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品牌社群社会资本的生成及作用机制:一个多案例的探索性研究
本文选题:在线品牌社群 + 社会资本 ; 参考:《当代财经》2017年02期
【摘要】:Web3.0时代在线品牌社群的结群机制和互动过程发生了很大变化,现有理论和研究视角需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以6个典型案例为样本,综合使用扎根理论和定性比较研究方法,探讨了消费者加入在线品牌社群并形成品牌忠诚的心理状态与行为,发掘出"成员非交互式参与"、"感知价值缺失"、"互动"、"社群社会资本"、"社群与品牌认同"、"品牌忠诚"六个范畴及其间的逻辑关系,构建了在线品牌社群社会资本生成、构成及作用过程的概念模型。发现在线品牌社群社会资本遵循二元生成路径,通过社群认同、品牌认同等因素间接作用于品牌忠诚,并受到成员社群涉入度、感知社群-品牌契合度等的影响。
[Abstract]:In the era of Web3.0, the clustering mechanism and interactive process of online brand community have changed greatly, and the existing theories and research perspectives need to be further deepened and expanded. Taking six typical cases as samples,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behavior of consumers joining the online brand community and forming brand loyalty are discussed by using the root theory and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research method. The six categories of "non-interactive participation of members", "lack of perceived value", "interaction", "social capital of community", "identity of community and brand", "brand loyalty" and their logical relationships are explored, and the generation of social capital of online brand community is constructed. The conceptual model of formation and process of ac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social capital of online brand community follows the path of dualistic generation, and indirectly affects brand loyalty through community identity, brand identity and other factors, and is influenced by the involvement of member communities and the perceived community-brand fit.
【作者单位】: 中国计量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基于3G移动媒体的仪式传播发展与对策研究”(13YJC860033)
【分类号】:F27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荣胜;原伟;杨强;;“品牌社群”经营模式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王新新;薛海波;;论品牌社群研究的缘起、主要内容与方法[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年04期
3 舒建华;严沃苹;;浅议品牌社群的利用与发展[J];企业活力;2008年08期
4 薛海波;倪建文;;中外品牌社群研究综述[J];经济经纬;2009年02期
5 周志民;;品牌社群:打造品牌新思维[J];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09年10期
6 田阳;王海忠;王静一;;虚拟品牌社群与品牌依恋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10年11期
7 王斌辉;;消费者参与中小企业虚拟品牌社群的内在动机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8期
8 唐舒静;毛军权;;品牌社群生态位及其测量模型研究[J];企业经济;2011年09期
9 薛海波;;品牌社群的组织界定与形成机理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年10期
10 林少龙;林月云;陈柄宏;;虚拟品牌社群成员个人特质对品牌社群承诺的影响:社群发起形态的干扰角色[J];管理学报;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苏海林;;品牌社群之间体验差异研究——以新浪网车友俱乐部为例[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何远梅;;对体育营销中品牌社群的消费价值实证研究[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3 薛海波;王新新;;品牌社群体验对消费者品牌忠诚影响作用的经验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苏奕婷;品牌社群感知与消费者卷入对品牌社群价值影响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赵建彬;品牌社群网络关系对社群绩效的影响心理反应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3 刘勇;品牌社群融入的测量、影响因素及其对品牌忠诚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李智娜(LEE JINA);在线品牌社群中互动性对品牌忠诚度的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刘新;虚拟品牌社群对品牌忠诚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朱瑾;品牌社群特征对品牌关系质量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舒建华;品牌社群活动对社群忠诚的影响机制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2 宋可;品牌社群的作用及其构建与维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艳丽;基于品牌社群视角的顾客资产影响因素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1年
4 于辉辉;虚拟品牌社群互动对顾客角色外行为影响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4年
5 丁俊博;虚拟品牌社群的成员互动性对品牌意向忠诚的影响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4年
6 王婷婷;在线品牌社群中公民行为对品牌忠诚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7 陈霖;虚拟品牌社群的社会资本、知识共享对品牌依恋的影响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8 钱程;基于品牌社群的创新型企业品牌忠诚度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9 吴海萍;虚拟品牌社群知识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侨大学;2016年
10 孙s,
本文编号:19259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1925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