2007年

4 赵波 记者 孙欣欣;优化软环境为消费者服务[N];锦州日报;2008年

5 记者 张富强;千方百计促进经济发展职工增收 同心协力建设新型团场美好家园[N];兵团日报(汉);2006年

6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张鑫;“山寨产品”:是创新还是仿冒?[N];上海证券报;2009年

7 记者 王伶雅;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成都省内第一[N];成都日报;2011年

8 静宁职教中心党委书记 徐俊宏;拓展静宁劳务品牌 提升劳务经济发展水平[N];平凉日报;2009年

9 记者 宦璐;无菌设备企业受益冻干系统市场规模将达60亿[N];上海证券报;2011年

10 记者 向阳;“市民卡”市场规模达百亿[N];科技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似虎;收入分配、市场规模与工业化[D];辽宁大学;2011年

2 何永达;制造业循环经济的测度与路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3 徐雷;T值视阈下的企业“双能力”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4 黄易;基于可拓学的桐梓县林下经济建设项目可持续性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5 刘俊英;公共支出转型及其经济发展效应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6 杨志梁;我国能源、经济和环境(3E)系统协调发展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魏博文;金融危机下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马征;从产业间贸易到产业内贸易:演进机制分析与中国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任增强;人力资本国际流动的动因及效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冯菁;丰裕中的贫困[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慧;中等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2 奇瑛;成都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的评价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3 余娟;广西典型岩溶县生态承载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评估与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赵艳英;区域经济发展与科技实力的评估体系及综合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海峰;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城市化影响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6 张璐琴;山西省社会保障水平及其适度选择[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7 朱德志;基于PCA改进模型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李文晶;西北地区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9 王江梅;房价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10 王盛顺;对外开放度与经济增长[D];重庆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577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16577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8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