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品牌论文 >

以“一站式”服务理念塑造国际化医学专科出版品牌——人民军医出版社骨科出版品牌建设的几点做法及愿景

发布时间:2019-11-07 09:54
【摘要】:正据统计,2002—2012年,我国科研人员在国际上共发表102万余篇论文。2011年发表论文14.36万篇(未统计港澳地区),仅次于美国(41.94万篇),排名世界第二。其中,"表现不俗"的论文(指被引用次数高于国际平均水平)为42 927篇,占总数的29.8%,较2010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生物、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等10个学科表现不俗的论文数量最多。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我国近些年医学及相关学科发展异常迅猛,学术水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黄建松;姚磊;曾星;;学术出版物实体书店会员制发行刍议[J];科技与出版;2013年02期

2 ;2012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J];石油和化工设备;2013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汪晓;;会员制营销方式在科技期刊经营中的应用[J];编辑学报;2007年03期

2 叶新;李漓;;《国家地理》的传奇[J];出版广角;2005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艾;;“走出去”工作中的品牌建设[J];出版参考;2011年16期

2 符本清;略谈打造出版品牌的7个策略[J];中国出版;2003年12期

3 毛士儒;;谈出版社品牌的建设和维护[J];出版发行研究;2007年05期

4 罗孝高;;论出版品牌及其经营[J];商场现代化;2007年29期

5 陈妮丽;;依托网络,打造出版品牌新境界[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张辉冠;;解读出版品牌[J];出版广角;2005年10期

7 袁晓兵;;出版产业的核心竞争要素研究——基于出版品牌视角的探讨[J];经济经纬;2008年06期

8 刘辉 ,黄道见;出版物市场细分与创立出版品牌[J];编辑之友;2005年02期

9 黄开欣;张志华;江津;张慧彬;;出版品牌的构建与解读[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年03期

10 朱仲庆;依托高校 铸造高校教材出版品牌[J];中国出版;200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美艳;;略论高校科技期刊的品牌建设[A];2008年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熊英;;技术类科技期刊的品牌建设[A];2008年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高敏;王岚;殷俊芳;;试论新时期科技期刊经营策略与品牌建设[A];2008年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余岩;魏艳红;;论新时期科技期刊的品牌建设[A];2008年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袁跃东;;科技期刊品牌建设路径一窥[A];2008年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李万春;;学术期刊编辑的若干困惑[A];首届科技出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张英;李时群;徐建华;;论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发展策略[A];第五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夏光;;科技期刊品牌的建设与经营策略[A];2008年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邱明杰;;数字化期刊带给传统(纸介)媒体的思考[A];第二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陈光宇;吴畏;顾凤南;周春莲;;《数学年刊》国际化和扩大国际影响力的探索[A];第五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尹训宁;高校出版社走上品牌建设之路[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年

2 刘海颖 任殿顺;中小社品牌建设惑中求立[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3 采访人 谭海燕 本报记者;学术期刊“走出去”呼唤领军者[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4 何郑燕;品牌建设与产品全程策划[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特约记者 余传诗;庄智象:以品牌建设迎而立之年[N];中华读书报;2008年

6 电子工业出版社 张榕;出版业品牌建设背后的逻辑[N];中华读书报;2006年

7 高菲;吹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号角[N];吉林日报;2007年

8 朱峰邋薛颖旦;省新闻出版局启动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N];江苏经济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李洪峰;石家庄市局办复率100%[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10 虹飞;“欲若取之,必先予之”[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鹏涛;读者信任视角下的出版品牌管理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梅红;《读者》的品牌及审美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3 倪庆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出版业转企改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4 廖健太;中国当代民族出版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5 吴文峰;中国体育图书出版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6 曾庆宾;中国出版产业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7 吕志军;面向数字化的科技期刊出版业务流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原继东;基于复杂性科学视角的我国出版企业系统成长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袁琳;中国数字图书消费市场研究[D];上海大学;2012年

10 张晗;文化科技融合背景下的中国出版产业数字化转型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韫慧;出版品牌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03年

2 王晓平;跨世纪时期我国期刊品牌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吴慧;中国当代新闻周刊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丹颖;质变[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程维红;我国主要农学期刊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6 张静;出版精神与出版品牌构建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7 熊钰;湖南图书出版品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纪方;论中国大学出版社品牌建设[D];山东大学;2010年

9 齐雪梅;出版品牌的美学品格[D];北京印刷学院;2004年

10 杨晓;如何打造21世纪中国的图书品牌[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572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25572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d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