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研发先进高强汽车钢在国产中档和高档轿车上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联合研发先进高强汽车钢在国产中档和高档轿车上的应用
【摘要】:为解决含铝相变塑性钢连铸时堵水口问题,上海大学和鞍钢联合课题组经热力学和动力学计算,成功预测了磷可以替代铝的应变诱发相变作用。与鞍钢经大量试验证实后,在产线上成功生产并应用于一汽奔腾车型上,为其通过国家的C-NCAP碰撞测试并取得优异成绩,作了贡献。课题组依层错热力学计算,设计了具有孪晶诱发塑性+相变诱发塑性的孪晶塑性钢,并在国际上首创了转炉冶炼高锰钢,生产出的热轧和冷轧孪晶塑性汽车钢,性能国际领先,产品应用在一汽一款重点开发的有极重要用途的高级品牌车上。课题组在国际上首先发现了铝在钢中的热力学数据有严重错误,在纠正了这些错误后通过计算发现铝可大大提高钢中奥氏体含碳量和相变塑性,由此生产的超高强度相变塑性钢,当强度达1 023 MPa时,断后伸长率为22%,这已是目前世界上低合金汽车钢所达最高强塑积。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汽车与家电用钢研究所;
【关键词】: 相变塑性 孪晶塑性 汽车用钢 转炉 热力学
【基金】:973项目(No.2010CB6308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0934011)
【分类号】:U465.11
【正文快照】: 汽车工业是近数十年来发展最快的一种工业,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发展,对汽车用钢板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其性能提升之快令其他钢种不能望其项背。汽车用钢在短短30余年来,由Mn-Si钢始、进而实现了无间隙原子钢(IF钢)、双相钢(DP钢)、相变诱发塑性钢(TRIP钢)、淬火配分钢(QP钢)及淬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译中;国内外汽车行业用钢的发展现状[J];上海汽车;2003年05期
2 崔克特;汽车用钢的发展动向[J];金属世界;2004年01期
3 ;攀钢研制出汽车用钢新品[J];武钢技术;2004年02期
4 ;我国汽车用钢体系已初步形成[J];汽车工艺与材料;2004年07期
5 王晓虎;;汽车用钢板产品和标准的发展[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8年06期
6 ;中法汽车用钢技术研讨会报道[J];汽车工艺与材料;1996年03期
7 由剑;法国汽车用钢技术介绍[J];汽车工艺与材料;1997年06期
8 董成瑞,王义成,张开坚,宋立秋,程兴德,陈杰;汽车市场浅析及攀钢汽车用钢板的开发[J];特钢技术;1997年02期
9 张波,赵发忠,董瀚,唐律今;德国、法国和西班牙汽车用钢生产技术[J];特殊钢;1998年02期
10 ;汽车用钢板现状及发展[J];特钢技术;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仁东;;鞍钢汽车用钢深加工技术进展[A];2014年全国钢材深加工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2 唐荻;米振莉;陈雨来;;国外新型汽车用钢的技术要求及研究开发现状[A];2004年全国炼钢、轧钢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04年
3 王利;张丕军;陆匠心;;高质量汽车薄板质量及生产技术[A];199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C];1999年
4 杨海峰;时晓光;;鞍钢高强汽车梁用钢A610L的开发[A];第八届全国冶金工艺理论学术会议论文专辑[C];2005年
5 彭涛;钟定忠;;武钢汽车用钢新产品的开发与发展[A];2001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卷)[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董文胜;今年我国汽车用钢将达1255万吨[N];中国证券报;2007年
2 记者 王炳坤 陈光明;专家指出:绿色、节能成汽车用钢发展方向[N];经济参考报;2009年
3 王金侠 记者 程云鹤;鞍钢新一代高性能汽车用钢研制实现重大突破[N];鞍山日报;2012年
4 记者 冯茂芬 通讯员 王硕;宝钢汽车用钢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N];中国冶金报;2012年
5 特约分析师 刘春红;“报废新规”对汽车用钢影响有限[N];现代物流报;2013年
6 刘宝兴;汽车用钢仍有较大增长空间[N];现代物流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杨凯;汽车用钢迎来新挑战[N];中国冶金报;2013年
8 孟祥林;冷轧工程进展顺利 攀钢汽车用钢领域持续拓宽[N];中国工业报;2013年
9 ;印尼日益成为日本汽车用钢重要市场[N];世界金属导报;2014年
10 李荣;我国汽车用钢增长迅猛[N];中国矿业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娜琼;汽车用钢中碳化物析出行为及其组织和性能的研究与计算[D];上海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飞飞;汽车产品创新平台及其管理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2 张伟琦;吉林省汽车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汪沁;外资进入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D];安徽大学;2015年
4 张泉;安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5 卢昕;中国汽车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6 崔建华;百营集团汽车用钢终端服务模式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7 刘帆;上市汽车公司业绩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李维逸;汽车用先进高强度钢材料参数稳健反求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9 王文金;奋战八年,把JYXC特钢建成世界最具竞争力的特钢企业[D];复旦大学;2013年
10 杨博华;汽车车身用钢高周疲劳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212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821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