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背景下民族品牌如何长期应对“弱并强”后的“消化不良”
本文选题:弱并强 + 民族品牌 ; 参考:《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摘要】:民族品牌虽然借着2011年欧洲债务危机和2009年的金融危机的"东风",花费重金"蛇吞象"式并购国外强势品牌,但这种并购却造成了不同文化背景下消费者的认知失调。本研究结合跨文化背景和动态性,围绕如何在跨文化背景下长期减轻消费者的认知失调,引入认知一致性、CBBE模型、跨文化和动态研究相关理论,运用实验和线性混合模型等方法深入剖析该认知失调现象。有趣的结果是:随着时间的增加,中国消费者更加关注并后品牌的价格变化(营销支持战略),而较少关心其品牌名称变化(品牌要素战略),但美国消费者则反之;无论中、美消费者,两种战略对认知一致性影响都会加强。这些成果既可以指导民族品牌的国际化实践,也丰富了现有跨国并购和品牌战略理论。
[Abstract]:Although national brands take advantage of the "Dongfeng" of the European debt crisis in 2011 and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2009, they spend a lot of money on "snake-swallowing" typ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f strong foreign brands, but this kind of merger has resulted in consumers' cognitive imbalance in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Based on the cross-cultural background and dynamics, this study focuses on how to reduce consumers' cognitive disorder in cross-cultural context for a long time, and introduces the CBBE model of cognitive consistency to study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cross-cultural and dynamic research. Experiments and linear mixed model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cognitive disorder in depth. The interesting result: over time, Chinese consumers have become more concerned with and behind brand price changes (marketing support strategies, and less concern about brand name changes) (brand element strategy, but American consumers); in either case, American consumers, the impact of both strategies on cognitive consistency will be strengthened. These achievements can not only guid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actice of national brands, but also enrich the existing transnational M & A and brand strategy theory.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民族品牌跨国并购后的品牌战略研究”(71002072);“合理性视角下的绿色品牌信任战略及其影响机制研究”(7127206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G1323521113和G2012009B)
【分类号】:F27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郭锐;陶岚;;民族品牌跨国并购后的品牌战略研究——基于认知一致性理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杨攀;马艳霞;何佳讯;;基于目的的外资品牌并购本土品牌实证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3 周立;;兼并的时代[J];国际市场;2009年09期
4 张学平;;外资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8年10期
5 潘勇辉;;外资并购的动机与风险对应分析——基于对应分析与因子旋转法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8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锐;陶岚;;民族品牌跨国并购后的品牌战略研究——基于认知一致性理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费显政;李陈微;周舒华;;一损俱损还是因祸得福?——企业社会责任声誉溢出效应研究[J];管理世界;2010年04期
3 吴水龙;卢泰宏;;公司品牌与产品品牌对购买意向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09年01期
4 宋常;李华;;基于法律规制的外资并购市场反应研究[J];财会通讯;2013年36期
5 蒋建武;赵珊;;劳务派遣员工组织认同动态发展研究:面子和身份的影响[J];管理学报;2014年04期
6 吴水龙;胡左浩;姚卿;焦文宇;;功能属性和品牌个性对购买决策的影响——以家用轿车行业为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佘世红;段淳林;;我国出版企业实现可持续品牌经营的策略探讨——以广东省出版集团为例[J];出版科学;2014年03期
8 李卫民;黄旭;;我国上市公司女性高管对企业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4年03期
9 何萍;;跨国并购对公司绩效影响研究文献综述[J];财会通讯;2014年18期
10 段明明;杨军敏;;文化差异对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一个整合的理论框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许晶晶;杨汉明;;浅谈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和防范——以联想、TCL等收购案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余怒涛;陈红;;并购绩效、盈余管理和公司治理:综述和研究框架[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郭锐;陶岚;;中国本土品牌跨国并购后的品牌战略跨文化研究——动态视角[A];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锐;制药企业价值诉求与国家药物政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郭春丽;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培育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邹芳;道德营销与关系营销[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肖峰雷;管理者过度自信、财务决策行为与上市公司业绩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尹晓阳;企业集团投资风险管理体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6 张洪利;企业社会责任感知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卢东;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反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8 欧阳静波;外资并购的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霍荣棉;基于相互依赖关系的信任及其对合作行为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9年
10 孟炯;消费者驱动的制销供应链联盟产品安全责任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晟;消费者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信任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吴瑞雪;论我国对外资并购的反垄断法律规制[D];吉林财经大学;2011年
3 张婷;品牌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2年
4 俞,
本文编号:19913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1991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