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品牌论文 >

2007年-2008年李宁品牌传播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5 23:06

  本文选题:2007年 + -2008年 ; 参考:《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摘要】: 市场营销、定位、品牌、传播学等相关理论是本研究主要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本研究中所有的“李宁”都特指——李宁(商业)体育用品集团有限公司属下的李宁品牌。李宁先生特指李宁(商业)体育用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宁公司特指李宁(商业)体育用品集团有限公司。 本研究分析与讨论部分主要由七个小节构成。第一节为主要概念的界定,主要对本研究的核心概念—品牌以及品牌传播做了明确界定;第二节对李宁公司总体情况做了简要研究,其中主要涉及李宁公司发展历程、成功原因、品牌存在的问题、品牌重新定位以及品牌主要竞争对手分析等方面;第三节分析北京奥运会给李宁品牌传播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第四节分析李宁品牌战略与李宁奥运战略;第五节分析2007年—2008年中,李宁品牌传播策略,其中主要涉及的方面是李宁如何运用赞助、广告传播、网络营销、路演活动等品牌传播策略,将自身品牌传播理念与北京奥运会相关元素对接,建立并强化品牌自身与奥运的关联度,从而积累并强化品牌资产;第六节分析2007年—2008年李宁品牌传播特点;第七节针对后奥运时期李宁品牌传播做了简要阐述。 本研究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如下: 一、结论 李宁品牌作为非奥运会赞助商,以“低成本,高收益”的营销成效得到了广泛认可,其中部分营销策略被媒体、营销界推捧为“非奥运营销”经典之作。2007年—2008年李宁品牌传播取得的成效在一定上表明了我国企业营销能力、竞争力的提升,也体现了中国的体育用品企业,特别是一线品牌在营销策略的制定创意、角度以及前瞻性上的明显进步。 在面对国际性重大体育赛事时,李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与中国其他本土体育用品品牌相比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因此,适时地归纳、分析和总结李宁品牌传播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现存不足,也会对国内其他二三线体育用品牌如安踏、鸿星尔克、特步等起到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从而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 2007年—2008年李宁品牌传播策略中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但从李宁品牌发展战略以及李宁品牌发展阶段角度分析,2007年—2008年李宁品牌传播策略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二、建议 (1)注重成本与收益间的平衡 (2)全面贯彻并实施先进的营销理念 (3)强化核心运动资源的个性塑造 (4)注重对运动资源推广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5)避免传播“噪音”,创新活动策划 (6)持续维护并强化品牌形象
[Abstract]:Marketing, positioning, brand, communication and other related theories are the main guiding ideology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this study. In this study, all Li Ning refers specifically to Li Ning brand under the sports goods group of-Li Ning (Commercial) Sports goods Group Co., Ltd. Li Ning refers specifically to the chairman of Li Ning (Commercial) Sports goods Group Co., Ltd. Li Ning Co., Ltd., refers to Li Ning (Commercial) Sports goods Group Co., Ltd. This research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part mainly consists of seven subsections. The first section is the definition of the main concepts, mainly to the core concept of this study-brand and brand communication to make a clear definition; the second section of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Li Ning made a brief study, which mainly involv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Li Ning Company, The third section analyze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at the Beijing Olympic Games bring to Li Ning's brand communication. The fourth section analyzes Li Ning's brand strategy and Li Ning's Olympic strategy, and the fifth section analyzes the brand communication strategy of Li Ning from 2007 to 2008, in which the main aspects involved are how to use sponsorship, advertising communication, network marketing, etc. Brand communication strategy, such as road show activities, will connect its brand communication concept with the relevant elements of the Beijing Olympic Games, establish and strengthe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brand itself and the Olympic Games, so as to accumulate and strengthen the brand assets; The sixth section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 Ning brand communication from 2007 to 2008, and the seventh section briefly expounds the brand communication in the post Olympic period. The present study draws conclusions and makes th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I. conclusions Li Ning's brand, as a non-Olympic sponsor, has been widely recognized for its "low cost, high profit" marketing effectiveness, some of which have been marketed by the media. The success of Li Ning's brand communication from 2007 to 2008 shows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promotion of the marketing abi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as well as the sports goods enterprises in China. In particular, the first-line brand in the formulation of marketing strategy creativity, perspective and forward-looking obvious progres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Li Ning in the face of major international sports event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other local sporting goods brands in China. Therefore, timely summing up, analyzing and summing up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existing shortcomings in the process of Li Ning brand communication will also play a certain reference and guidance role for other domestic sports brands such as Anta, Hongxing Erke, Tebu, etc. So as to promot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China's sports industry.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Li Ning's brand communication strategy from 2007 to 2008 is worth drawing lessons from. Howev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br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he brand development stage of Li Ning, there are some deficiencies in the brand communication strategy from 2007 to 2008. II. Recommendations Focus on the balance between costs and benefits Fully implement and implement advanced marketing concepts Strengthening the personality shaping of core sports resources 4) focus on the integrity and systematization of sports resources promotion Avoid spreading "noise" and plan innovative activities Maintain and strengthen brand image on a continuous basis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74;F27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品牌传播道与器[J];青年记者;2011年19期

