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制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 增值型内部审计 公司治理 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 出处:《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选择有条件的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实行改革试点,重点推进。2003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决定,选择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并动用450亿美元国际储备注资。可见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改革发展时期。特别是2006年底将全面开放银行业,届时国有商业银行将与外资银行特别是率先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先进银行在对等的基础上展开竞争。如果说在原来相对封闭经济下,国有商业银行依靠国家信用和垄断地位尚可勉强维持低效运营局面的话,那么,在中国加入WTO、银行业即将全面开放的形势下,国有商业银行现有的经营状况和改革思路将受到更加严峻的冲击和挑战,因此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势在必行。作为商业银行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和最高层管理当局控制手段的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管理尤其是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以及公司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成为关系到商业银行兴衰成败的重要因素。那么什么是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以及公司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什么?我国商业银行内审有效性怎样?怎么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制度?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知道国际上内部审计发展的现状;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以及公司治理中的作用;通过对我国内部审计现状与西方国家内部审计内部审计现状相比找出我国内审有效性差的原因;我国应怎样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本文正是一篇关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的文章。其目的是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文章的逻辑安排是对1999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提出的增值型内部审计定义的产生背景和内涵的分析开始→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以及公司治理领域中增值途径→通过中外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特点比较,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有效性差的原因→提出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议。根据此逻辑,本文共分为四章,其主要内容如下:
[Abstract]:The decision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ystem, adopted by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6 CPC Central Committee, formally put forward that th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with conditions should be selected to carry out the share-holding system transformation. By the end of 2003,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 decided to select the Bank of China and the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to carry out the pilot reform of the shareholding system. We can see that China's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are in an important period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at present, especially the banking industry will be fully opened on end of 2006. At that time, th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will compete with foreign banks, especially the international advanced banks, which are the first to enter the Chinese market, on the basis of parity, if in the original relatively closed economy.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rely on the state credit and monopoly status can barely maintain inefficient operation, then, in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the banking sector is about to be fully open to the situation.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will face more severe impacts and challenges on their existing operating conditions and reform ideas, so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strengthen risk management. Internal control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are imperative. As the board of directors of commercial banks and its audit committee and the highest level of management control means of internal audit, especially in the manage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risk management. The status and func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which is an important factor related to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commercial banks. So what is internal audit? What is the role of internal audit in the risk management, internal control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commercial banks? What is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l audit in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How to perfect the internal audit system of our country's commercial banks? In order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we need to know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internal audit status; The role of internal audit in risk management, internal control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commercial banks; By compar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nternal audit in our country with that in western countries, we find out the reasons for the poor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l audit in our country. How should our country perfect the internal audit system? This paper is an article on the internal audit system of commercial banks. Its purpose is to perfect the internal audit system of commercial banks in our country. The logical arrangement of this article is to add value to the proposal put forward by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 in 1999. Analysis of the background and connotation of the definition of internal audit. 鈫扐dded value of Internal Audit in the areas of risk Management, Internal Control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Commercial Banks. 鈫払y compa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al audit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commercial bank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poor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l audit in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鈫扐ccording to this logic,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the main contents are as follows: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239.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麒;;浅议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J];科技创业月刊;2009年08期
2 何自力;公司治理模式:比较与借鉴[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3 张迹,张左;重视和发挥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安然事件的启示[J];长白学刊;2002年05期
4 陈清泰;国有企业改革:形势和重点[J];发展;2002年09期
5 殷枫;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J];现代管理科学;2002年01期
6 欧阳韶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金融;2003年07期
7 冯彩,臧宁;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发展路径选择[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Simon Dudley,刘云鹏;大象能学会跳舞吗?[J];经济导刊;2003年10期
9 陈秋金;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J];中国农业会计;2004年04期
10 吕荣杰,徐玮,张晗;动态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之关系研究[A];全国企业改制中的内部审计作用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论文集[C];2004年
2 马连福;曹春方;;政府干预、公司治理与IPO募集资金投向变更[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杨雪玲;黄晓鹏;张白;;公司治理与企业竞争力的相关性实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艳峰;;技术手法·管理效能·制度建设——公司治理中的全面预算管理[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公司治理与上市公司内部审计[A];石油杯全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会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3年
6 ;国有商业银行进行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现状与出路[A];治理结构与风险防范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毕丽君;;基于公司治理环境下的内部审计问题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8 陈锡良;;公司治理与财务运作——探讨做大做强做久企业之道[A];2007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08年
9 伊志宏;李艳丽;江轩宇;;机构投资者具有监督作用吗——来自股权激励宣告公司的证据[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0 谢获宝;刘波罗;;政治联系、掏空与盈余质量——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第八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熊熙玲;从公司治理看跨国经营[N];中国财经报;2004年
2 王选;公司治理发展的新要求[N];中国建材报;2005年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党组书记 陈清泰;国家股东应力推公司治理[N];证券日报;2004年
4 ;公司治理披露:千篇一律价值何在[N];中国旅游报;2002年
5 易兰;公司治理与风险防范[N];经济日报;2005年
6 衔华;公司治理 有章可循[N];金融时报;2002年
7 ACCA上海代表处樊晓君;200名著名CFO独立调查报告:他们眼中的亚洲公司治理[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8 记者 何晓晴;不创新的工厂将成“垃圾场”[N];民营经济报;2006年
9 俞靓;农行股份制改革需解决好三大课题[N];中国证券报;2008年
10 记者 董秋彤;股份公司需重新审视“公司治理”[N];中国企业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汉慧;企业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与利益取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刘新辉;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与建立[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徐柔建;所有权与公司治理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付永进;二元股份结构上市公司治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5 车汉澍;东亚公司治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卢溢洪;独立董事职能整合分析与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7 阎建军;长期利润模型及其在养老基金参与公司治理中的应用[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8 宋增基;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理论与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9 孙光焰;公司治理模式趋同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10 杨在军;中国近代公司特许阶段公司治理研究[D];南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素君;我国商业银行增值型内部审计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2 谢慧娟;我国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3 郭曜光;公司治理与国有企业改革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4 符寒峰;试论会计信息的失真与公司治理[D];长安大学;2003年
5 张永刚;公司融资与公司治理[D];山东科技大学;2003年
6 梁淑红;论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D];广西大学;2004年
7 郑剑星;大陆与香港的公司治理年报披露制度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8 余珊;敏捷企业公司治理内部机制探寻[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陈流江;公司治理对公司财务危机的影响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10 赵艳彬;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714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1471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