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创意微群体”及其品牌发展探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创意微群体”及其品牌发展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小型设计群体 创意文化 品牌建构 营销模式 电子商务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创意产业的备受瞩目、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的快速崛起以及消费者的成熟与转变,文化创意产业中涌现出一批小规模的创意设计群体,统称为“创意微群体”。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中一支充满活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经济力量,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新兴对象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通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归纳法,对我国“创意微群体”产生的背景环境、发展机遇、自身特性以及独特优势进行概括梳理,并基于前人研究和国内外案例,尝试分析我国“创意微群体”品牌建构策略,归纳和总结我国“创意微群体”品牌营销模式,以期为发展中的小微创意文化企业提供借鉴和启发。无论是从市场、消费者、产品,还是“创意微群体”自身分析,我国“创意微群体”品牌必须坚持品牌化发展道路。持续良好的品牌管理、清晰明确的品牌定位和多元整合的品牌传播是行之有效的品牌建构策略,有利于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以较少的成本,建立相对强势的品牌。同时,“创意微群体”品牌通过整合运用以新媒体为主的多种媒介,依次以理念传播、受众集聚、产品创新作为工作重心,以信息流促进用户流,以用户流带动产品流,以产品流推动业务流,不断展开新一轮的循环以实现螺旋上升式发展,共同促进“创意微群体”品牌的业务拓展,从而以不断更新的个性化、系列化、品牌化产品,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着的新的需求,以持续提升的品牌核心价值、优质的品牌消费群体和不断完善的创新产品体系,推动品牌的可持续发展,在与传统的大规模工业设计企业的抗衡中展现出自身的价值和意义,赢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关键词】:小型设计群体 创意文化 品牌建构 营销模式 电子商务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124;F724.6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绪论10-22
- 第一章 “创意微群体”产生的环境与机遇22-35
- 第一节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导向22-26
- 一、文化创意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22-23
- 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支持23-24
- 三、我国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的政策支持24
- 四、我国政府对“两创”和“创客”的高度重视和支持24-26
- 第二节 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和多元化生活方式26-28
- 一、丰饶经济时代激发个性化需求26-27
- 二、多元化、差异性审美需求的激活27-28
- 三、个性表达的欲望和符号意义的放大28
- 第三节 强化创新与人本价值的设计审美理念28-31
- 一、以创意为核心的设计理念发展29
- 二、出色的设计是源于生活的创造29-30
- 三、关注个体化特色的人本设计30-31
- 第四节 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空间增大31-35
- 一、融资环境的改善和支持31-33
- 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33
- 三、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的应用33-35
- 第二章 “创意微群体”的特性与优势35-49
- 第一节 小规模团队的灵活运作方式35-38
- 一、反应快捷的灵活机制35-36
- 二、独立创作的紧密团队36-37
- 三、敢于冒险的自主创新37-38
- 第二节 贴近消费者的高市场灵敏度38-41
- 一、优势特性贴合碎片化需求38-39
- 二、跟踪变化开发缝隙市场39-40
- 三、创意产品满足“长尾”需求40-41
- 第三节 推崇个人创造力的创新意识41-44
- 一、高度尊崇个人创造力41-42
- 二、多重因素激发知识创新42-43
- 三、全面创新的良性循环43-44
- 第四节 融汇文化和创意的高附加值44-49
- 一、创意和文化元素的开发和碰撞44-46
- 二、台湾文化创意设计产业的启迪46-47
- 三、基于知识性与融合性的高价值47-49
- 第三章 “创意微群体”品牌建构策略49-64
- 第一节 持续良好的品牌管理49-53
- 一、群体特性强化对品牌建构的需求49-50
- 二、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50-51
- 三、迎合消费者的购物决策51-52
- 四、承载消费者情感52
- 五、产品附加值的提升52-53
- 第二节 清晰准确的品牌定位53-58
- 一、独特的品牌核心价值53-55
- 二、清晰品牌定位的必要性55-56
- 三、提高品牌定位的准确性56-58
- 第三节 多元整合的品牌传播58-64
- 一、以新媒体为核心的整合传播58-61
- 二、灵活多样的高效传播方式61-62
- 三、品牌接触点的有效管理62-64
- 第四章 “创意微群体”品牌营销模式64-81
- 第一节 “螺旋上升式”品牌营销模式建构64-65
- 第二节 理念传播的信息流65-69
- 一、传达品牌理念和品牌个性66-67
- 二、以自媒体平台为主的精准营销67
- 三、提升品牌认知力度67-69
- 第三节 受众集聚的用户流69-73
- 一、用户至上的互联网思维69-70
- 二、以社区网站为主的口碑营销70-71
- 三、虚拟品牌社区的群落推广71-73
- 第四节 创新驱动的产品流73-77
- 一、产品推广与产品升级73-75
- 二、以新媒体为主的情感营销75
- 三、提高消费者的参与度75-77
- 第五节 延伸拓展的业务流77-81
- 一、螺旋上升式促进业务拓展77-78
- 二、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整合营销78-79
- 三、激发创作活力,提升品牌价值79-81
- 结语81-83
- 参考文献83-87
- 附录87-88
- 致谢88-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振金;;论品牌文化与品牌发展的关系[J];青春岁月;2010年16期
