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品牌论文 >

跨国传播中品牌名称再命名的修辞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9 13:49

  本文选题:品牌传播 切入点:品牌名称再命名 出处:《国际新闻界》2014年07期


【摘要】:本文从修辞学的话语、适应和情境三个维度探讨跨国传播中品牌名称再命名的方法,分析了品牌名称再命名的方法、语义和内涵的修辞调整、品牌形象的本土化与国际化问题。本文选择Interbrand公司发布的2012世界最具价值品牌100强的品牌名称,研究发现再命名的名称在语音尽可能与原名称相近的基础上,涵义比发音更重要;语言影响之外,对再命名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为:市场国影响、象征性、好寓意,翻译给予国际品牌的不仅是个中文名称,还是一个独特的本土形象;另外,国际品牌和本土化形象是个矛盾统一体,再命名可以是对品牌价值增值的过程,在原有品牌资产的基础上开拓新市场、打造新的国际本土化形象。最后为中国品牌进入国际市场的再命名修辞提供建议。
[Abstract]: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method of brand name renaming in transnational communi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rhetoric, adaptation and context, and analyzes the method of brand name renaming, the rhetoric adjustment of semantics and connotation. This paper chooses the brand name of the 2012 world's most valuable brand issued by Interbrand Company, and finds that the renamed name is similar to the original name as much as possible. Mean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pronunciation; in addition to language influenc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renaming are: market influence, symbolism, good meaning, translation gives international brand not only a Chinese name, but also a unique local image. The international brand and the localization image are a contradictory unity, and the renaming can be the process of adding value to the brand and opening up a new market on the basis of the original brand assets. Finally, it provides advice for Chinese brand to enter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by renaming rhetoric.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学新闻与科学传播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19103S191~~
【分类号】:H15;F27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家凤;;英汉品牌名称翻译理论与方法综述[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郑荣馨;论修辞策略的概念[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02期

3 高万云;浅谈修辞策略[J];修辞学习;2001年05期

4 周宪;;福柯话语理论批判[J];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荣馨;修辞策略的基本性质论[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4年03期

2 郑荣馨;论修辞策略的生成要素[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4年04期

3 郑荣馨;;论修辞策略的评价标准[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5年04期

4 赵丽;;做一名合格的红色旅游讲解人员[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06期

5 聂莉娜;信息解码的认知机制与修辞策略性[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10期

6 高万云;中国文学的修辞批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高雯君;高可扬;周春苗;赵芬;;中俄广告修辞策略对比分析[J];才智;2013年22期

8 朱晓楠;;奥运话语与国家形象建构——从北京到伦敦[J];长沙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9 黄京玄;;沈从文《边城》的叠音修辞艺术[J];怀化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10 贺沙;;论中国食品品牌翻译[J];考试周刊;2014年7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芸;新时期文学跨体式语言的语体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霍红;拉康的语言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尚;中文莱肴名称的多角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荟如;新闻深度报道的修辞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季清芬;从修辞角度评析中国英语媒体效果[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小南;从修辞角度看电视类讲坛节目的制作[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付冰峰;论导游语言的修辞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陆华芳;汉语菜肴艺术名称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7 刘雯婷;从《广州日报》看报纸广告的修辞策略变化[D];暨南大学;2008年

8 娄炜利;修辞运行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佘韵卿;我国体育新闻作品的修辞策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10 王恩惠;艺术菊花名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安琳;汉语“双音化”倾向与英语商标词的汉译[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2 贺川生;美国语言新产业调查报告:品牌命名[J];当代语言学;2003年01期

3 洪明;;论品牌策划与品牌名称翻译中的文化策略[J];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4 吕广言,文珍;品牌的翻译及品牌的国际化与本土化[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5 王莉;;中国品牌国际化进程中的英文名称再造[J];经济师;2008年01期

6 陈全明;论进口品商标翻译的方法与技巧[J];中国科技翻译;1996年01期

7 仓兰菊;厂商与品牌名称翻译漫谈[J];中国科技翻译;1999年01期

8 李丽平,杨敏;常模理论与商标翻译常模[J];零陵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梁志坚;中文商标英译探微[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10 陈学斌;刘彤;;商标翻译策略的目的论视角[J];商场现代化;2006年3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桂英;;英汉品牌名称的差异分析及互译方法[J];商场现代化;2007年31期

2 于立华;浅谈品牌名称的翻译[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张莲;;国际化战略下的中国品牌名称英译[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包芳;;中英品牌名称的命名模式及翻译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9期

5 解金沙;是商标?是品牌?还是其他?[J];中国科技翻译;1998年03期

6 颜晓英;;品牌名称的社会语言学分析[J];语文学刊;2006年24期

7 杰弗瑞·福克斯;庄安祺;;永远把品牌放在标题上[J];成功;2007年05期

8 吴德强;;英语品牌名称词汇的跨文化研究[J];山西青年;2013年20期

9 冯文静;;西方品牌名称汉译趣谈[J];设计艺术;2002年04期

10 陈月明;论品牌名称汉译[J];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潘煜;朱凌;刘丹;;迷惑式品牌名称的原产地认知研究——以低介入度产品为例[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林升栋;邹起寿;;在多语言国际市场环境中创建本地品牌名称的研究——一个批判性的回顾与展望[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谢爱华;品牌名称 设计有“道”[N];金融时报;2000年

2 马朝丽;我省8家企业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N];河北日报;2006年

3 易家言;怎么设计品牌名称[N];农民日报;2014年

4 王万利;上汽自主品牌名称仍待揭晓[N];北京商报;2006年

5 记者 李巍;我省8家企业有望成为“中华老字号”[N];河北日报;2006年

6 力纳;名号也是食品的生产力[N];消费日报;2007年

7 丛亮;让联想改名没道理[N];计算机世界;2007年

8 记者 吴新光;我省八家企业获评第一批“中华老字号”[N];河北经济日报;2006年

9 宗樾;告诉别人你是谁[N];中国质量报;2007年

10 周净;戴尔Vostro有了中文名[N];消费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原静;从文化角度看品牌名称[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赵佩钦;品牌名称的多角度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5年

3 向琼;品牌名称的偏离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朴宣泳(Park Sun Young);韩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品牌名称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5 李爽;汽车品牌名称英汉翻译策略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6 米冬然;年轻消费者中汉语生僻字做品牌名的特点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朱虹;从关联理论的视角看品牌名称的翻译[D];郑州大学;2010年

8 潘晓武;从目的论的角度谈品牌名称的翻译[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9 苏娜;英语品牌名称汉译的顺应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王宏伟;从跨文化角度谈中文品牌名称的英文翻译[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813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16813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c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