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渔业品牌价值评估及提升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02 06:2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目前,在渔业领域内出现了两大趋势:一是水产品短缺时代已经结束,消费需求已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趋势;二是随着我国渔业经济的发展,国外的品牌水产品大举进入我国,而我国越来越多的渔业企业也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因此国内外的水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作为水产品生产大国、出口大国,渔业品牌建设严重滞后于工商业、制造业等行业的实践。品牌价值是企业品牌建设和经济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通过对渔业企业品牌价值评估的研究,可以总结渔业品牌建设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现实问题,为经营者提供管理、决策依据,有利于企业对品牌投资做出明智的决策,针对性的解决面临的主要问题,合理分配资源,减少投资的浪费;对于发展良好的优势品牌,通过品牌价值评估可以展示企业实力,进一步提高其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树立企业形象;另外,通过品牌价值评估还可以激励投资者的信心,激励员工,增强品牌凝聚力。因此,渔业品牌品牌价值评估对我国渔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进而实现我国由渔业大国向渔业强国的转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对包括品牌、渔业、渔业品牌等相关核心概念的渔业品牌基本理论进行了介绍。之后,结合中国在国内外渔业的生产、贸易情况,对渔业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分析发现目前的主要问题为:渔业企业、消费者、政府品牌意识淡薄;渔业科技水平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水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资金严重不足;企业在品牌建设的具体过程中没有系统规划、宣传不够等;渔业生产经营主体分散,不利于发挥品牌效应;水产品市场不规范,无序竞争突出等方面。然后,分析了美国、挪威、日本三个国家的渔业品牌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随后,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渔业经济学、营销管理学等学科知识,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整体分析和个体研究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在对渔业企业品牌及其价值评估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渔业品牌价值评估模型,并以獐子岛、国联水产、好当家、东方海洋、壹桥苗业、大湖股份、百洋股份、中水渔业、开创国际九家渔业上市公司为例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无论是运用层次分析法还是主成分分析法,两种方法的评估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本研究中的渔业品牌价值评估模型较为科学。 最后,在借鉴美国、挪威、日本三国在渔业品牌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和对品牌价值评估结果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在渔业品牌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给出了提升建议。本研究认为必须从提高渔业品牌意识,转变观念、以科技为支撑,进一步夯实品牌建设基础、不断开发适销对路和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多渠道解决渔业企业资金问题、渔业企业科学实施品牌战略、用渔业产业化推动渔业创名牌、建立健全渔业品牌管理制度七个方面着手加强我国渔业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
【学位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F326.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品牌价值评估理论研究现状
1.2.2 渔业品牌价值评估理论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内容结构
1.5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5.1 本文的创新点
1.5.2 本文的不足之处
2 渔业品牌
2.1 品牌
2.2 渔业
2.2.1 渔业的特点
2.2.2 渔业的作用
2.3 渔业品牌
2.3.1 渔业品牌的概念
2.3.2 渔业品牌的特征
2.3.3 渔业品牌的分类
2.3.4 渔业品牌的作用
2.3.5 渔业品牌与水产品、渔业商标
2.3.6 渔业品牌的竞争力
2.3.7 渔业品牌战略
3 我国渔业品牌建设现状分析
3.1 取得的成绩
3.2 存在的问题
4 国外渔业品牌建设的经验
4.1 美国经验
4.2 挪威经验
4.3 日本经验
5 渔业品牌价值和评估模型构建
5.1 渔业品牌价值
5.2 渔业品牌价值的影响因素
5.3 品牌价值评估方法
5.3.1 国外经典的品牌价值评估模型
5.3.2 中外主要品牌价值评估模型比较
5.4 渔业品牌价值评估模型的构建
5.4.1 渔业品牌价值评估的原则
5.4.2 渔业品牌价值评估体系的构建
6 渔业品牌价值评估的实证研究-以九家渔业上市公司为例
6.1 九家渔业上市公司介绍
6.1.1 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1.2 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6.1.3 山东好当家海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6.1.4 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1.5 大连壹桥海洋苗业股份有限公司