2 李主文;;市场的角力 关于品牌传播素材与渠道、方式[J];钟表;2011年02期

3 ;品牌传播道与器[J];青年记者;2011年25期

4 杨帆;;时间—品牌四维传播之“核”[J];科技与企业;2010年11期

5 ;品牌传播道与器[J];青年记者;2011年22期

6 钟超军;;让品牌有点“播客”味[J];医学美学美容(财智);2005年12期

7 付玉辉;;融合传播: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品牌传播观[J];广告大观(综合版);2011年08期

8 姚克难;;勿让农产品品牌夭折——论“陆个壹”系列农产品品牌建设误区及发展建议[J];商场现代化;2011年17期

9 陆南;;品牌传播中的体验营销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1年15期

10 耿路;;品牌传播中的“实时监控”[J];科技与企业;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大连体育用品商场[A];走进新世纪的中国商业[C];2002年

2 杨厦;陆亨伯;李海龙;;体育用品制造示范企业评选体系研究——基于浙江省体育用品制造“十大示范企业”的评选[A];第三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8年

3 庞文娟;;对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认知情况的调查与研究——以上海市体育用品店的工作人员调查为例[A];第三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8年

4 陈小英;周良君;郑泽云;;中国体育用品博览会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5 陈文倩;;北京市体育用品展览会的发展策略初探[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6 席玉宝;;我国体育用品市场研究[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7 陆元兆;;我国体育用品结构趋同现象的博弈分析及战略选择[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8 张亮;;我国体育用品企业融资渠道研究[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杨军;白震;;次贷危机冲击波对我国体育用品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A];第三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8年

10 陈颇;;基于SEM的体育用品制造业经营管理绩效测评模型初探[A];第三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晶;体育用品两大阵营解析[N];中国纺织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许似亮;汕头体育用品销售日渐红火[N];汕头日报;2005年

3 杨吉;品牌传播:360度“升华”[N];中国经营报;2004年

4 PFT品牌实验室研究员 黄明胜;品牌传播的政治语境:每一个细胞都敏感[N];中国经营报;2005年

5 郭金霞;“广告品牌传播”的智慧[N];中国企业报;2009年

6 张永真;赞助成为品牌传播的新趋势[N];商务时报;2009年

7 葛鸿;中国体育用品国际化的策略[N];光明日报;2009年

8 杨松霖;如何有效地实时监控品牌传播效果[N];中国黄金报;2009年

9 本报评论员 苗倩;品牌传播,需要“软实力”[N];华夏酒报;2009年

10 特约撰文/丁敬波;后危机时代,,酒类品牌传播之道[N];华夏酒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中星;移动通信运营商产品品牌文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2 蒋家珍;体育赛事品牌传播价值评估系统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3 胡春秀;《三联生活周刊》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黄雨水;奢侈品品牌传播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易剑东;社会资本与当代中国体育用品企业成长[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6 陈华;珠江三角洲地区居民体育消费行为阶层分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7 贾英;基于符号学理论的旅游景区品牌塑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捷峰;澳门居民体育消费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9 刘岗;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品牌管理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10 李德立;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品牌战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菲彦;2007年-2008年李宁品牌传播策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2 喻亚男;基于我国SNS网站的品牌传播模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3 邹佳媚;SNS社交网站中企业品牌传播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党楚;C2C电子商务网站整合品牌传播模型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郑夙夙;新媒体背景下我国服装品牌传播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海珍;宜家品牌传播策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7 赵媚夏;凤凰卫视品牌传播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8 陆健东;互联网广告品牌传播的模式和策略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9 王成虎;红三环品牌经营策略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10 于学仕;设计管理在品牌传播中的应用[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496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18496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8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