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品牌论文 >

不同品牌甜面酱中氨基酸组成分析及营养价值评价

发布时间:2019-11-17 16:04
【摘要】:以7种不同品牌甜面酱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酸水解和碱水解对甜面酱进行处理,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其进行了组成分析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甜面酱中总氨基酸平均值为59.5mg/g,其中谷氨酸含量最多为19.6mg/g,脯氨酸含量仅次于谷氨酸为5.6mg/g。人体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但是其必需氨基酸比例与氨基酸模式谱有一定差异,不能满足人体必需氨基酸的理想模式。7种甜面酱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色氨酸,葱伴侣甜面酱第二限制氨基为蛋氨酸+胱氨酸,而其他6种品牌均为赖氨酸。不同品牌的氨基酸组成有一定差异。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邹元锋;陈兴福;杨文钰;刘江;刘莎;杜刚;曹朝生;;不同生长年限党参氨基酸组分分析及营养价值评价[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0年06期

2 冯治平;吴士业;;酶促法甜面酱生产工艺条件研究[J];食品科学;2008年09期

3 朱圣陶,吴坤;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氨基酸比值系数法[J];营养学报;1988年02期

4 欧行奇;任秀娟;周岩;;叶菜型甘薯茎尖的氨基酸含量及组成分析[J];中国食品学报;2007年04期

5 张玉玉;黄明泉;田红玉;孙宝国;;“六必居”面酱挥发性成分SDE法提取及GC-MS分析[J];中国食品学报;2010年02期

6 张玉玉;黄明泉;陈海涛;郑景洲;孙宝国;李全宏;;7种面酱的电子鼻和电子舌辨别分析[J];中国食品学报;2012年01期

7 徐琳娜;王璋;许时婴;;豆瓣酱后熟过程中氨基酸和风味物质的变化[J];中国调味品;2006年09期

8 陈宇;;生物技术应用于传统甜面酱生产工艺的探讨[J];中国酿造;2008年17期

9 金华勇;曾灿伟;康旭;李冬生;黄红霞;;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传统甜面酱中挥发性风味成分[J];中国酿造;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为荣;几种添加剂对香蕉泥中山梨酸钾、苯甲酸钠防腐增效作用[J];安徽机电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2 王卫平,王钫,陈德富;不同节木培养料对香菇子实体氨基酸含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5期

3 陈春刚;韩芬霞;;生物类黄酮的研究与应用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3期

4 胡宁宝;杨忠仁;王萍;张凤兰;陈桂华;李晓静;赵清岩;郝丽珍;;沙葱种子几种营养成分含量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3期

5 帅晓艳;陈尚敇;范国荣;邱业先;;不同浓度铁素营养液对苦荞芽菜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7期

6 刘冰;樊金拴;胡桃;张锋锋;;秦岭大熊猫主食竹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及营养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1期

7 郑小江;向东山;翟琨;刘晓鹏;周大寨;;绿凤藤茶叶片中氨基酸含量及组成分析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9期

8 唐翔虬;翁伯琦;雷锦桂;江枝和;;不同透气性对虎奶菇菌核中蛋白质营养水平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2期

9 郑小江;向东山;翟琨;;甜味绞股蓝叶片中氨基酸含量及组成分析与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5期

10 赵利;刘海琴;;河蚬提取物中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傅冬和;刘仲华;郝翻;王芳;雷玉国;;茯砖茶加工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A];湖南省茶叶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孙波;李勇;吴洪丽;;蚕沙成分提取利用研究进展[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C];2009年

3 黄小霞;廖森泰;刘学铭;;桑椹花青素与紫心红薯花青素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比较[A];中国蚕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C];2009年

4 羿红;谢福泉;林远崇;蒋陈军;;草菇子实体中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A];首届海峡两岸食(药)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宁丽;郭立忠;徐丽丽;刘蕾;李翠翠;董伟;;阿魏菇与白灵菇蛋白质的营养评价[A];中国菌物学会第二届青年菌物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6 回晶;李辉;李其久;;桑黄深层发酵菌丝体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A];中国菌物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七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7 郑小江;向东山;翟琨;;甜味绞股蓝叶片中氨基酸含量及组成分析与评价[A];药用植物化学与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8 邹兴淮;王爱民;邹琦;周启萍;李飞;陈玉村;;迁地保护饲养大熊猫饲粮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A];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首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丽;不同保鲜处理对紫背天葵品质和生理生化的影响及其POD特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2 周国英;松乳菇菌丝纯培养及其分离物的DNA指纹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2年

3 刘希光;海蜇的化学组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4年

4 高愿军;水果加工中还原型Vc与氧化型Vc变化及控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5 张绪坤;热泵干燥热力学分析及典型物料干燥性能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董全;蓝莓渗透脱水和流化床干燥的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7 郁志芳;鲜切芦蒿的品质和酶促褐变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8 李彦萍;乌桕类可可脂氧化稳定性机理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2年

9 胡筱波;油菜花粉谷蛋白酶解肽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10 蒋立文;红茶菌优势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抗菌机理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利宾;相转移法合成蔗糖多酯及其性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谭贝妮;速溶牛骨复合颗粒汤料产品的研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卢伟;棉秆培养料优化及金针菇品质与产量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4 童冠文;条斑紫菜经济性状的遗传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张京良;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液体发酵及代谢产物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李学伟;西洋梨后熟和1-甲基环丙烯延缓后熟衰老机理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7 倪海晴;提高酱油大曲酶活和改善酱油发酵效果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8 程小续;以大米淀粉为基质的低DE值麦芽糊精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9 金燕;蟹肉风味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10 赵垒;平阴玫瑰花色苷纯化工艺优化、分子修饰及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大箴,郗光辉,王建军,于开乐,王庆美,王荫墀;山东省甘薯推广品种茎尖菜用价值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1997年02期

2 王新宇;陈全胜;;利用电子舌识别炒青绿茶的等级[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8期

3 蒋与刚,徐琪寿;条件性必需氨基酸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2年03期

4 蒋滢,徐颖,朱庚伯;人类味觉与氨基酸味道[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2年04期

5 欧行奇;李新华;朱彬;;甘薯茎尖与常见叶菜类蔬菜氨基酸含量及组成的比较分析[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7年03期

6 欧行奇;刘志坚;张勇跃;;不同叶菜型甘薯品种的氨基酸含量及组成分析[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8年02期

7 王建玲,刘学庆,林祖军,辛国胜,孙纪霞;特用甘薯的研究进展及综合开发利用[J];杂粮作物;2000年03期

8 郭小丁,李玉侠,张允刚,唐君,张华;甘薯茎尖菜用品种资源筛选[J];江苏农业科学;1999年01期

9 陈德军;王吉德;刘玉梅;;顶空固相微萃取对新疆麻黄挥发成分的分析[J];精细化工;2007年01期

10 高永梅;刘远方;李艳霞;李景明;石宝霞;倪元颖;;主要香型白酒的电子鼻指纹图谱[J];酿酒科技;2008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

本文编号:25623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25623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b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