6.1.6 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
6.1.7 百洋水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1.8 中水集团远洋股份有限公司
6.1.9 上海开创国际海洋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6.2 九家渔业上市公司品牌价值评估实证研究
6.2.1 指标数据的获取
6.2.2 品牌价值的评估
6.3 实证后的思考
7 提升我国渔业品牌价值的对策
7.1 提高渔业品牌意识,转变观念
7.2 以科技为支撑,进一步夯实品牌建设基础
7.3 不断开发适销对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新产品
7.4 多渠道解决渔业企业资金问题
7.5 渔业企业科学实施品牌战略
7.6 用渔业产业化推动渔业创名牌
7.7 建立健全渔业品牌管理制度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2832034
【学位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F326.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品牌价值评估理论研究现状
1.2.2 渔业品牌价值评估理论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内容结构
1.5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5.1 本文的创新点
1.5.2 本文的不足之处
2 渔业品牌
2.1 品牌
2.2 渔业
2.2.1 渔业的特点
2.2.2 渔业的作用
2.3 渔业品牌
2.3.1 渔业品牌的概念
2.3.2 渔业品牌的特征
2.3.3 渔业品牌的分类
2.3.4 渔业品牌的作用
2.3.5 渔业品牌与水产品、渔业商标
2.3.6 渔业品牌的竞争力
2.3.7 渔业品牌战略
3 我国渔业品牌建设现状分析
3.1 取得的成绩
3.2 存在的问题
4 国外渔业品牌建设的经验
4.1 美国经验
4.2 挪威经验
4.3 日本经验
5 渔业品牌价值和评估模型构建
5.1 渔业品牌价值
5.2 渔业品牌价值的影响因素
5.3 品牌价值评估方法
5.3.1 国外经典的品牌价值评估模型
5.3.2 中外主要品牌价值评估模型比较
5.4 渔业品牌价值评估模型的构建
5.4.1 渔业品牌价值评估的原则
5.4.2 渔业品牌价值评估体系的构建
6 渔业品牌价值评估的实证研究-以九家渔业上市公司为例
6.1 九家渔业上市公司介绍
6.1.1 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1.2 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6.1.3 山东好当家海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6.1.4 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1.5 大连壹桥海洋苗业股份有限公司
6.1.6 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
6.1.7 百洋水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1.8 中水集团远洋股份有限公司
6.1.9 上海开创国际海洋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6.2 九家渔业上市公司品牌价值评估实证研究
6.2.1 指标数据的获取
6.2.2 品牌价值的评估
6.3 实证后的思考
7 提升我国渔业品牌价值的对策
7.1 提高渔业品牌意识,转变观念
7.2 以科技为支撑,进一步夯实品牌建设基础
7.3 不断开发适销对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新产品
7.4 多渠道解决渔业企业资金问题
7.5 渔业企业科学实施品牌战略
7.6 用渔业产业化推动渔业创名牌
7.7 建立健全渔业品牌管理制度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郏乃林;;企业商标评估体系研究[J];中华商标;2007年11期
2 何志毅,赵占波;品牌资产评估的公共因子分析[J];财经科学;2005年01期
3 于春玲,王海忠,赵平;品牌权益理论及其实证研究评述[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7期
4 于君英;杨以雄;杜芹平;;中观视角服装品牌价值评价及其比较研究[J];纺织学报;2012年08期
5 韩瑾;牛波涛;张旺芝;;水产品品牌建设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河北渔业;2007年08期
6 王欣洋;韦恒;;我国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年04期
7 刘尔奎;从品牌的价值构成要素谈我国企业品牌评估的方法[J];经济论坛;1997年11期
8 卫海英;姚作为;梁彦明;;基于企业—顾客—利益相关者三方互动的服务品牌资产研究:一个分析框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赵青;谷慧娟;;企业品牌评估:一种新方法的提出与评判[J];会计之友;2011年02期
10 范秀成,冷岩;品牌价值评估的忠诚因子法[J];科学管理研究;2000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敏;我国农产品品牌价值及品牌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2 孙平;高科技品牌延伸的评价模型与消费者评价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倪慧君;高科技企业品牌资产价值测量模型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320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2832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