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审计管理论文 >

中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30 21:16

  本文关键词: 商业银行 内部审计人员 国际比较 审计委员会 比较分析 审计独立性 内部控制 稽核工作 董事会 风险控制 出处:《会计之友(下旬刊)》2008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比较、分析了中美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独立性和审计价值,发现:美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机构直接对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机构的人事和预算权皆由审计委员会掌控,其独立性和权威性较强;美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以风险控制为工作重点,建立了一套以银行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运作体系,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运作体系包括以流程为核心的全过程监督体系和以风险等级为中心的全方位评价体系。而我国商业银行在内部审计独立性和审计价值方面均存在差距。由此,笔者提出借鉴美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先进经验,推进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改革的思路和对策。
[Abstract]:This paper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internal audit independence and audit value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commercial banks, and finds that the internal audit institutions of American commercial banks are directly responsible for and report to the board of directors (audit committee). The personnel and budget authority of the audit institution is controlled by the audit committee, and its independence and authority are strong; The internal audit of American commercial banks focuses on risk control and establishes a set of internal audit operation system which is oriented by bank risk. The risk-based audit operation system includes the whole process supervision system with process as the core and the omni-directional evaluation system with risk grade as the center. The commercial banks in our country have both the independence of internal audit and the audit value. There is a gap.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internal audit of commercial banks in our country by using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internal audit of American commercial banks for reference.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华夏银行总行稽核部;
【分类号】:F239.45;F837.12;F832.2
【正文快照】: 由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在银行经营管理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的主要手段,因此,人们把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当作“企业良心”,当作维护企业道德文化的最后一道防线。一、中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独立性比较分析(一)美国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翁琳;一九七九年的泰国经济[J];东南亚研究;1980年01期

2 龚维敬;战后美国垄断资本集中的特征[J];世界经济;1980年02期

3 曾向东;印度侨汇的增长及有关政策措施[J];世界经济;1980年04期

4 殷石;西方工业企业和商业银行的集中与垄断[J];世界经济;1980年04期

5 王继祖;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信用货币膨胀[J];世界经济;1980年06期

6 甘当善;战后美国垄断财团的发展[J];世界经济;1980年06期

7 张帆;战后美国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的溶合——驳金融资本消失论[J];世界经济;1980年07期

8 章加琳;美国垄断财团实力和组合的若干变化[J];世界经济;1980年09期

9 赵从显;战后帝国主义基本经济特征的新发展[J];世界经济;1980年10期

10 柳长生;资本主义国家银行制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世界经济;198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贺元杰;张维;王春峰;;生存分析理论在评价商业银行信贷政策中的应用[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2 刘辉;;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迎接知识经济挑战[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3 郑长虹;;商业银行如何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4 黎坚梦;;我国金融企业在商业化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5 周春晓;梁世杰;;我国金融风险成因及防范[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6 牛玉钦;;对建立存款保险机制必要性的思考[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7 俞立;;国有金融管理公司规范运作问题研究[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8 张清元;;商业银行应大力拓展中间业务[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9 于锋;;商业银行的风险分析及对策[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10 陈云贤;;论投资银行风险收益对应管理[A];21世纪股份制与证券发展战略研讨会暨股份制与证券研究会成立十周年纪念论文专辑[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施福良;加快商业银行电子化进程[N];安徽经济报;2000年

2 张周印;中小企业贷款难在何处[N];安徽经济报;2000年

3 ;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开展支付结算业务代理简介[N];安徽经济报;2000年

4 刘群 刘承香;应重视信贷风险预警体系建设[N];安徽经济报;2000年

5 张友琪;商业银行要正确处理六种关系[N];安徽经济报;2000年

6 施鸣放;新经济对我国银行业有何影响?[N];安徽经济报;2000年

7 陈光华;商业银行急需实施人才战略[N];安徽经济报;2000年

8 ;怎么看助学贷款风险[N];安徽经济报;2000年

9 童文;一家银行卡可以多家用[N];安徽经济报;2000年

10 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张汉林;我国银行业面对入世应该克服哪些困难[N];北京科技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大能;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张福荣;论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防范与化解[D];东北财经大学;2000年

3 薛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4 赵其宏;经济转轨中的农村金融风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赵旭;中国银行业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6 李洪江;转轨时期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制度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7 彭江平;基于风险价值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研究与系统开发[D];中南大学;2001年

8 甘爱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产权分析[D];厦门大学;2001年

9 吉可为;中国商业银行管理新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张东江;商业银行安全运营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琦晔;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探析[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2 冉铮海;信贷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左创宏;关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4 钱旭;健全信贷管理机制,,提高信贷资产质量[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5 袁英;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6 段惠敏;成都市商业银行竞争战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7 王宇;论我国支付系统的构建和完善[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8 葛彦;银行业务与证券业务的“合业经营”与“分业经营”[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9 张炜;对我国投资银行业发展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10 彭凌;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管理及策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4772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14772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7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