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审计管理论文 >

上市公司审计质量提高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3 00:21

  本文关键词:上市公司审计质量提高路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审计质量 衡量 影响因素 博弈分析 提高路径 政策建议


【摘要】:独立审计质量评价是一个众说纷纭但并未真正得到有效解决的理论问题。究其根源,因为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众多,定量研究很难行之有效。审计质量的问题广受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国外学者对独立审计质量展开了理论价值颇高的研究。但是,西方国家资本市场发展历程较长且相对较为成熟,我国独立审计的发展历程较短,坎坷的发展轨迹毁誉参半,将西方的研究成果简单套用、效仿在我国资本市场进行分析,其价值到底有多大,人们深表质疑。现阶段,国内大部分研究主要以经济学为基础,运用会计与审计理论,采用规范分析法研究独立审计质量,同时,也有部分学者尝试着采用实证方法对我国资本市场的独立审计质量相关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但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研究体系。 本文综合运用多种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成果,试图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审计质量评价标准,分析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期望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做出公允的解释,并以我国资本市场的具体数据为基础,运用实证的方法对提高独立审计质量的路径展开研究。通过以上研究,本文旨在形成系统的理论研究体系,寻找提高我国独立审计质量的新思路。 论文共分七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包括选题背景、研究目的、论文分析框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等,是对全文的总体概括。 第二章,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首先,文章对国内、外关于审计质量、审计质量的评价标准等相关文献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综述。其次,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探讨了独立审计质量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交易成本理论、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博弈论、信息经济学、有效市场假说以及经济后果学说等,为以后各章的实证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章,独立审计质量的衡量。本章从对独立审计质量的内涵和审计质量特征的剖析出发,对我国独立审计质量的现状,以崭新的二维视角重新审视了审计质量的评价标准,即: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与审计意见的类型两个维度来联合评价审计质量,运用我国资本市场的公开数据,对不同行业、不同时期及不同财务状况条件下的独立审计质量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 第四章,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的博弈分析。首先,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讨论了审计质量的制约因素,即:审计主体、审计客体与审计环境。其次,在对审计主体、审计客体与审计环境之间的博弈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之后,构建了独立审计质量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为后文研究独立审计质量的提高路径提供理论支持。 第五章,审计质量提高路径:审计主体视角、第六章,审计质量提高路径:审计客体视角、第七章,审计质量提高路径:审计环境视角。本部分内容立足于我国审计市场现状,通过验证各影响因素与独立审计质量的相关程度,解析独立审计质量提高瓶颈,提出改进上市公司独立审计质量的理论对策和操作性建议。 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 第一,以二维视角重新审视独立审计质量的衡量标准。审计质量具有社会性、隐蔽性与主观性等特征,是内涵明确而外延不清晰的模糊概念,衡量难度大。论文从解开审计质量特征与量化审计质量的困惑入手,将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结合起来以二维视角重新审视独立审计质量的衡量标准。 第二,以博弈分析的方法研究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及审计环境三个因素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明确影响独立审计质量的因素是后续研究审计质量提高路径的前提,论文构建了审计质量各关联主体——审计主体与审计客体之间在审计环境的背景下所构建的博弈模型,并通过多阶段动态博弈分析,探讨审计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为研究提高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有效途径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第三,以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及审计环境三个因素对审计质量的影响。论文分别以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和公司治理结构作为衡量审计主体与审计客体的替代变量,研究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如何影响审计质量。其次,鉴于制度环境通过影响审计行为主体而最终影响审计质量,论文也尝试性地研究了审计制度环境与审计质量的关系。 当然,论文还存在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改进之处,主要体现在: 第一,运用横截面Jones模型对应计项目进行计算不一定准确,使盈余管理的大小衡量比较粗糙。尽管现在还无法提出一个更加完美的模型来替代截面Jones模型,但如果能够利用其它模型分解应计项目,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论文结论的说服力。 第二,对审计质量衡量的切入点不尽如人意。衡量独立审计质量的最佳角度应当是审计服务满足决策所需要的程度。论文以盈余管理水平和审计意见类型的匹配关系来测度审计质量,还是没有能够完全以“审计服务满足决策所需要的程度”的角度切入,其原因是构建完整的投资者需求指标、指标计量和数据收集极其困难,因此,如何更多的关注投资决策需求是以后研究的重点。 第三,对审计质量的评判只能利用审计结果倒推。理论上,对审计质量的衡量应该从审计过程中寻找更直接的证据。但是,审计过程数据的获得非常困难,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依据审计的结果(审计意见、盈余管理)来倒推审计的过程,以实现对审计质量的衡量。
【关键词】:审计质量 衡量 影响因素 博弈分析 提高路径 政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239.4;F224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5
  • 1. 绪论15-22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15-17
  • 1.1.1 研究背景15-16
  • 1.1.2 研究目的16-17
  • 1.2 研究框架、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7-20
  • 1.2.1 研究框架17
  • 1.2.2 研究内容17-19
  • 1.2.3 研究方法19-20
