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品牌论文 >

品牌叙事主题建构及传播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03 21:14
【摘要】: 论文运用品牌叙事策略进行对企业的品牌传播展开研究,是对于品牌传播理论延展性研究的一种尝试。众所周知,叙事一直以来就是人们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手段,而故事的形象性、新奇性、悬念性、易传播性更是深为人们喜爱。也由此,如何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通过精彩的叙事进行品牌形象传播,借此实施企业的品牌战略就在题中之义了。 本论文选取品牌叙事主题为切入点,结合叙事学、营销学、传播学以及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对品牌叙事主题的建构和传播进行研究,内容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内容展开:第一,结合品牌学和叙事学相关理论,分别探讨了品牌传播对于现代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品牌叙事对于品牌传播以及主题对于品牌叙事三个重要性;第二,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诉求消费者不同需求层次的品牌叙事主题,进行了分类和总结出十二种品牌叙事主题;第三,结合营销学相关理论,对影响品牌叙事主题建构的五种影响因子展开研究,并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因子建构叙事主题。最后,总结出针对品牌叙事主题的长期传播、跨文化传播和整合营销传播过程中应遵循的一贯性、一致性和一体性三个原则。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小臭;主题BBS之乱弹天下[J];网络与信息;2004年12期

2 叶坚;在强化联系对比中揭示主题——读新闻漫画《孩子们这下平安了》[J];新闻知识;1989年06期

3 黄令华;对“主题稿”的认识与思考[J];新闻知识;2001年07期

4 顾晓冬;角度失当还是主题失实?——分析一种“高级失实?”[J];新闻知识;1992年01期

5 阎玉才;说“旁观者清”[J];新闻知识;1993年03期

6 石山;;Google Talk聊天主题随心换[J];电脑迷;2006年13期

7 陈小臭;主题BBS之乱弹天下战斗[J];网络与信息;2004年07期

8 刘正权;让主题的普遍性因题材的特殊性得到升华——《新川和他的妈妈们》采写体会[J];军事记者;2005年11期

9 林润华;创新——永恒的主题[J];微电脑世界;2002年19期

10 ;校园主题[J];电脑校园;200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建刚;;狂欢:一种颠覆的基调——论《大师与玛格丽特》中的狂欢化主题[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2 赵光慧;;美国黑人文学主题初探[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3 段兆麟;;以竹林为主题休闲农场经营管理[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主题:“The Global World and China's Media Environment”[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刘倩琦;葛永军;吴昊;;科技信息多维概念模型的建立[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三辑)[C];2008年

6 赵利;廖闻剑;彭艳兵;;基于中文主题的垃圾邮件过滤方法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7 赵炳章;;扩大内需是我国发展经济的主题[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九次年会论文集[C];1999年

8 许金玲;;人才是文昌发展的主题[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9 张瑞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主题、源泉[A];“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未来”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李盛韬;吴丽辉;于满泉;潘文锋;余智华;王斌;程学旗;;主题Web信息采集的研究与设计[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N];中国邮政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章国斌;全国旅交会唱响红色主题[N];江南游报;2005年

3 曹玉松;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N];中煤地质报;2005年

4 殊逊;“网络与书”提倡主题阅读[N];中国文化报;2005年

5 早报记者 乐琰;“主题”开发再掀投资潮[N];东方早报;2005年

6 记者 施建 实习生 赖丹花;购物中心初尝“层层主题文化”[N];民营经济报;2005年

7 沙建国 董克菊;最佳主题党日:帮民富 暖民心[N];中国档案报;2005年

8 记者 黄景莉 夏水夫;长三角16城市行谋划房贷发展[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周映夏 江晓明 通讯员 崔超文;鲜明主题记录成长历程[N];中山日报;2005年

10 洪和胜;我市拉开科普日活动帷幕[N];台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跃敏;基于主题和主体框架的工程应用软件开发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易乐湘;马克·吐温青少年题材小说的多主题透视[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曹林红;“国民性”主题的流变与中国现代文学[D];吉林大学;2007年

4 尤海燕;明代折子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亚萍;20世纪中后期美国华文文学的主题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6 刘亮;晚唐乐府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观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探索[D];武汉大学;2004年

8 吴晓风;《红楼梦》评点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李滟波;中国创世神话元素及其文化意蕴[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侯姝慧;20世纪新故事文体的演变及其特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来辉;品牌叙事主题建构及传播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赵双花;论五四前后小说译作对创作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静;张祜纪游诗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4 迟海;论宋词中的“悲秋”与“士不遇”主题(北宋篇)[D];吉林大学;2007年

5 王良彬;从浅唱低吟到泛着阵痛的独语[D];西南大学;2007年

6 彭颖;艺术的纸[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7 侯冠华;产品形象在家电产品外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8 夏君;弗洛伊德主义对《我弥留之际》之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9 叶旭军;深刻广博的主题 新颖独到的手法[D];浙江大学;2002年

10 甘园园;《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文体学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761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25761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7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