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品牌论文 >

基于校园媒体的高校品牌形象传播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6 02:23

  本文关键词:基于校园媒体的高校品牌形象传播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校园媒体 高校品牌形象 传播策略


【摘要】:校园媒体是高校进行宣传教育和舆论导向的重要阵地,是面向师生交流与传递信息的有效工具,同时也是对外进行品牌形象宣传的重要窗口。本文通过对校园媒体的特征、传播优势、受众群体等方面进行分析,从加强校园媒体资源整合、建立专业化媒体工作队伍、提升品牌传播策略等几个方面作出有益探索,促进高校更好地形成具有自我特色的品牌形象,有效地推进品牌传播。
【作者单位】: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商务系;内蒙古财经大学图书馆特藏部;
【关键词】校园媒体 高校品牌形象 传播策略
【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NGJGH2016155)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2016年度科研青年课题“互联网传播视阈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与创新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7;G206
【正文快照】: 高校校园媒体是我国传媒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形式包括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校园网、各社团出版物,校园论坛、微博、微信、移动APP等新媒体,LED屏幕、宣传栏、橱窗等框架类媒体和海报、地贴等张贴类媒体。校园媒体主要面向高校师生,具有舆论引导、信息传递、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千桂;段靓文;龚妍;马长云;;校园媒体对大学生影响度分析[J];中国国情国力;2009年06期

2 田野;许敏;翟丽;;浅谈校园媒体的开放经营[J];西安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3 刘明海;;校园媒体: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18期

4 王文渊;王芳梅;;市场经济环境下校园媒体现状及发展分析[J];中国报业;2012年04期

5 舒媛媛;;整合校园媒体 发挥育人功能[J];新闻传播;2012年06期

6 宋建;;我国研究生校园媒体现状分析与建议[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7 高欣峰;赵晓春;;美国莫瑞州立大学校园媒体探析[J];青年记者;2013年29期

8 魏巍;劳湘雯;;天津举办高校研究生校园媒体联席会[J];中国研究生;2013年12期

9 李明;谭菲雪;;刍议校园媒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年10期

10 李志华;关注校园媒体建设[J];山西教育.教育管理;2005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云泽;胡晓娟;;校园媒体实践教学与社会媒体实习的互补效果分析[A];新闻学论集(第30辑)[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河南理工大学副教授 郜书锴;校园媒体莫做数字时代冷漠“看客”[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2 晋雨;如何提高校园媒体的影响力[N];天津教育报;2011年

3 榆林学院党委副书记 余少松;对高校校园媒体建设的思考[N];陕西日报;2005年

4 本报见习记者 张莹;校园媒体:横向联合 对接社会[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晋雅芬 李雪昆;校园媒体在学习中成长[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6 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赵长春;校园媒体与核心价值体系构建[N];光明日报;2008年

7 黑龙江大学 刘萍;校园媒体:高校文化育人的重要途径[N];光明日报;2009年

8 董洪亮 徐升升;校园媒体——用青春的视角看世界[N];人民日报;2011年

9 石家庄经济学院 郭雅洁 林琳;校园媒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N];光明日报;2012年

10 张曦微 周三保;校园媒体也能有作为[N];光明日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德富;现代高职校园媒体文化建构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3年

2 宋秀;大学校园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3 徐颢芳;基于校园媒体的高校品牌形象传播策略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4 余磊;大学校园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慧君;校园媒体在高校管理决策中的作用、问题及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黄艾娇;中美高校校园媒体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冯彦武;网络时代高校媒体资源的整合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8 孙维佳;高职高专院校利用校园媒体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作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9 唐欣然;南京大学校团委新媒体运营设计[D];南京大学;2015年

10 王璇;高校研究生报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603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8603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2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