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舞弊与审计责任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证监会处罚公告的视角
本文选题:财务舞弊 切入点:审计责任 出处:《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中国证监会处罚公告为样本,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类型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责任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相对于披露舞弊,会计师事务所若不能发现实质性舞弊,更易受到证监会的处罚。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在实质性舞弊中,相对于与资产/负债相关的实质性舞弊,与收入/费用相关的实质性舞弊更易受到证监会的处罚。这一研究结论对会计师事务所和相关监管部门应有启发意义,有助于其理解审计师失败的主要原因并进行事前防范。
[Abstract]:Taking the punishment announcement of China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as a sampl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ypes of financial fraud and the audit responsibility of accounting firms in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by using the method of empirical research. If accounting firms fail to detect material fraud,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be punished by the CSRC. Further studies have also found that in material fraud, there is a difference between material fraud and material fraud related to assets / liabilities, Substantial fraud related to income / expenses is more likely to be punished by CSRC. This conclusion should enlighten accounting firms and relevant regulators and help them to understand the main causes of auditors' failure and take precautions in advance.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分类号】:F239.4;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曾山;;强制轮换与审计独立性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数据[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2 王砚书;赵军;;试论审计委员会制度与公司财务治理[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3 陈小悦,肖星,过晓艳;配股权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J];经济研究;2000年01期
4 王亚平;吴联生;白云霞;;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频率与幅度[J];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5 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9年09期
6 李飞,何存花;关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J];理论探索;2005年05期
7 白宪生;王玮安;张惠萍;;我国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探索;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明江;股利政策的一般性模式——一个投资行为模型的应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顾振伟;欧阳令南;;频数分布法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赵敬德;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王明虎,罗媛媛;上市公司会计利润操纵的实证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许跃辉;上市公司财务虚假的成因——基于股东投票权完备性角度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席彦群;刘绍平;;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几点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邓小洋,张琪;盈余管理动机实证研究的发现及政策意义[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孙爱军,陈小悦;关于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的研究——兼论中国股市的利润驱动特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袁江英;赵健梅;;基于利益相关主体的配股行为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钱源达;;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N字型”关系研究[J];北方经济;2007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忠松;;坚持科学发展的人力因素和保障体系[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孙彩;;基于配股权的盈余管理行为例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马忠;朱栗;;盈余管理计量方法综述与研究展望[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宋力;张玉春;;股权分置改革后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变化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张雁翎;;盈利预测误差的契约性与公司盈利管理行为研究[A];管理会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肖星;申睿;;配股前的盈余管理、配股后的资金流向与后续业绩[A];公司财务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国清;;现金流量表信息含量的实证分析——来自沪、深两市的经验证据[A];企业财务报告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王雄元;;基于成本效益分析和被管制者导向的会计管制——来自美国经济管制的启示[A];转型经济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9 陈汉文;郑鑫成;;可操纵应计的市场反应——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证据[A];转型经济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10 邹风;;董事会领导结构与公司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A];转型经济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海文;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张新民;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理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0年
3 赵迎琳;企业上市:从控制均衡到市场均衡的制度变迁[D];西北大学;2000年
4 晏艳阳;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5 江铭强;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高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中美比较的视角[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林朝华;利润操纵的市场反应检验[D];厦门大学;2002年
