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审计管理论文 >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特征对审计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4 07:01

  本文关键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特征对审计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审计委员会特征 公司治理 Jones模型 审计质量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财务舞弊事件频发,投资者对审计报告的信任度锐减,外部审计师的诚信受到质疑,掀起了审计质量研究的热潮。为了增强外部审计师的独立性、健全上市公司治理机制,2002年证监会联合国家经贸委发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中可设置审计委员会,其成员中独立董事应占多数,且享有“提议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的权力,自此审计委员会制度正式在我国建立。审计委员会职责在于监督内部审计工作、提议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并与其沟通,从而增强外部审计师的独立性以提高审计质量。可见,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引进源于审计失败,而此制度能否起到提高审计质量的作用也有待考证。 审计委员会制度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国内相关研究较少,相关实证研究则更为有限。审计委员会在我国目前仍处于自愿设立阶段、我国的市场环境、经济水平和上市公司又具有特殊性,所以国外此方面研究只能作为参考,而无法完全适用。所以本文从审计委员会内部结构特征入手进行实证研究,从而分析审计委员会特征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本文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根据需要加以运用。本文的框架分为以下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框架,以及研究创新点。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主要包括国内外关于审计委员会特征和审计质量的相关研究,以及审计委员会特征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最后对上述文献进行述评。第三章为审计委员会与审计质量相关理论分析。首先,介绍了审计委员会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其次,基于相关理论来分析审计委员会对审计质量产生影响。接着,基于公司治理机制,阐述了审计委员会的不同模式,分析了审计委员会与内部治理层的关系和对外部审计的影响。最后,阐述了外部审计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第四章为研究设计。首先指出了样本筛选原则和数据来源、定义了所要研究的变量,然后提出研究假设,继而构建研究模型。第五章主要是进行实证研究,包括描述性统计、差异性和相关性分析,以及回归分析三部分。第六章主要为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审计委员会建设的完善建议,最后指出本文的不足和后续研究方向。 本文实证研究选取2007-2009年均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审计委员会三大特征独立性、专业性和勤勉性三方面进行研究,独立性用“审计委员会成员总人数”和“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比例”两个指标来衡量,专业性用“审计委员会带头人是否为财务专家”和“审计委员会财务专家比例”两个指标来衡量,勤勉性用“审计委员会会议次数”进行衡量,控制变量包括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一人兼任、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五个指标。审计质量采用截面Jones模型计算的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衡量。 本文通过审计委员会特征对审计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从独立性角度来看,审计委员会规模对审计质量产生显著影响,并产生正向的影响作用,而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比例并没有显著影响审计质量。审计委员会规模可以促进审计质量提高的原因主要是足够的人数能让审计委员会在董事会中更有话语权,同时能够进行更细致的分工,使审计委员会发挥更大的监督作用。而独立董事比例未产生显著影响的原因在于我国“独立董事不独立”的现状及选聘机制不合理等多方面因素。 (2)从专业性角度来看,审计委员会带头人是否为财务专家能够显著地影响审计质量,但是财务专家比例与审计质量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带头人的作用要明显大于普通委员的作用。但是审计委员会带头人的影响不是提高却是降低了审计质量,原因可能在于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带头人由财务总监或者总会计师等内部财务人员担任,他们的专业性被其独立性的丧失而抵消。 (3)从勤勉性角度来看,审计委员会会议能够显著提高审计质量,可见委员参与工作的程度能够影响审计委员会运行效率,从而影响审计质量。 (4)从控制变量来看,其中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一人兼任、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四个指标均能显著地影响审计质量,而净资产收益率与审计质量之间并无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董事长与总经理为—人兼任会对审计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因为此情况下董事会与管理层在一定程度上重叠,不利于董事会对管理层的监督,公司治理效率会降低从而对审计质量产生消极影响。公司规模与审计质量正相关,原因在于越大的公司内部控制越完善,越注重本公司的声誉,更有动机提高审计质量。资产负债率与审计质量正相关,原因在于较大的资产负债率反映出更高的财务风险,此情况下审计师会更谨慎地出具审计意见。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会对审计质量产生积极影响,原因在于当股权过于集中时,股东的风险随之加大,会对公司治理和财务报表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更有动机提高审计质量。 