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品牌论文 >

日系车萎缩对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影响效应评估

发布时间:2019-04-24 00:10
【摘要】:运用2010年7月以来的42个月月度数据,分析了日系车萎缩对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影响。回归分析显示,日系车对自主品牌的回归系数在各级别车型上都是显著为负,这说明日系车的萎缩在客观上是有利于自主品牌的,但这种效应主要体现在低档车型上。实际的情况亦表明,在日系车萎缩所产生的市场机会当中,自主品牌主要抓住了低档车型的机会,而基本无力抓住中、高档车型的机会。研究暗示,自主品牌在中、高档轿车市场上的技术能力严重不足。为促进自主品牌的提档升级,需整体设计我国的创新制度,全方位改善我国的创新环境。
[Abstract]:......
【作者单位】: 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企业向自主创新跃迁的激发机理与切入路径研究(12BGL017)
【分类号】:F426.4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红梅;;基于Gompertz曲线模型之上的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中长期预测[J];工业技术经济;2012年07期

2 邵慰;李怀;;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机制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3年04期

3 刘丝雨;李显君;徐可;;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国际比较[J];汽车工业研究;2013年07期

4 陈力华;杨亚莉;;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战略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05期

5 韩民春;樊琦;;战略性R&D补贴、自主创新与我国汽车产业结构优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03期

6 吕一博;苏敬勤;;后发国家汽车制造企业技术能力成长路径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年05期

7 张永安;王燕妮;兰卫国;;汽车核心企业创新过程的影响因素及内在关系研究——以日本和美国汽车企业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19期

8 陈力华;杨亚莉;陈浩;;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市场的现状及销量预测[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9 蔡声霞;;韩国汽车业技术能力积累与自主创新的启示[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12期

10 杨一翁;;中国打造汽车国际知名品牌的差距、产生差距的原因和对策[J];现代管理科学;2012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果仁;;韩国汽车工业成功经验之借鉴[J];北京汽车;2010年01期

2 邓艺煊;饶思源;黄明;;中美汽车产业生产率、市场和利润的比较研究[J];财会月刊;2011年27期

3 金保均;王晴;;韩国汽车产业成功之路及给中国的启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11期

4 江诗松;龚丽敏;魏江;;转型经济背景下后发企业的能力追赶:一个共演模型——以吉利集团为例[J];管理世界;2011年04期

5 杜学美;宋述秀;;中国汽车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3年05期

6 张冬明;张雷;;我国乘用车合资企业发展自主品牌的驱动因素分析[J];汽车工业研究;2013年05期

7 张望;;技术差距、政府补贴与企业自主创新强度[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8 吴水龙;胡左浩;姚卿;焦文宇;;功能属性和品牌个性对购买决策的影响——以家用轿车行业为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9 徐菁鸿;刘洁;;基于Logistic种群生态模型的汽车零部件产业结构演进分析——以沈阳为例[J];当代经济;2014年04期

10 张真;;技术创新视角下中国汽车产业升级路径研究[J];当代经济;2014年2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跃;基于服务型制造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服务博弈及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王晨佳;西部地区产品内分工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江诗松;转型经济中后发企业创新能力的追赶路径:所有权的视角[D];浙江大学;2012年

4 曹玉平;基于技术创新的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我国比较优势升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田硕;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詹长春;技术能力与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樊琦;战略性R&D补贴政策、自主创新与我国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陈艳艳;知识吸收能力对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涂颖清;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制造业升级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张笑楠;软件外包企业技术能力成长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全伟;后发企业技术链治理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梁鹤;基于清洁生产的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郭永亮;模块化背景下中国数控机床企业技术能力成长路径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4 江厚林;汽车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5 张帆;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供应链整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向锐;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对中国汽车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王姗姗;装备制造企业技术知识系统构建路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王婷;我国合资汽车企业效率比较及相关因素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9 夏光宇;中韩汽车产业发展比较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10 虞行;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对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岗,傅铅生;关于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模型研究[J];商业研究;2004年09期

2 李兴文;;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SWOT分析[J];汽车工业研究;2006年02期

3 牟仁艳;胡树华;;美国国家汽车创新工程研究[J];汽车工业研究;2006年11期

4 彭华涛;信继欣;;关于汽车企业协同研发体系构建机理的研究[J];汽车工业研究;2009年07期

5 干春晖,李素荣;国际汽车整车与零部件厂商协作关系及我国汽车业发展战略[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12期

6 赵英;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4期

7 丁江涛;提升我国钢铁企业技术竞争力的对策[J];工业技术经济;2003年06期

8 张旭明;李辉;王亚玲;;汽车产业集群的理论依据与政策选择[J];工业技术经济;2005年06期

9 《花都区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研究》课题组;姜斌远;孙德育;;广州花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研究[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韩景元,杨忠敏,李荣平,庞更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理论、指标与方法[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军元;日本汽车产业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刘浩;产业间共生网络的演化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军;;日系车“大地震”[J];IT时代周刊;2010年16期

2 武跃;;日系车的命运取决于谁?[J];中国经贸;2012年11期

3 ;日系车——纠结在口碑中的爱恨变奏曲[J];新世纪周刊;2008年31期

4 王旭斌;;解析德系车与日系车安全性区别[J];轻型汽车技术;2007年04期

5 ;日系车在中国市场的行情分析[J];中国汽摩配;2007年08期

6 王娜;;日系车质量称雄[J];时代汽车;2008年12期

7 ;日系车:口碑传奇能否铸就下一个神话[J];广告大观(综合版);2008年12期

8 李丽;;日系车抢头筹[J];汽车观察;2009年09期

9 何曙光;;韩系车对日系车“落井下石”[J];中国汽车界;2011年09期

10 白莉;;美系车集体上扬 日系车持续低迷[J];中国汽车界;2011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日系车在中国市场的行情分析[A];2007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淼;中国车市平稳发展 日系车独自“寂寞”[N];中国贸易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武跃;日系车的安宁 取决于根本问题的解决[N];国际商报;2012年

3 陈U,

本文编号:24639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24639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3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