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民族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特色农产品品牌构建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321.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周发源;汤建军;黄云志;;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调查与建议[J];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2 黄杰;张颖;陈慈;奉公;周连第;;农民专业合作社商标建设相关问题初探[J];农业经济问题;2011年07期
3 王晓辉;;加快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11年12期
4 王春娟;郭恒;;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影响因素——基于大连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郑丹;王伟;;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11年02期
6 王军;;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机会主义行为的约束机制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1年05期
7 赵建欣;;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基于合作社快速发展的背景[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2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祥明;发展知识经济与制度创新[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2 黄丙志;刘燕;;统一市场进程中加速区域市场整合的路径分析——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3 周加来;朱芬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政府与市场行为的博弈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王鹏;;专利权二次界定的法经济学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万红先;试论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中国经济学的影响[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6 唐茂林;李小红;;对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工作状况的认识——马克思与雷恩的观点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0期
7 邓建东;;城乡二元经济市场广度与经济增长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8 李忠峰;蔡运龙;;我国未来人地关系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0期
9 吴晨;;对一个农民自建市场的经济学分析——基于安徽繁昌峨桥茶叶批发市场的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5期
10 卢玉思;黄文安;;发展中国家粮食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怀;赵万里;;“制度人”假说[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刘宪法;;“南海模式”的形成、演变与结局[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3 刘长军;;财产理论与建构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4 向俊杰;;公平与效率:和谐社会构建的公共政策价值取向视角[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朱孔武;;民营经济发展与宪法改革模式的选择[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牛飞亮;;知识经济时代西部大开发中的制度创新与人才战略[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黄俊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谐社会的体制保障[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杨宏山;;全球竞争压力下的政府治理改革[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9 蒋永甫;;现代国家构建中的公共预算——一种财政国家的视角[A];第二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通屏;;从抑制消费到刺激消费——人口转变与中国消费制度变迁[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汪慧玲;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王文妮;老挝对外贸易影响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4 苏彦新;近代西欧大陆私法的历史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李霞;新疆农村基本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7 郁方;中国银行业垄断与规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齐晶晶;创新型经济圈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邓群刚;集体化时代的山区建设与环境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白千文;广义制度关联性视角下的转轨路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勇刚;农户农地经营规模效率及其家庭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涛;城市创新环境对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丁亮;明代役的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凌丽;国际经贸交往中我国非物质国有资产保护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李健;潍坊市发展现代农业现状及对策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6 金yN臣;当代中国社会组织自治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徐慧;国有企业民营化的经济后果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09年
8 曹海涛;农地互换影响因素及效果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9 朱音;出口农产品质量、农户农药施用行为与种植规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10 刘莹;基于马恒昌小组精神的企业创新精神的思考[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敏倩;谢呈阳;夏冰晶;;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生发困境研究——基于江苏省实地调研的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苑鹏;;对公司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探讨——以北京圣泽林梨专业合作社为例[J];管理世界;2008年07期
3 马彦丽;董进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研究的回顾与评价[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4 孙亚范;;社员利益需求、行为激励与农民合作组织的制度分析——基于江苏社员农户的调研数据[J];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01期
5 张光辉;张蓓;;基于价值链理论的农产品品牌科技支撑体系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苑鹏;;合作社与股份公司的区别与联系[J];教学与研究;2007年01期
7 钱淼;王伟;;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作用[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郑有贵;;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路径与政策研究[J];农村经营管理;2008年04期
9 王立平;张娜;黄志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绩效评价研究[J];农村经济;2008年03期
10 黄胜忠;徐旭初;;成员异质性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结构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彦丽;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制度解析[D];浙江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坤新;差距与协调:现代化进程中东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共同繁荣[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2 毛笑文;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2004年01期
3 张炜;空间投资决策应重视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开发的作用[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4 苏多杰;西部民族地区科技体制改革探微[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5 丁学东;;抓住机遇 促进民族地区加快发展[J];中国财政;2009年22期
6 郭凡生;田广;;西部与民族地区改革、开放问题的再认识与思考[J];开发研究;1987年05期
7 张炜;丁静伟;;论民族地区工业化道路选择——关于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结构转化与经济开发的思考[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8 孙建;;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治理问题初探[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05期
9 沈道权;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发展[J];柴达木开发研究;1998年01期
10 孙州霞;可持续发展是西部民族地区工业化的必然选择[J];攀登;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澜;;加速城镇化是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途径[A];促进农民增收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菲;;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城市发展模式探析[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3 马贤惠;冯伟;张丹;;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4 安和平;;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A];贵州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论坛文集[C];2009年
5 郑长德;;论西部民族地区资本的形成与资本市场的发展[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6 张羽琼;;西部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以贵州民族地区为重点[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南补习;王金忠;;从社会可持续发展视角看西部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诉求[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8 夏连仲;孙兆文;王有星;;西部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A];兴边富民与少数民族发展——第十次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9 夏连仲;孙兆文;王有星;;西部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A];生态环境与民族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曾德盛;;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与西部民族地区开发[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CUBN记者 郭安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 调整转型找平衡[N];中国联合商报;2011年
2 ;西部民族地区资源开发的法律与政策[N];光明日报;2002年
3 陕西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 苏振锋;西部民族地区发展适用技术的途径[N];中国民族报;2010年
4 杨继国;促进西部民族地区文化发展[N];宁夏日报;2006年
5 李正全;加快西部民族地区发展之我见[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6 记者 杨维汉;近八成县级民族自治地方实现“两基”目标[N];人民日报;2006年
7 杨明洪;加快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的九个抓手[N];中国民族报;2010年
8 赵曦 张菁;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管理机制建设的战略取向[N];中国民族报;2011年
9 孟小军;在创新中推动西部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发展[N];人民日报;2006年
10 西南民族大学政治与社会学学院心理学系 陈秋燕邋钱敏 郭娅;西部民族地区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N];中国民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新国;西部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李澜;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3 吴建国;现代化视角下的西部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论稿[D];四川大学;2003年
4 李妙然;西部民族地区环保非政府组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田洪昌;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政策法律促进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6 黄颂文;21世纪初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反贫困法制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曹海英;西部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张志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李澜;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10 李盛刚;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发展:基于自我发展能力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尚衡;西部民族地区政府与市场的职能定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王菲;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城市发展模式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张先莉;西部民族地区率先实施学前义务教育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4 刘爽;西部民族地区“两型社会”建设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5 刘欢;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现代化若干问题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0年
6 居玲华;西部民族地区城镇体系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阙芳菲;西部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8 吴筱灵;社会资本视角下西部民族地区反贫困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9 杨丽双;西部民族地区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10 娄碧贵;西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363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2536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