2 慕夏溪;;试论品牌核心价值传播——以个案海尔为例[J];艺术科技;2012年04期
3 吴秋;;品牌如何赢得消费者的心——从品牌营销方面浅析[J];大众文艺;2012年20期
4 付永亮;;名画元素在企业品牌构建中的运用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3年10期
5 张鸿雁;;透视中国品牌的十个误区[J];书摘;2002年09期
6 梁胜文;;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品牌建设[J];沧桑;2009年01期
7 裴朝军;;论坛类会议的品牌形象[J];艺术评论;2014年02期
8 汪琳;;浅析设计管理在缔造品牌核心价值中的重要性[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年03期
9 张友臣;;论山东省文化品牌发展对策[J];东岳论丛;2009年04期
10 许璐;;文化经济视域下的形象策略与品牌价值研究——以绝对伏特加品牌为例[J];美与时代(上);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品牌管理6C评估模式——品牌的核心价值不能突破道德底线[A];首届中国市场品牌战略论坛文集[C];2004年
2 张波;;试论提升我国民族品牌的核心价值[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谷丽娜;李文海;;以品牌建设推动企业全面发展[A];纤维水泥制品行业纤维增强水泥及其制品论文选集(1)(1960~2009)[C];2009年
4 谷丽娜;李文海;;以品牌建设推动企业全面发展[A];第八届全国纤维水泥制品学术、标准、技术信息经验交流会暨第二届三次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水泥制品分会纤维水泥制品专业委员会、第二届三次中国硅酸盐学会房建材料分会建筑结构与轻质板材专业委员会论文资料汇编[C];2010年
5 吴永林;张欣瑞;张立章;;高技术企业在初创期的品牌战略选择[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6—2007)——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卢扬;;对打造我国企业品牌平台的几点思考[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2008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7 卢扬;;对打造我国企业品牌平台的几点思考[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8 朱艳梅;;实施品牌战略 提升企业竞争力[A];2010年浙江省质量管理优秀论文选编论文集[C];2011年
9 田丽英;;齐心合力打造中国品牌[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10 余勤;任启江;;气象信息产品的品牌规划与传播策略研究——以甘肃省气象局12121气象信息产品为例[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0公共气象服务政策体制机制和学科建设[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威;品牌核心价值的三重奏[N];中国审计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翟永平;高端产品品牌 商家“趋之若鹜”[N];中国特产报;2006年
3 杨兴国;品牌文化:品牌价值不竭的源泉[N];中国文化报;2007年
4 张德伟;大品牌也有脆弱之时[N];经济视点报;2006年
5 丁邦清;品牌成功需要成功链[N];民营经济报;2007年
6 张筱梅;电子企业首发品牌价值榜[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7 伍建乔;品牌建设应让顾客感动[N];中国冶金报;2008年
8 万德乾;品牌领袖企业家的目标[N];中国国门时报;2009年
9 全国品牌职业经理资质认证办公室主任 中国文化管理学会副会长 刘瑛;国有企业品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示范作用[N];中国企业报;2012年
10 彪伟;核心价值造品牌[N];医药经济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耿佩民;服务企业品牌的培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柴红年;赛事品牌构建理论与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3 邱玮;服务品牌内化的构成要素与过程机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郑文清;营销策略对品牌资产的影响机理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5 李津;基于隐性需求的动漫品牌资产形成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6 张鹏;品牌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与仿真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陈令军;基于文化视角的农产品品牌构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卞中阁;品牌视觉形象提升品牌核心价值路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李寒;中小企业品牌核心价值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3 简小军;论我国大学出版社的品牌建构[D];西南大学;2015年
4 安慧洁;中国银行三级财富管理体系品牌建设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5 谭敏;网络科技会展平台品牌化传播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刘敏;WEB3.0时代品牌传播中消费者控制模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7 杨惟;青少年潮流品牌形象设计与推广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吉;N公司品牌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9 黄国庆;L公司在中国的品牌战略分析[D];苏州大学;2015年
10 解诗悦;基于品牌战略的视觉识别系统重塑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990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799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