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特色农业集群区域品牌形成机理研究:理论构建与实证分析——以新疆吐鲁番葡萄集群为例
本文选题:传统特色农业集群 + 区域品牌 ; 参考:《财经论丛》2015年04期
【摘要】:本文从地理维度、经济维度和社会维度视角探究我国传统特色农业集群区域品牌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构建特色农业集群区域品牌形成机理的理论模型,实地调研新疆吐鲁番葡萄产业集群的典型地区,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特色农业集群区域品牌形成机理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特色农业集群区域品牌形成的基础因素是地理资源禀赋和政府支持,核心驱动力是区域文化和供应链品牌协作。我国传统特色农业集群区域品牌创建由"资源优势"向"效率优势"和"品牌创新优势"转化,有赖于政府制度创新、集群供应链品牌协同及区域公用品牌与企业品牌的融合发展。
[Abstract]: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key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egional brand 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cluster in China from geographical dimension, economic dimension and social dimension, and constructs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regional br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cluster.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typical area of Turpan grape industry cluster in Xinjiang, and verifies the mechanism model of regional brand formation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cluster by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geographical resource endowment and government support are the basic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formation of regional brand in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cluster, and the core driving force is regional culture and supply chain brand cooperati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regional brand establishment from "resource advantage" to "efficiency advantage" and "brand innovation advantage" in China's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cluster depends on the innovation of government system. Cluster supply chain brand coordination and regional public brand and enterprise brand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27310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12RW004)
【分类号】:F32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明;周亮亮;;绿色农产品原产地效应与品牌策略初探[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何丽君;;区域品牌形成的驱动因素分析[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年12期
3 苏悦娟;孔祥军;;地理标志的政府营销理论依据和战略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10期
4 吴传清;;区域产业集群品牌的术语、权属和商标保护模式分析[J];经济管理;2010年09期
5 胡正明;王亚卓;;农产品区域品牌形成与成长路径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6 杨建梅;黄喜忠;张胜涛;;区域品牌的生成机理与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12期
7 易正兰;陈彤;;基于农业产业集群的农业品牌发展策略[J];农村经济;2007年06期
8 胡正明;蒋婷;;区域品牌的本质属性探析[J];农村经济;2010年05期
9 张月莉;郝放;;农业集群品牌营销成功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以黑龙江“寒地黑土”品牌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3年06期
10 孙丽辉;;基于中小企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形成机制研究——以温州为例[J];市场营销导刊;2007年Z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寒;我国地理标志初级农产品发展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秉智;王瑛;;西北民族地区发展农业产业集群的思考——以宁夏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23期
2 谌飞龙;;论“土特产”品牌建设与区域特色经济振兴[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1期
3 苏悦娟;孔祥军;;六堡茶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
4 苏悦娟;;汉源花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产业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8期
5 侯瑾;;基于4P's角度的绿色食品企业品牌营销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8期
6 崔茂森;;以品牌战略为指导的特色农业产业化[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09期
7 庄鹏涛;周路平;;北京城市品牌构建的镜鉴与策略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曹艳爱;;农产品区域产业品牌伞策略探析[J];商业研究;2011年06期
9 严群英;;区域营销与区域竞争优势形成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6期
