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日两国相关审计准则看内部控制欠缺的判断与风险管理
本文关键词: 内部控制审计 风险管理 中国注册会计师 财务报表审计 审计准则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注册会计师审计 内部控制报告 风险对策 经营者 出处:《中国注册会计师》2008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信赖性,防止重大会计错报的出现,注册会计师审计增加了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审查。2004年美国上市公司监督委员会(PCAOB)颁布了第2号审计准则(Auditing Standard No.2,AS2),要求注册会计师在进行财务报表审计时,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验证,并发表审计意见。日本的企业会计审议会也在2007年2月15日颁布了《有关财务报表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与审计的准则》,并于2008年4月1日起正式实行内部控制报告和审计制度。这项新型审计工作增加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业务量,扩大了审计的责任。本文在概括美日两国审计准则的基础上,结合风险管理探讨内部控制的评价。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major accounting misstatement. Audit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has increased the review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s in enterprises. In 2004, the Board of Supervision of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issued auditing Standards No. 2 (. Auditing Standard No.2. AS2N requires CPA to verify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of the enterprise when auditing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In February 15th 2007, the Japanese Enterprise Accounting Board also issued the Standards on the Evaluation and Audit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Since April 1st 2008, the internal control report and audit system has been formally implemented. This new type of audit work has increased the business volume of CPA audit.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auditing standard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valu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in combination with risk management.
【作者单位】: 天津财经大学;
【分类号】:F239.21;F275
【正文快照】: 一、美日两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一)美国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产生1.美国内部控制审计制度产生的背景。美国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制度源自2002年7月颁布的萨班斯法(Sarbanes-Oxley Act of2002)。但是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审计的认识很早就产生了。上世纪70年代水门事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陈刚;吴翔;;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框架[J];财政监督;2011年14期
2 肖娅;;论企业税收筹划中的风险防控[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15期
3 石秀芳;刘景浩;;浅谈组织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及实施步骤[J];电子质量;2011年08期
4 王晓敏;池兆念;;内部控制鉴证业务目标与性质[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09期
5 王海燕;;加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探讨[J];企业导报;2011年11期
6 曾扬略;;风险管理中的代理成本研究[J];金融经济;2005年20期
7 石海燕;;浅谈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2期
8 王晖;;浅议以内部控制促进企业健康发展[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4期
9 李展;;财务风险管理与公司内部控制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年12期
10 张诚;;我国供应链管理研究综述[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飞媛;;现金流量管理与企业风险控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欢;陈宏;;供应链风险探讨[A];第六届中国青年运筹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孙澄生;;现代企业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思路[A];2006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07年
4 马林金;;现代企业风险的特征与风险管理的必要性[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论文汇编(下册)[C];2005年
5 阮永平;;金融控股集团的内部控制研究——基于风险管理的视角[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高新技术企业风险管理与保险研究[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扈文秀;王廷浩;;企业孵化器风险管理研究[A];建设小康与高技术产业化——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第35分会场论文集[C];2003年
8 祖金杰;;现代企业风险特征与风险管理的必要性[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论文汇编(上册)[C];2005年
9 扈文秀;王廷浩;;企业孵化器风险管理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10 张爱军;;集团公司财务治理结构问题探讨[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神华总裁 凌文;探索风险管理的最高境界[N];中国会计报;2010年
2 张荣荣 武杰;风险管理取得成功的九大要素[N];财会信报;2011年
3 本报评论员 丁静;风险管理何时才能真正遍地开花?[N];财会信报;2010年
4 蔡昌;税务风险管理的特征及意义[N];财会信报;2010年
5 ;问诊央企:风险管理路在何方?[N];华夏时报;2011年
6 詹姆斯·兰姆[James Lam];首席风险管理师对冲风险管理[N];财经时报;2003年
7 张宏亮 北京工商大学会计学院;谈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N];中国审计报;2008年
8 赵晓涛;风险管理 预防为王[N];网络世界;2009年
9 本报实习记者 张棋;危机环境下的风险管理以及对理财的影响[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10 华彩咨询集团执行董事、中国首席母子公司管控专家 白万纲;国际化中的风险管理[N];中国企业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贵富;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创业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李琛;跨国经营政治风险及其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柳絮;企业商业信用管理方法与策略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4 修国义;虚拟企业组织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5 王桂莲;基于现代系统思考的企业内部控制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彭岩;第四方物流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曹升元;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8 孙彤;基于价值增长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创新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9 罗威;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10 胥朝阳;企业并购的风险管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蕾;IT环境下基于风险管理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2 张英;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风险规避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3 吴英杰;WT公司市场风险管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4 瞿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管理[D];安徽大学;2005年
5 刘凤军;高科技企业组织创新及其风险管理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6 张磊;第三方采购的采购商选择与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7 陈兰;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与防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 赵曦;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与管理战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王庆民;国有创业投资风险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10 许娟;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中的风险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773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1477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