8 汪军;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9 杨成文;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10 朱琪;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理论与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岩;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相关性的实证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胡艳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与股权结构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孙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黄好杰;管理者风险偏好变化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郑欢;薪酬契约、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火琛;新会计准则下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罗芳兰;管理层激励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阳;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财务动机[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春;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钟高,徐正刚;公司治理结构下的盈余管理[J];财经科学;2002年04期
2 李明辉;盈余管理的影响及防范[J];财会月刊;2001年02期
3 秦荣生;上市公司治理中的审计委员会制度[J];财会月刊;2003年15期
4 靳明;从ROE的实证分析看上市公司的业绩操纵行为[J];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02期
5 白云霞;王亚军;吴联生;;业绩低于阈值公司的盈余管理——来自控制权转移公司后续资产处置的证据[J];管理世界;2005年05期
6 余玉苗,李琳;审计师任期与审计质量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析[J];经济评论;2003年05期
7 陈小悦,肖星,过晓艳;配股权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J];经济研究;2000年01期
8 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9年09期
9 耿建新 ,肖泽忠 ,续芹;报表收益与现金流量数据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信息不实公司的预警信号[J];会计研究;2002年12期
10 杨淑娥,金帆;关于公司财务治理问题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2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红路;张东明;;强化审计监督,防止财务舞弊之浅见[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年06期
2 陈东平;;论财务舞弊的三种识别方法[J];财会研究;2008年21期
3 俞丽辉,马静;加强会计监督 减少财务舞弊[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08期
4 肜芳珍;注册会计师审计与成本效益原则[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5 翟洪忠;分支机构财务舞弊及其对策[J];水利电力机械;2003年06期
6 路焘焘;;关于治理财务舞弊的探讨[J];当代经济;2006年11期
7 赵治纲;;理性看待“财务舞弊”——兼对“夏草”现象的评论[J];中国总会计师;2008年06期
8 王利红;;村干部财务舞弊审计思考[J];财会通讯;2009年25期
9 陈路红;;会计诚信问题浅析[J];商场现代化;2006年03期
10 杨云枢;;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分析[J];财会研究;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小勇;;企业财务舞弊的十大主要手法透视[A];第七届全国财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梅丹;;内部控制、审计质量与财务舞弊[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孙长利;胡建华;;对如何防止企业财务舞弊的探讨[A];舞弊的防范与检查论文汇编[C];2005年
4 段永毅;;舞弊防范与检查方法的探讨[A];舞弊的防范与检查论文汇编[C];2005年
5 陈怡璇;;高校校办产业财务舞弊及对策[A];舞弊的防范与检查论文汇编[C];2005年
6 ;Empirical studies of chinese listed company's board characteristics and financial fraud[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丽霞;;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从程序理性角度的思考[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刘国常;田勇;;基于审计质量特征拓展分析的审计质量控制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9 李永臣;田晓蕾;;财务报告舞弊的预警信息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10 刘颖;杨大勇;;关于财务舞弊防范对策的思考[A];舞弊的防范与检查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赵冰;中国人寿集团承担审计责任[N];国际金融报;2004年
2 徐晓琴 王冰;对构建责任追究制度的一点设想[N];中国审计报;2005年
3 庞德玉;监控“自由裁量权”东海审计有典有则[N];中国审计报;2007年
4 记者 彭松;深圳证监局要求年报审计责任落实到人[N];证券时报;2005年
5 杨代金;对德勤事件应厘清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N];财会信报;2006年
6 一家言;审计责任还是会计责任?[N];中国财经报;2005年
7 尤芳 志鹏 阿扣 仕春;建湖审计的“精气神”[N];中国审计报;2006年
8 宋一欣;司法解释应细化会计与审计责任[N];证券时报;2006年
9 高明;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N];中国财经报;2008年
10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宋华;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比较[N];中国建材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小芳;财务舞弊公司董事会后续治理及其对外部审计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蔡峗;短视认知偏差与财务舞弊行为[D];暨南大学;2010年
3 袁春生;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监督失效假说及其实证检验[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蔡志岳;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动因、市场反应与预警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王瑞;中美证券监管合作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韩东安;高科技企业经营者财务监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7 夏文贤;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设立与效率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邓庆山;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识别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9 陈守德;收入确认若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10 武辉;公共政策分析视角下会计准则的政策过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单郁兴;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2 杨宏娜;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识别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陆颖;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财务舞弊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孙宏远;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人力资本、股权集中度与财务舞弊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莫觅达;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与高管财务舞弊关系的实证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6 梅超;财务舞弊的发现与公司治理的改善[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7 马迎森;新准则下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及治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8 段歆U,
本文编号:16018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1601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