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本书到一个品牌——网络自媒体环境下的《读库》传播策略探析
[Abstract]:In the social environment where new media such as network impact traditional books, it is difficult for domestic books to survive. The comprehensiv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series "Reading Library" has been published for seven consecutive years, and the scope of influence has expanded year by year. The planning, organizing, compiling, designing, printing, publicizing and distributing of the series of books o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have merg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ra of the Internet self-media. Under the unfavorable condition of the massive network information, it breaks through the heavy encircle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editor-in-chief of the series, based on his own popular blog, fumbled out a set of unique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network self-media and the paper-based media, and the creation of a novel mode of "editing, reading, and co-building" in the content of the series, which was on sale. Brand-building and other links, but also fully with the power of the network, a successful book into a brand.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分类号】:G2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陶喜红;;论媒介融合在中国的发展趋势[J];中国广告;2007年06期
2 高钢;陈绚;;关于媒体融合的几点思索[J];国际新闻界;2006年09期
3 蔡雯;;从“超级记者”到“超级团队”——西方媒体“融合新闻”的实践和理论[J];中国记者;2007年01期
4 刘景东;孙岳;;浅议自媒体[J];中国信息界;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晓华;;我国媒介融合的内外动因解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周志平;;媒介融合时代下的编辑素养研究[J];编辑之友;2010年10期
3 邓备;;新媒体研究的高被引论文分析——基于CNKI的关键词途径[J];编辑之友;2010年12期
4 蔡雯;;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与新闻教育改革[J];今传媒;2009年01期
5 王茼萱;;试论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融合的优势[J];今传媒;2010年08期
6 祖迪;;媒介融合现状及发展前景初探[J];今传媒;2012年06期
7 孔保尔;滑珊;;分析报网融合下“新型记者”的素质[J];今传媒;2012年07期
8 孙璞;郭晶;;电视新闻生产的跨媒体融合——以长春电视台《城市速递》栏目为例[J];才智;2011年15期
9 吴琦;;试论传统媒体报道在网络言论中的角色——以“救楼市”个案为例[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郜书锴;;全媒体:概念解析与理论重构[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许志晖;曲彬赫;;媒体融合——试论当下媒体的划时代变迁[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2 王启友;;突发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媒体应对——以成都为例[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许志晖;曲彬赫;;媒体融合——试论当下媒体的划时代变迁[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3分会场新媒体与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周建青;;质疑“媒介融合”——与持“媒介融合”观点的学者商榷[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赵星耀;;中国新闻教育改革当慎对媒介融合[A];新闻教学与学术研究[C];2010年
6 陈薇;;台网融合中的网络媒介呈现与受众参与——对凤凰卫视与凤凰网的台网融合与互动实证研究[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0)——信息全球化时代的新闻报道:中国媒体的理念、制度与技术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娟;中国媒介生产融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许志晖;媒体融合的经济学分析[D];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强;融合媒体的受众采纳行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徐沁;泛媒体时代的生存法则—论媒介融合[D];浙江大学;2008年
5 方雪琴;IPTV受众消费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蔡海龙;传媒生态视阈下的电视新闻叙事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7 郜书锴;全媒体时代我国报业的数字化转型[D];浙江大学;2010年
8 鲍立泉;数字传播技术发展与媒介融合演进[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章宇光;中国汽车杂志成长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魏旭;中国报业集团产业价值链再造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娥;全媒体新闻报道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宿敏;关于报业的媒介融合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温婷桢;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报纸营销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叶冰清;媒介融合背景下广告受众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罗钰;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报业面临的困境及其应对[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爱华;媒体融合时代的期刊运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韩丙祥;技术视阈下报业全媒体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郑晓华;媒介融合时代地方高校新闻教育的困境与发展路径[D];南昌大学;2010年
9 邓东芳;我国报业的数字化发展方向初探[D];安徽大学;2010年
10 任占涛;媒介融合视野下中国电影业发展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君浩;;民营媒介公司发展问题探析[J];北方经济;2006年11期
2 植草益;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2期
3 高钢;陈绚;;关于媒体融合的几点思索[J];国际新闻界;2006年09期
4 陈力丹;付玉辉;;论电信业和传媒业的产业融合[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燕;王晓阳;周艳霞;;科技期刊对自主科技创新成果的传播策略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年03期
2 杨莹;;中国英文对外宣传期刊的传播策略——以《今日中国》为例[J];新闻知识;2009年09期
3 陈尚荣;;市场化时代文学出版“策划”的传播策略[J];现代传播;2006年04期
4 祝贺;刘佳;;关于图书广告的特性及传播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04期
5 杨栓保;;高校学术期刊传播策略研究[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孙黎;;出版品牌的传播策略初探[J];新闻爱好者;2010年14期
7 本刊编辑部;;去年以来本刊文章被权威刊物摘编情况[J];新闻三昧;2007年04期
8 ;为什么选择《中国制衣》?[J];中国制衣;2010年03期
9 朱元亮;;个性化传播—现代期刊的生存选择——兼谈《电视研究》的内容定位[J];电视研究;2006年10期
10 于准;于淮;;3G时代手机出版的分众化传播策略[J];新闻爱好者;2010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刘晓亮;整合营销传播 提升杂志品牌张力[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伶玲;中国儿童品牌图书的传播问题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杨莹;中国英文对外宣传期刊的发展与传播策略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3 廉凤彩;传播学视野下长沙直投杂志初探[D];中南大学;2011年
4 谢斌;中国图书出版整合营销传播策略体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张维;我国畅销书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6 林淼;图书传播策略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7 高静;西学东渐视域中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8 刘小燕;《农学报》与其西方农学传播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兰慧婷;《瑞丽》杂志的传播策略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10 张祖安;论《读者》的文本创新和文化内涵[D];兰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247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2424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