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经营不确定因素对审计意见影响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5 06:21
本文关键词:持续经营不确定因素对审计意见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要】: 自从持续经营假设在1922年由美国会计学家佩顿(Paton)首次提出之后,即在会计理论中得以明确,也被各国的会计准则广泛接受。如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1961年颁布的《会计研究公告第一号》及我国财政部1993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都将持续经营作为一项基本会计假设,由此可见持续经营假设在会计中的基础地位。由于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企业破产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持续经营假设正不断遭受来自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抨击,但是在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之前,其在会计中的基础地位仍不可动摇。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持续经营不确定性问题日渐突出,人们对持续经营不确定性问题的关注,使得持续经营能力评价研究也不断深入。但是迄今为止,在审计实务中,对持续经营能力评价定性指标远远高于定量指标,人为因素较多,虽然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特点注重专业判断,但涉及持续经营能力不确定性的专业判断难度较大。 注册会计师作为证券市场上行使经济鉴证功能的独立第三者,其自身具有丰富的会计、审计、管理知识及实践经验,能够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及其变动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和考察,从而有能力运用自己的专业判断识别出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形成质量相对较高的审计意见。诚然,不可排除注册会计师出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或自身利益而放弃审计准则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在出具审计意见时也不得不权衡审计风险,尤其是管制风险和诉讼风险,因为一家客户的审计失败有时足以给其前途以毁灭性的打击。美国安达信、我国中天勤等会计师事务所就是范例。同时,为维护其行业的信誉、形象乃至于其存在的必要性,审计行业内部也会加强行业自律,从而促进审计质量的提高。事实也表明,独立审计机制作为市场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那么,中国的注册会计师能否判断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具备有效的监督警示作用?换句话说,审计意见与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具有相关性?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深入分析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验证审计师的审计监督作用,同时也会对如何通过外部审计来督促、警示上市公司改善自身的持续经营能力状况有所借鉴。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试图检验持续经营不确定因素对审计意见的影响。除此之外,大量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尤其是陷入财务危机的公司围绕保牌资格展开了较多的盈余管理活动,注册会计师能否识别出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能否遵照监管部门的规章制度对较多盈余操纵活动的企业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成为检验我国审计市场独立审计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一个内容。 本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1章引言,首先对本文研究的背景和目的进行概述,在此基础上描述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和框架,然后进行文献综述,总结了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文献综述主要包括持续经营能力对审计意见影响的研究、关于持续经营能力审计判断的研究和审计关注问题研究三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对上述三个方面的文献综述可以发现,不论国内研究还是国外研究,大部分关于持续经营能力对审计意见影响的研究结果都将影响因素归结为财务指标,也有少部分文献将事务所规模、上市年限等列为影响因素。虽然我国对持续经营的判断起步较晚,但是上市公司非持续经营审计判断已经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审计关注方面,国外研究集中于客户规模、事务所规模、事务所变更等方面,而国内早期的研究集中于财务指标,后期的研究则引入国外研究的焦点,重点研究注册会计师对于敏感区间的检验与判断。 第2章对持续经营能力和审计意见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回顾持续经营的涵义,从持续经营审计的角度来看,准则制定者和修订者基本上还是赞成“证伪论”,这主要是基于审计成本的考虑。然后界定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为ST公司,主要是因为ST公司比较符合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定义。接下来介绍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研究的难点,难点在于不确定性程度的衡量,衡量的方法大致分为三种:单变量模型、多变量统计模型和逻辑回归模型,由于逻辑回归模型不需要严格的假设条件,这种模型的使用较为普遍。实证研究主要从两个角度来研究,一是从企业角度,对企业本身持续经营不确定的预测模型,一是从注册会计师的角度,集中于GCO审计报告和制度因素对持续经营审计的影响,在这两个方面的文献中,又对自1997年以来被出具GCO的审计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导致审计师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事项与情况集中于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等方面,由此本文提出影响上市公司持续经营的因素。 