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品牌论文 >

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乳粉品牌溯源研究

发布时间:2018-09-18 06:55
【摘要】:采用近红外光谱漫反射模式,结合简易分类技术(soft independent modeling of class analogy,SIMCA)对不同品牌乳粉进行了分类溯源研究。实验共采集了四种不同品牌乳粉,包括光明乳粉54组,荷兰乳粉43组,雀巢乳粉33组以及伊利乳粉8组共138组样品的近红外光谱,通过对预处理后的训练集全谱段数据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前三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9.07%。利用SIMCA类建模法建立的乳粉主成分回归模型对预测集乳粉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光明乳粉、荷兰乳粉、雀巢乳粉的识别率分别为78%,75%,100%,拒绝率分别为100%,87%,88%。因此,近红外光谱结合SIMCA建立的模型具备较好的乳粉品牌溯源能力,为快速、准确鉴别乳粉品牌提供了新思路。
[Abstract]:Four different brands of milk powder, including 54 groups of bright milk powder, 43 groups of Dutch milk powder, 33 groups of Nestle milk powder and 8 groups of Erie milk powder, were collected in the experiment. The cumulative variance contribution rate of the first three principal components was 99.07%.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regression model of milk powder established by SIMCA was used to classify the predicted milk powd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right milk powder, Dutch milk powder and Nestle milk were classified. The recognition rate of milk powder is 78%, 75%, 100%, rejection rate is 100%, 87% and 88% respectively. Therefore, the model established by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combined with SIMCA has better traceability of milk powder brand, which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rapid and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milk powder brand.
【作者单位】: 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01348,31000780) 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12CB723706)资助
【分类号】:O657.33;TS252.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珍才;孙通;耿响;刘木华;;可见/近红外联合UVE-PLS-LDA鉴别压榨和浸出山茶油[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3年09期

2 剧成欣;张耗;董晶晶;王志琴;杨建昌;;江苏省粳稻品种演进过程中产量和米质的变化[J];中国稻米;2013年06期

3 刘兴勇;林涛;刘宏程;邵金良;何丽忠;黎其万;陈兴连;汪禄祥;;基于水解氨基酸分析山羊肉的产地溯源[J];现代食品科技;2013年11期

4 张龙;曲爱丽;蒋晗;赵鹂;江琼;潘家荣;朱诚;;基于矿质元素检测的杭白菊原产地溯源技术研究[J];核农学报;2013年10期

5 赵建元;魏涛;;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动物性产品溯源体系中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3年07期

6 陈辉;范春林;常巧英;王志斌;王伟;庞国芳;;多元素组成和稳定同位素比值在蜂蜜溯源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3年22期

7 雷建刚;刘敦华;;近红外光谱结合SIMCA对不同产地枸杞溯源模型的优化[J];食品科学;2013年20期

8 贡东军;王宇;董静;窦玉蕾;夏立娅;李超;;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橄榄油中玉米油掺杂量检测[J];食品工业科技;2014年04期

9 郭婕敏;林光辉;;不同生境红树林青蟹的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其产地溯源意义[J];同位素;2014年01期

10 管骁;古方青;杨永健;;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产地溯源中的应用进展[J];生物加工过程;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海燕;小麦产地矿物元素指纹信息特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2 常志勇;基于仿生电子鼻的肉品新鲜度多信息融合识别技术[D];吉林大学;2013年

3 张军波;毛细管电泳技术在疾病标志物及食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殷秀秀;红外光谱技术用于牛奶的回归分析及模式识别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2 杨晋辉;不同奶畜乳近红外光谱及脂肪酸与乳蛋白组成特征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3 雷建刚;枸杞近红外溯源模型的优化研究[D];宁夏大学;2013年

4 申云刚;市场上油炸用油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3年

5 程平言;不同香型、产地、等级白酒数字化分类方法学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莉;乳粉中的玻璃化相变及对乳粉品质的影响[J];广西轻工业;2000年04期

2 郭巍;;国际乳品联合会标准 IDF 138:1986(暂) 乳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落计数(37℃)[J];中国乳品工业;1991年04期