10 吴喜雁;;基于旅游城市品牌认知的居民行为研究[J];商业研究;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肖远飞;;陕西发展品牌经济研究[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2 韩吉田;邵莉;宋成栋;李军;白浩;;山东金乡县恒温冷藏库现状及发展趋势调研报告[A];第六届全国食品冷藏链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彭诗金;宋新平;;发展绿色农产品 保障餐桌安全[A];第二届中国绿色商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杨皎平;张恒俊;金彦龙;;集群文化嵌入与创新绩效关系:以创新环境不确定性为调节变量[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荣;国家高新区创新主体间功能转换及绩效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郭春丽;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培育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齐晓丽;差别化的自主创新经济增长模式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5 许文苹;我国地理标志初级农产品协同管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刘向舒;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升级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殷晓峰;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与效应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克锋;区域品牌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郭忠强;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成荣敏;区域形象对其特色产品购买行为作用机理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伟;广西地理标志产品开发及其特色产业培植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叶晓明;农产品区域品牌形象与品牌忠诚关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3 胡斌;温州鞋业品牌培育模式及其评价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0年
4 林越;服装品牌来源国与产品制造国等级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5 王伟峰;河南梦想食品有限公司品牌建设策略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皮瑞雄;指点江山餐饮公司品牌建设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刘萍;农业产业集群的知识网络及其创新绩效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刘敏;转换期有机农业风险控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尹卉;从文化营销透视动感地带的品牌塑造[D];暨南大学;2011年
10 范增民;产业集群品牌的培育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东生;运用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促进农民增收[J];中华商标;2005年01期
2 张斌;土特产品保护最佳战略:地理标志+商品商标[J];中华商标;2005年07期
3 姚坤;地理标志注册主体的特征[J];中华商标;2005年09期
4 林民华;;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完善[J];中华商标;2006年11期
5 张国华;;长三角区域地理标志战略[J];中华商标;2006年11期
6 熊正贤;翟有龙;;从初级农产品的转移价格角度浅析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利益分割机制[J];现代农业科技;2006年02期
7 陈玉平;产业集群的经济学解析及政府功能的发挥[J];商业研究;2005年17期
8 曹艳爱;;农产品区域产业品牌伞策略探析[J];商业研究;2011年06期
9 武莉 ,刘莉 ,魏廷秀;原产地标记系列谈[J];质量指南;2003年05期
10 蒋剑鸣;;我国原产地名称立法——略谈与TRIPS协议的衔接问题[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凌林;[N];中国企业报;2005年
2 杜志雄 厉为民;[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段晓明;WTO框架下提高湖北农产品竞争力的支撑体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2 李春海;WTO框架下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3 戴卫明;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规律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4 靳明;绿色农业产业成长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甘峰明;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2 祝洵;区域品牌的形成[D];浙江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山松;黄平芳;;特色农业集群成长中的政府支持[J];改革与战略;2007年11期
2 黄山松;黄平芳;;广西农业集群成长中的资本约束及对策[J];经济论坛;2007年17期
3 武云亮;;农业集群的网络结构与链接模式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黄山松;胡芸;黄永红;;欠发达地区现代农业集群培育中的资本支持[J];商业时代;2007年31期
5 梅君;;农业集群竞争优势分析[J];西安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6 刘春玲;;农业集群:产业化的必由之路[J];中国农村科技;2007年07期
7 葛舒琦;张翔;;泛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特色农业集群化路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7期
8 颜莉霞;;基于农业集群的农产品供应链优化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商业时代;2011年33期
9 金高峰;;农业集群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31省(市区)1997—2011年面板数据的分析[J];科技与经济;2013年01期
10 王丽娟;徐建华;陈百生;杨良山;胡豹;章伟江;;浙江省区域特色农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13年0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通讯员 郜玉华 李得安 苗妍;牡丹区着力推进生态农业集群发展[N];菏泽日报;2013年
2 记者 马禄祯 通讯员 王斌;宝丰:龙头企业带动农业集群发展[N];河南日报;2014年
3 黄海龙 刘峰;泸溪特色农业集群初具规模[N];团结报;2006年
4 记者 李徽;惠农“四朵金花”引领现代农业集群发展[N];宁夏日报;2011年
5 本报通讯员 红艳 志平 春兰 周强 本报记者 王世停;亭湖设施农业集群让农民泥中掘金[N];新华日报;2009年
6 韩晓莉;广饶县现代农业集群发展[N];东营日报;2012年
7 申东;平罗:一村一品推动特色农业集群化[N];宁夏日报;2007年
8 陈斌;在流转的土地上“淘金”[N];安徽经济报;2013年
,本文编号:19596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1959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