第3章模型设计。提出假设、选取变量、建立模型,为进一步实证研究奠定基础。根据李淑华(1997)、Bao,Chen(1998)和Kinney and McDaniel(1989)的研究,提出假设H:注册会计师对于持续经营能力不确定的公司更倾向于出具非标意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反映上市公司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的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经营现金流量对流动负债、应收账款周转率、净利润增长率、产权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等指标,并引入十大会计师事务所(big10)、会计师事务所变更(change)、审计收费(lnfee)、上年度审计意见(preopinion)和上市公司规模(lnasset)等控制变量,建立研究模型。 第4章实证分析。通过实证研究检验持续经营能力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和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假设H检验,首先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分别考察各种审计意见在样本中的分布状况和全样本特征变量描述性统计,然后进行单变量分析,剔除掉未经过检验的变量如现金流量对流动负债、应收账款周转率、净利润增长率、利息保障倍数等指标,保留较为显著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检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如流动比率对审计意见影响并不显著,在控制变量中,上年度审计意见(preopinion)、事务所变更(change)显著影响审计意见,另外没有发现“十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显著好于“非十大”。除此之外,有大量研究表明持续经营不确定的公司出于“保牌”等目的会或多或少的对其财务报表进行盈余管理,由此提出假设H1:注册会计师对盈余管理报表更倾向于出具非标意见,选取假设H中较为显著的变量lnasset、preopinion、资产负债率、总资产报酬率,同时引入选取新变量NDAt/At-1,该变量是按修正Jones模型计算出的第i家样本公司操控性应计利润与其上一年度资产总额的比值,最后建立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回归结果,可以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假设H1。 第5章研究结论。在结论部分对本文结论进行总结。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具有一定的鉴别能力,能够检验出存在盈余管理倾向的上市公司报表。 本文选题具有时代性、实用性特点,与我国目前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不确定因素和被出具的审计意见紧密相关。笔者搜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并在参阅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写成了此文。 本文的贡献在于: 第一,在研究问题的角度上,本文将持续经营不确定因素与盈余管理结合起来写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因为处于持续经营不确定的公司,或多或少会粉饰财务报表,以达到保牌或筹资等目的。以往的文章都只从持续经营不确定因素方面或盈余管理方面探讨对审计意见的影响,而本文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具有更深刻的意义。 第二,在选取变量时,结合我国ST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选取了较为全面的影响持续经营能力不确定因素作为变量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选择了对企业和对财务报表信息使用者决策影响较大的盈余管理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持续经营 不确定 审计意见 盈余管理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39.4
【目录】:
- 中文摘要3-7
- Abstract7-11
- 1. 引言11-22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本文基本结构12-13
- 1.3 文献综述13-22
- 1.3.1 持续经营能力对审计意见影响的研究13-14
- 1.3.2 关于持续经营能力审计判断的研究14-19
- 1.3.3 审计关注问题研究19-22
- 2. 持续经营不确定与审计意见理论分析22-37
- 2.1 持续经营22-33
- 2.1.1 持续经营的涵义22-25
- 2.1.2 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程度的衡量25-29
- 2.1.3 关于持续经营不确定的研究现状29-33
- 2.2 审计意见33-34
- 2.3 持续经营不确定与审计意见34-37
- 3. 模型设计37-45
- 3.1 研究假设37-38
- 3.2 数据收集38
- 3.3 变量选取38-45
- 4. 实证分析45-53
- 4.1 持续经营不确定与审计意见实证分析45-49
- 4.1.1 描述性统计分析45-46
- 4.1.2 相关性分析46-49
- 4.2 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实证分析49-53
- 4.2.1 描述性统计分析50-51
- 4.2.2 相关性分析51-53
- 5. 结论53-55
- 5.1 研究结论53-54
- 5.2 研究局限性54-55
- 参考文献55-58
- 附录58-60
- 后记60-61
- 致谢61-62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62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红霞;;对持续经营审计准则“旧貌换新颜”的解读[J];会计之友;2012年28期
,本文编号:10924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1092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