3 张丽萍,,艾玉琴,杨焕民,陈光辉;美兰还原法检测乳粉中总菌数的研究[J];中国乳品工业;1995年05期

4 迟殿忠;关于牛奶冰棍中的蔗糖、乳固体含量的测定及其计算[J];食品工业科技;1983年04期

5 尹桂山,杨立伟,张嘉芷,周志伟,梁金玉;酶水解法调整牛乳中清蛋白与酪蛋白的比例提高乳粉营养价值的研究[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6 毕永贤;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粉中牛磺酸[J];黑龙江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7 徐斌;市场上婴儿配方乳粉尚有1/3不合格[J];中国食品;2001年16期

8 刘保军,刘保惠,刘洪涛;干法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工艺与车间设计[J];中国乳品工业;2005年03期

9 ;江西:对问题乳粉再发“限期清缴令”[J];质量探索;2011年01期

10 王文升;;奶粉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国外标准和污染来源[J];中国乳品工业;198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丹;李漫男;;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乳品分析中应用的研究进展[A];2009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闫李慧;王金水;金华丽;罗莉;郭蕊;;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面粉水分无损检测模型建立[A];2010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华南地区农产品加工产学研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吕萍;陈永祥;;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A];全国中医药研究暨中医药科室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郑立华;李民赞;孙红;安晓飞;;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和支持向量机模型的土壤参数预测[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5 付海燕;孔营;杨天鸣;;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用于藏药麻花秦艽真伪品鉴别[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6 蒋舜媛;沈亮;黄荣韶;周毅;李良波;孙辉;甘凤琼;;红外光谱结合系统聚类和SIMCA模式识别法快速鉴别羌活种子真实性[A];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白锦;满青青;刘刚;;复合降糖乳粉调节血糖实验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四届老年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8 龚海燕;白雁;刘伟;陈志红;史会齐;;近红外光谱技术及其在河南道地药材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刘德盛;庄惠如;郑凌凌;;三十烷醇(TA)乳粉对螺旋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10 王海艳;刘中学;赵林立;敖威华;李刚;;乳粉中单增李斯特氏菌的风险评估[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菊文;质检总局公布第十六次乳粉抽检结果[N];中国质量报;2008年

2 菊文;质检总局公布第九批乳粉抽检结果[N];中国质量报;2008年

3 菊文;质检总局公布第十次乳粉抽检结果[N];中国质量报;2008年

4 菊文;质检总局公布第十一次乳粉抽检结果[N];中国质量报;2008年

5 记者常云亮;省督查组高度评价我市彻查2008年问题乳粉工作[N];唐山劳动日报;2010年

6 记者 周婷玉;多地“三聚氰胺”问题乳粉案已查处[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7 记者 田黎瑕;堵住问题乳粉流向市场之路[N];太行日报;2010年

8 记者 赵铭;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七月结果公布[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1年

9 李建平;黑龙江婴幼儿配方乳粉98.88%合格[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1年

10 綦智慧 郭春明;年产6000吨乳粉项目落户后旗[N];通辽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志华;基于近红外技术的木材腐朽理化性质变化及腐朽分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2 龙飞;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上市品种三七三醇皂苷及其制剂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刘波平;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多组分检测及模式识别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4 肖雪;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生物发酵和酶法制备中的应用[D];南开大学;2013年

5 穆怀彬;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玉米营养品质和青贮玉米品质评定中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6 刘燕德;水果糖度和酸度的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武中臣;复杂凝聚态体系中近红外光谱信号的信息提取及定量表示[D];南开大学;2006年

8 孙丰梅;应用稳定同位素进行牛肉溯源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9 宁宇;功能性富集材料用于微量成分的近红外光谱分析[D];南开大学;2013年

10 卜寿山;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鉴别周围神经运动束和感觉束的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俞启;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鱼糜制品品质快速检测的方法[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2 张晓敏;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评估鲈鱼新鲜度的方法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3 韩明;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食品检测软件开发及其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4 吴欣;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脑血氧监测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张威;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银黄颗粒质量控制与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1年

6 熊来怡;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猪肉品质及其安全判别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7 刘晓晔;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牛肉在线分级及分类初探[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8 李锦珑;奶粉生产过程控制技术的开发[D];北京化工大学;2000年

9 魏立立;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面制品品质检测中的应用[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10 张鸿富;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落叶松木材材性预测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471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22471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8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