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品牌视觉传播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5 12:04
随着信息化、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博物馆的事业版图迅速扩张,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在多元化、两极化的发展态势下,涌现出了许多形成“超级品牌”的博物馆,也浮现出一批生存维艰的博物馆。如今,信息社会中媒介演化消除了时空障碍:直播,让时间障碍趋于零和;手机,消弭了获取信息的空间障碍。不难预见,互联网的深入嵌入和物联网的普及将进一步消解传播权力界限。这将意味着,在万众皆媒的时代里人人都可以成为表演者,人人也都可以成为观众;视觉景观从未如此繁盛,视觉权利也从未如此大。对于博物馆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博物馆可以和公众随时随地亲密连接,却也应该深思——如何打赢这场“注意力之战”,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复杂而庞大的信息系统中,整合博物馆品牌的视觉传播是一条出路:万物互联的新天地中,博物馆品牌视觉传播中的图像和文本交织变幻着搭建出“信息高速公路”,能够让博物馆由内而外协同发力,形成一致化的博物馆品牌形象,和社会公众更好地连接和交互。笔者通过回顾性研究发现,当今博物馆品牌建设意识薄弱、品牌同质化严重、过度依赖视觉营销、公众盲目视觉消费、词不达意的视觉乱象等现象严重。然而,博物馆是重要社会角色,肩负教育的使命,对...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通讯速率演变历程
研究框架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9(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研究方法从整体上来说,为了研究博物馆品牌视觉传播战略以及策略,笔者结合了定量研究法以及定性研究法,在研究中主要运用了文献分析法、深度访谈法、个案研究法以及实地调研法,涉及到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第一,运用文献分析法,阅读并分析品牌传播、品牌学、博物馆学、博物馆传播和视觉传播相关的中文文献和英文文献,梳理博物馆品牌视觉传播的研究方向、热点和问题,为研究实施提供理论支撑,主要使用了GoogleScholar、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第二,采用了深度访谈法,更好地提炼出与实际运营中最为贴近的因素,笔者对于营销行业、文创行业、消费者等进行了深度访谈,了解了博物馆受众的感受,收集了参考建议。第三,运用个案研究法,以案例研究支撑核心理论与概念。第四,使用了实地调研法,重点调查了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和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获得了较为直观的信息。2.技术路线研究技术路线(图1-5)是根据研究内容设计的:首先,通过回顾性研究,运用文献分析法提出博物馆在传播中问题;其次,构建出博物馆品牌的整合视觉传播模式,结合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分析现状和问题,深入剖析原因;最后,运用整合视觉传播模式解决问题,提供创新路径。图1-5研究技术路线Figure1-5Theresearchproceduceofthisprojec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博物馆文创的市场逻辑及提升路向——对“故宫文创热”的思考[J]. 郭万超. 人民论坛. 2019(09)
[2]《明宪宗元宵行乐图》中的成化朝政[J]. 林硕. 文物天地. 2019(03)
[3]如冰似玉的龙泉窑青瓷——国家博物馆藏宋龙泉窑青瓷赏[J]. 张润平. 收藏家. 2019(01)
[4]论“语—图”互文中的“联觉同构”[J]. 张玉勤,刘君.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8(06)
[5]视觉传播视域中的网络舆论研究——视觉传播与网络舆论关系研究的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J]. 柯泽,李荣,郝丽华. 湖北社会科学. 2018(09)
[6]中国传统文化视觉符号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马景雯,蒋璐璐. 黑河学院学报. 2018(03)
[7]基于多模态感官理论的交互式数字艺术研究[J]. 徐洁漪,席涛. 工业设计. 2018(03)
[8]大数据背景下视觉传播的认知驱动创新研究[J]. 席涛.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7(04)
[9]浅析博物馆品牌传播[J]. 韩玥. 中华文化论坛. 2016(08)
[10]数字图像叙事设计模式研究[J]. 沈冠东. 包装工程. 2016(04)
博士论文
[1]当代中国文化建筑公共性研究[D]. 王明洁.华南理工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四川博物院馆藏文物的“萌”化解读及创新设计[D]. 李丽娅.四川师范大学 2018
[2]低碳趋势下的包装设计研究[D]. 陈金明.华东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70317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通讯速率演变历程
研究框架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9(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研究方法从整体上来说,为了研究博物馆品牌视觉传播战略以及策略,笔者结合了定量研究法以及定性研究法,在研究中主要运用了文献分析法、深度访谈法、个案研究法以及实地调研法,涉及到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第一,运用文献分析法,阅读并分析品牌传播、品牌学、博物馆学、博物馆传播和视觉传播相关的中文文献和英文文献,梳理博物馆品牌视觉传播的研究方向、热点和问题,为研究实施提供理论支撑,主要使用了GoogleScholar、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第二,采用了深度访谈法,更好地提炼出与实际运营中最为贴近的因素,笔者对于营销行业、文创行业、消费者等进行了深度访谈,了解了博物馆受众的感受,收集了参考建议。第三,运用个案研究法,以案例研究支撑核心理论与概念。第四,使用了实地调研法,重点调查了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和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获得了较为直观的信息。2.技术路线研究技术路线(图1-5)是根据研究内容设计的:首先,通过回顾性研究,运用文献分析法提出博物馆在传播中问题;其次,构建出博物馆品牌的整合视觉传播模式,结合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分析现状和问题,深入剖析原因;最后,运用整合视觉传播模式解决问题,提供创新路径。图1-5研究技术路线Figure1-5Theresearchproceduceofthisprojec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博物馆文创的市场逻辑及提升路向——对“故宫文创热”的思考[J]. 郭万超. 人民论坛. 2019(09)
[2]《明宪宗元宵行乐图》中的成化朝政[J]. 林硕. 文物天地. 2019(03)
[3]如冰似玉的龙泉窑青瓷——国家博物馆藏宋龙泉窑青瓷赏[J]. 张润平. 收藏家. 2019(01)
[4]论“语—图”互文中的“联觉同构”[J]. 张玉勤,刘君.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8(06)
[5]视觉传播视域中的网络舆论研究——视觉传播与网络舆论关系研究的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J]. 柯泽,李荣,郝丽华. 湖北社会科学. 2018(09)
[6]中国传统文化视觉符号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马景雯,蒋璐璐. 黑河学院学报. 2018(03)
[7]基于多模态感官理论的交互式数字艺术研究[J]. 徐洁漪,席涛. 工业设计. 2018(03)
[8]大数据背景下视觉传播的认知驱动创新研究[J]. 席涛.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7(04)
[9]浅析博物馆品牌传播[J]. 韩玥. 中华文化论坛. 2016(08)
[10]数字图像叙事设计模式研究[J]. 沈冠东. 包装工程. 2016(04)
博士论文
[1]当代中国文化建筑公共性研究[D]. 王明洁.华南理工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四川博物院馆藏文物的“萌”化解读及创新设计[D]. 李丽娅.四川师范大学 2018
[2]低碳趋势下的包装设计研究[D]. 陈金明.华东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703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3570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