在研究中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审计委员会整体规模过小,独立董事未发挥应有作用,很多公司审计委员会带头人并非独立董事,财务专家不具备独立性难以发挥专业作用,审计委员会会议次数过少,机构建设上与监事会重叠,法律不够健全和信息不透明等。 所以应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完善审计委员会建设:第一,明确审计委员会与监事会职能划分,使得它们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更好地实现监督职能。第二,健全审计委员会相关法律,使审计委员会制度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第三,优化审计委员会内部建设,适当要求审计委员会适当扩大规模,委员均具备基本财务能力,并规定审计委员会带头人最好为财务专家且只能由独立董事担任。第四,建立审计委员会约束机制,主要包括完善独立董事选聘机制、规范薪酬制度并规定最长聘用年限,规定委员权利和职责,并建立相应评价和激励机制。第五,完善审计委员会信息披露机制,提高信息透明度。 本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本文所筛选的样本公司为2007-2009三年均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保证了数据的可比性和连续性,且此类公司的审计委员会制度建设已相对成熟和稳定,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审计委员会刚成立制度不健全的影响,可以更好地反映审计委员会制度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第二,在变量选择时,审计委员会的专业性特征衡量指标中加入了“审计委员会带头人是否为财务专家”这个新变量,勤勉性用审计委员会会议次数来衡量,不同于以往采用董事会会议次数这个替代变量,控制变量增加了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否—人兼任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从而控制了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和股权结构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第三,本文采用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来度量审计质量,不同于以往审计质量采用审计费用率、审计意见和行业专长等指标来度量。现存的利用操纵性应计利润来衡量审计质量的文献也只是为了反映审计委员会设立与否对审计质量的影响,而本文主要反映审计委员会内部特征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以往关于此方面的研究侧重于财务方面,而本文侧重于公司治理角度。本文力图在前人的基础上,做出有益补充或得出新的结论,从而为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 本研究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是数据的准确性可能不足。一方面是变量的界定借助主观判断,文中“财务专家比例”和“审计委员会带头人是否为财务专家”两个变量中的财务专家的判定只能按照文中规定的衡量标准通过审计委员会成员简历中的主要经历来进行判断,具有主观性。同时,数据均来自数据库,可能存在准确性问题。其次是样本量有限,可能与总体存在差异。审计委员会制度在我国属于自愿设立机构,所以很多公司并没有设立审计委员会或者是建立了但未披露相关信息,本文选择2007-2009年三年均设置审计委员会的公司,所以样本量相对较小,不能完全反映我国审计委员会现状。最后是审计委员会仅考虑委员是否为独立董事,是否为财务专家,但没有考虑委员的教育背景、偏好和经历等个体因素的影响,可能不能全面反映审计委员会制度状况。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239.4;F22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圆;周兰;;审计委员会治理效率与审计质量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李星;张天西;;审计委员会有效性对审计意见影响的实证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夏文贤;陈汉文;;审计师变更、审计收费与审计委员会效率[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年02期

4 刘少锋;;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对审计质量的影响[J];财会月刊;2006年36期

5 李斌;陈凌云;;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研究——基于上市公司年报补丁的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06年03期

6 房巧玲;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衡量标准:回顾与评价[J];当代财经;2004年03期

7 蔡吉甫;;会计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J];当代财经;2007年06期

8 夏立军,鹿小楠;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信息披露质量相关性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5年05期

9 肖作平;;公司治理影响审计质量吗?——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6年07期

10 王跃堂;涂建明;;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有效性的实证研究——来自沪深两市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6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汪军;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1383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11383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a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