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品牌论文 >

中国近代民族品牌建立与广告传播的反思

发布时间:2018-04-13 03:30

  本文选题:民族品牌 + 广告传播 ; 参考:《当代传播》2013年02期


【摘要】:国恃经济以存,经济亦犹国之命脉,品牌则是民族经济的象征和精神载体。中国近代民族品牌的产生,是由外部压力而引发的内部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应变,而非由内而外的开拓型发展,其产生的缘由决定了品牌创建和广告传播常处于闻风而动和跟风状态,缺乏独立自主性,同业倾轧,民族主义话语有号召力缺乏生命力,广告创作无心得,联合广告不彻底不革命等。以上诸多对近代民族品牌建立和广告传播的反思,希冀能给现代民族品牌的创新发展带来警醒与借鉴。
[Abstract]:China relies on the economy, economy is the lifeblood of China still, the brand is the symbol and carrier of spirit of national economy. Chinese modern national brand, is adjusted by an external pressure and strain caused by the internal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rather than the pioneering development from the inside, the reason which determines a brand building and advertising in the fashion and follow the trend, the lack of independent trade, strife, nationalism is the appeal of the lack of vitality, no advertising creation experience, joint advertising is not completely not revolution. Many of these of modern national brand building and advertising reflection, hoping to bring alert and references to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national brand.

【作者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近代民族品牌的广告传播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12YJC860014
【分类号】:G2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红梅;李修棋;;无过错污染受害者补偿救济的理论与制度选择——一种社会法的观察视角[J];环境资源法论丛;2005年00期

2 王敏,叶娟丽;走向21世纪的中国政治发展[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王敏;全球化与中国政治发展[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涂玉华;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对经济繁荣的特殊贡献分析[J];经济经纬;2004年01期

5 刘建宁;论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吴永红;;社会认同:分化与再结构[J];晋阳学刊;2008年06期

7 徐同文;20世纪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大学理念的演进[J];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8 秦岭;收入分配理论与中国收入分配现实[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胡宁生;转型期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J];南京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10 陈安国;论经济全球化中的跨国公司及其对民族国家的挑战[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潮;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财政制度变迁[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2 杨汉平;政府采购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刘陆天;中国现代化中的政府与政治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花永兰;当代世界民族主义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5 陈华杰;论死刑适用的标准[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6 扶松茂;开放与和谐[D];复旦大学;2005年

7 崔树义;当代英国社会阶级结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丁力;美国西进运动的制度变迁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戴群中;美国股票市场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马晓燕;当代中国人信仰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希;中国对东南亚地区软实力外交探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李青;论中国软性国际政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湘潭大学;2010年

3 赵伟卫;文化全球化视域下的伦理冲突及其批判[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潇潇;1990年代以来丹麦电影的国际化策略[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叶延转;从消费主义视角探析国际金融危机[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6 杨权;公平、正义:荀子社会治理思想探索[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7 段元秀;论国家主权的变动及新型国家主权观的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李得有;企业型政府理论对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影响的辩证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笑芳;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经济民族主义政策的选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龚燕;新时期我国政府形象塑造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宁;略论电视广告传播的虚假效果──兼谈巩俐版“野力干红”广告的失败之处[J];新闻知识;1999年11期

2 陈正辉;路路;;新广告传播下的电视广告策略[J];广告大观(综合版);2001年12期

3 周茂君;;论世界广告传播的萌芽及其最初形态[J];新闻与传播评论;2002年00期

4 胡玉伟;广告传播与意识形态的解析[J];当代传播;2003年05期

5 王志;广告传播的信息使用策略[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6 陈寒冰;论电视广告的负面效应[J];新闻界;2004年03期

7 莫梅锋,刘潆檑;透视明星和名人广告传播[J];青年记者;2004年12期

8 莫智勇,刘大卫;粤港两地影视广告传播异同分析[J];当代传播;2005年04期

9 杨允,张俊,张琳;浅析广告传播如何打动受众心理[J];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石束;权玺;;论广告传播对流行文化的影响[J];社科纵横;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薇;;广告中的青年形象——以2005年饮料类电视广告为例[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2 张殿元;;传媒内容的嬗变:作为影响机制的广告传播[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3 马中红;;文化敏感与广告跨文化传播[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4 龚蕾;;科技知识传播与科技产品广告的互动效果研究——以补钙品的选取行为为案例[A];科技传播与社会发展——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徐小立;秦志希;;广告与消费主义文化的传播[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姜蓉;与媒体分账:一锤子买卖还是永续合作?[N];中国经营报;2010年

2 安菲;省级卫视的广告传播价值[N];中华新闻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叶尤刚;北京电台:广告传播无“杂音”[N];中国工商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王静;体育电视产业呼唤民族品牌[N];中国体育报;2007年

5 徐永新;党报广告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与责任[N];中华新闻报;2006年

6 陈磊 付毅飞;科技日报与中国工程院联合举办座谈会[N];中华新闻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刘柳;广告业竞争力在于人才战略[N];财经时报;2004年

8 李明合;别把“噪音”不当回事[N];中华新闻报;2004年

9 ;新华社与优秀企业共推民族品牌[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10 记者 周山;继续擦亮那盏“灯”[N];中国工商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叶晓滨;大众传媒与城市形象传播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明宇;广告传播的意识形态分析[D];苏州大学;2003年

2 王娟;广告传播的文化透视[D];广西大学;2005年

3 李丹;我国中小企业品牌传播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4 张豫;试论消费文化与广告传播[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5 熊蕾;跨文化广告的符号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刘剑;数字电视广告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谭钟;恐惧诉求理论及其在广告传播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曹丹;论广告的娱乐化传播[D];吉林大学;2007年

9 宋晶;广告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10 邹东;视觉文化对广告传播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427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17427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2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