  • 1.3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20-21
  • 1.4 论文的不足与后续设想21-22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22-36
  • 2.1 文献综述22-29
  • 2.1.1 审计质量文献综述22-25
  • 2.1.2 审计质量衡量标准文献综述25-29
  • 2.2 论基础29-36
  • 2.2.1 交易成本理论与契约理论29-31
  • 2.2.2 委托代理理论与公司理论31-32
  • 2.2.3 博弈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32-34
  • 2.2.4 有效市场假说与经济后果学说34-36
  • 3. 独立审计质量的衡量36-60
  • 3.1 衡量审计质量的困惑36-40
  • 3.1.1 审计质量特征与衡量审计质量的困惑36-39
  • 3.1.2 直接影响审计质量量化的两个因素39-40
  • 3.2 审计质量衡量的二维视角40-48
  • 3.2.1 现有审计质量衡量标准的反思40-44
  • 3.2.2 衡量审计质量标准的新视角44-48
  • 3.3 审计质量特征的实证研究48-60
  • 3.3.1 研究假设48-49
  • 3.3.2 研究设计49-51
  • 3.3.3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51-52
  • 3.3.4 统计数据分析52-58
  • 3.3.5 结论58-60
  • 4. 影响审计质量因素的博弈分析60-79
  • 4.1 研究思路60
  • 4.2 审计质量博弈模型的参与者及其关系60-64
  • 4.2.1 审计质量博弈的参与者60-63
  • 4.2.2 审计主体、审计客体与审计环境的博弈关系63-64
  • 4.3 审计质量博弈模型的构建64-69
  • 4.3.1 博弈模型假设64-66
  • 4.3.2 博弈模型的局中人及其策略66-67
  • 4.3.3 博弈模型局中人的支付函数67-69
  • 4.4 审计质量博弈模型的纳什均衡解69-74
  • 4.4.1 监管部门使会计师事务所主动采用高质量审计策略的条件69-71
  • 4.4.2 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的条件71-72
  • 4.4.3 上市公司管理层委托甲会计师事务所的条件72-73
  • 4.4.4 上市公司管理层愿意真实披露财务报告的条件73-74
  • 4.5 审计质量博弈分析及其启示74-78
  • 4.6 结论78-79
  • 5. 审计质量提高路径:审计主体视角79-112
  • 5.1 研究思路79-80
  • 5.2 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的关系80-83
  • 5.2.1 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事务所声誉的建立80-81
  • 5.2.2 由“声誉”到“深口袋”:会计师事务所规模、法律责任与审计质量81-83
  • 5.3 实证研究83-109
  • 5.3.1 研究假设83-84
  • 5.3.2 变量定义与模型设计84-89
  • 5.3.3 样本与数据89
  • 5.3.4 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的衡量:二分法与聚类分析89-103
  • 5.3.5 样本描述性统计103-106
  • 5.3.6 单变量分析106
  • 5.3.7 多变量分析106-109
  • 5.4 研究结论109-112
  • 5.4.1 结论109-110
  • 5.4.2 政策建议110-112
  • 6. 审计质量提高路径:审计客体视角112-137
  • 6.1 研究思路112-113
  • 6.2 公司治理与审计质量的关系113-119
  • 6.2.1 我国公司治理的现实113-116
  • 6.2.2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的关系116-117
  • 6.2.3 公司治理与审计质量的关系117-119
  • 6.3 实证研究119-134
  • 6.3.1 研究假设119-126
  • 6.3.2 变量定义与模型设计126-130
  • 6.3.3 样本与数据130
  • 6.3.4 单变量分析130-134
  • 6.4 研究结论134-137
  • 6.4.1 结论134-135
  • 6.4.2 政策建议135-137
  • 7. 审计质量提高路径:审计环境视角137-160
  • 7.1 研究思路137-138
  • 7.2 审计环境与审计质量的关系138-145
  • 7.2.1 审计制度环境的内涵138-139
  • 7.2.2 制度的属性与实施机制139-140
  • 7.2.3 审计质量与制度环境的关系140-141
  • 7.2.4 审计制度环境的构成141-145
  • 7.3 实证研究145-157
  • 7.3.1 研究假设145-151
  • 7.3.2 变量定义与模型设计151-153
  • 7.3.3 样本与数据153-155
  • 7.3.4 成对样本T检验155-157
  • 7.4 研究结论157-160
  • 7.4.1 结论157-158
  • 7.4.2 政策建议158-160
  • 参考文献160-174
  • 后记174-175
  • 致谢175-177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177-1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保卿;;“低价进入式审计定价”及其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李维安,王新汉,王威;盈余管理对审计意见的影响[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陈冬华;周春泉;;自选择问题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06年03期

4 杜兴强;温日光;;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一项经验研究[J];财经研究;2007年01期

5 李连军;审计市场中的信号显示机制:理论与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5年01期

6 甘道武;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表现及其特征分析[J];当代财经;2005年08期

7 陈晓,王鑫;股票市场对保留审计意见报告公告的反应[J];经济科学;2001年03期

8 于向辉,李素枝;我国财务软件的发展趋势[J];经济论坛;2004年22期

9 陆宇建;从ROE与ROA的分布看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J];经济问题探索;2002年03期

10 靳庆鲁;原红旗;;公司治理与股改对价的确定[J];经济学(季刊);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明书;王守琪;;北京市消费者信心指数编制方法探讨[A];北京市第十二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叶少琴;中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2 林朝华;利润操纵的市场反应检验[D];厦门大学;2002年

3 汪军;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4 彭桃英;审计质量与审计市场行为主体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5 任夏仪;中国上市公司独立审计质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6 李_";审计师解聘与审计质量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7 余宇莹;公司治理与审计质量:经验证据[D];厦门大学;2008年

8 陈俊;制度变迁、市场需求与独立审计质量的改善[D];厦门大学;2008年

9 刘爱松;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807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10807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2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