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中企业社会责任的审计治理与实现
本文选题:和谐社会 切入点:社会责任审计 出处:《华东经济管理》2008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随着现代审计功能的拓展与创新,审计监督在纠正企业社会责任功能缺位方面应该发挥积极作用。文章以审计环境为逻辑起点,开展了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审计治理的探讨,重点对社会责任审计的本质、动因、目标、假设以及适应我国国情的审计主体、对象、内容等进行了分析。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modern audit function, audit supervision should play an active role in correcting the absence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func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nature, motivation, objectives, assumptions and audit subjects, objects and content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udit.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管理学院;南京审计学院审计系;
【基金】:江苏省博士后基金:“企业社会责任的审计治理与实现” 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基于和谐社会的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07CJY029)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23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正;;构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体系研究[J];经济经纬;2006年06期
2 刘长翠;陈增雷;;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初探[J];山东经济;2006年04期
3 沈洪涛;金婷婷;;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年03期
4 韩晓梅;;论审计的社会责任观——关于审计目标的思考[J];审计研究;2006年02期
5 蔡春;陈孝;;现代审计功能拓展研究的概念框架[J];审计研究;2006年04期
6 崔孟修;;审计动因论的修正[J];审计研究;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丹红;;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实践和理论根源探析[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2 孙喜平;;上市公司环境治理的现状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杨蓉;杨宇;;企业社会责任与核心竞争力——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姜玲玲;;高校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审计功能拓展为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08期
5 韩勇;;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16期
6 宋娜;;构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程序[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02期
7 张海涛;郭锦墉;杨文平;王晓明;徐学智;;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证分析[J];价格月刊;2011年07期
8 魏昌东;;完善中国国家审计腐败风险控制机制之构想——基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腐败风险控制机制的思考[J];江海学刊;2010年06期
9 韩晓梅;;企业契约、信息不对称与独立审计制度[J];经济管理;2009年03期
10 朱永明;;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研究[J];经济经纬;2008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茜;违规模型下的注册会计师审计舞弊责任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凯;增值型内部审计模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朱顺熠;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监管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张珑;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系的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王峰;我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成本信息披露初探[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陈娟;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毋蒙;我国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赵清;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协同治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屈萌;公司财务业绩、声誉机制与公司社会责任的关系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颖;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相关性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联生;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需求的调查分析[J];经济研究;2000年04期
2 蔡春 ,陈孝;“审计风暴”带来的思考和启示[J];中国审计;2004年17期
3 王广明,沈辉;试论供给导向的风险基础审计[J];会计研究;2001年12期
4 刘秀琴;构建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设想[J];上海会计;2003年05期
5 阳秋林,李冬生;建立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构想[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年06期
6 阳秋林;架构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指标分析体系[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7 蒋加习;略论环境审计依据[J];湖北审计;2001年04期
8 娄尔行 ,唐清亮;试论审计的本质[J];审计研究;1987年03期
9 白静,邹建,华金秋;国际注册会计师业务的最新发展及启示[J];审计研究;1999年02期
10 姜彦秋;谈谈经济责任审计[J];审计研究;1999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曦;;关于“审计环境起点论"的理论分析[J];甘肃农业;2006年07期
2 王炳华;;审计环境起点与审计理论结构的建立:一个综述[J];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07年09期
3 段新丽;;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之比较研究[J];市场论坛;2009年05期
4 张静,杨志强;关于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的重新思考[J];财会研究;2004年01期
5 谢诗芬;论信息化时代的审计环境[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0年01期
6 李晓兵;孙景翠;徐小雪;;论审计假设体系的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04期
7 王贵峰;王荣惠;;CPA和谐审计环境构建浅析[J];科技与管理;2008年05期
8 杨杰;对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的探讨[J];当代审计;2003年06期
9 赵华,许福敏;论审计理论结构的基本框架:一种新的解释观[J];工业技术经济;2004年02期
10 祝爱萍;论审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的选择[J];山东审计;200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明君;李云平;;人性化执法与构建和谐社会[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郭晓静;许月潮;李慧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加快发展我国天然气的要求[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代表论文集[C];2005年
3 孙路宝;;浅议和谐文化[A];努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领导能力研讨会暨2006年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论文集[C];2006年
4 段冬林;李小鲁;;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国雪利;刘惠军;;积极心理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盖玉彪;陈伟;;论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军事司法改革[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7 潘兆康;;和谐社会视野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新视角:恢复性司法模式[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8 许宁;;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出狱人保护制度探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9 刘晓梅;;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10 杨崇华;张美英;;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以“恢复性司法”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湖南大学会计学院 周兰 王善平 郭芬;企业低碳消费的社会责任审计[N];光明日报;2010年
2 市审计局局长 卫成印;着力推进“三个建设” 努力创优审计环境[N];吕梁日报;2010年
3 湖北省钟祥市委书记 周松青;优化审计环境确保严格执法[N];中国审计报;2003年
4 沈海兰;审计环境的变化对内部审计的影响[N];中国审计报;2004年
5 邹育沪;小议审计环境与审计监督[N];中国审计报;2003年
6 朱燕华;实行审计公示后审计环境更好了[N];中国审计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常连喜;驶向文明的航程[N];营口日报;2010年
8 荆开学 高秀翠 王建设 关华林;淄博经责审计做到“三个结合”[N];中国审计报;2009年
9 陈文斌 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审计的机制创新问题初探[N];中国审计报;2009年
10 ;为审计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N];中国审计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民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2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视角[D];吉林大学;2005年
3 谭德宇;当代中国民主发展中的公民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晓平;和谐社会的舆论环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5 何影;利益共享的理念与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武君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县级政府的作用[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7 赵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内涵与中国知识分子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白葆莉;中国少数民族生态伦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孙正;当代中国社会冲突与政治调控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袁斌;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丽;基于和谐社会建设的生态化技术创新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2 杨静;和谐社会视野中的政府危机管理[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小芳;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学思考[D];山西大学;2006年
4 顾晓卿;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与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郭秋娟;构建和谐社会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6 胡涛;和谐社会视角下的社会保障公平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7 刘跃亭;加快郑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8 文大山;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9 任占弟;和谐社会建构中的新市民培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杨锋;执政党与民间组织关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020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1602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