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审计管理论文 >

股权结构与审计费用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8 06:05

  本文关键词:股权结构与审计费用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根据审计需求与代理理论的性质内容看,审计的出现不是因为什么外部因素决定的,而是一种内在的需求促使其形成,同时还是由当前企业的结构性质决定的,是整个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为适应市场需求,分化由公司规模变化、业务领域的加深增广带来的对公司日常经营活动的管理运行不便影响,职业经理人这个职业就出现了。当代企业中股东为委托方,管理层为代理方,委托方委托管理方全权管理公司的日常运营。委托方享有监督权、决策权,代理方有执行权。根据管理层权力理论,基于这种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管理层可以运用自身的直接管理经营权对公司各个方面产生影响,他们比公司股东能更直接的掌握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信息,因此,对股东来说审计是其深入了解公司状况、检查管理层经营业绩的一种有效手段。审计综合起来表现的就是一种监督职能,是委托人对代理人的监督,也是外部利益相关者对整个公司的监督。审计对每个公司都是必需的,因此要处理的就是委托方与代理方之间的代理关系问题,只要因代理关系而产生的代理成本小于因其而产生的直接或者间接收益,这种代理关系就可以存续下去。 代理理论按公司内部管理结构来分,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认为股东把公司的管理权交给管理层来管理,因而使得管理层对公司日常的经营业务有了直接的控制,而期间其有可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违背股东的目标,从而损害股东的权益,因而股东只能加大第三方监督,而审计就成了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关键只是如何使得审计有效实施;另一种认为,当代代理理论的主要症结之所在是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在中国,大股东特别是控股股东,直接的享有公司的决策权,其他股东无法左右控股股东的决策,只能被动承受或出售股权,因而大股东就存在了可能损害其他股东权益的现象。而此时的审计也只是起到对公众社会的一种表象监督作用,并不能实质上改变公司的内部结构和治理环境,这种情况下的审计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审计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独立性,它强调的是审计方独立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外,作为一个独立的第三方来审计公司的财务风险和经营成果等情况。然而现实是,当管理层能够控制公司日常的经营和许多重要决策时,审计的性质倾向于管理层,而当管理层绝对代表股东的利益一致对外时,审计只是成为了一种装饰外表的工具,是外界公众和投资者的主要依赖。因此,如何保证审计独立性的有效进行是重中之重。 本研究主要是针对审计费用产生影响的方面。审计付费的多少,通常取决于公司的规模,日常经营业务的少多,审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等因素。然而现实当中会计师事务所收取的全部费用当中,完全用于实施审计程序等的鉴证业务的费用并不多,多数审计付费来源于其他方面。在整个审计过程当中,当某一方处于绝对地位或者两方利益一致时,审计往往根据此时控制方的要求进行工作,因而导致审计风险的加大,控制方则会因此增加审计费用来分担事务所因风险加大而承担的压力。对于不存在舞弊的公司的审计,代理理论追求的是代理成本与监督收益的权衡,这也是代理关系能够存在的大前提。对于可能存在舞弊的公司的审计,其中,当管理层能控制日常经济业务时,为了规避股东的问责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审计费用的付出,从而与审计方达成协议,使得股东不能仅根据审计的监督结果来发现管理层可能存在的问题。当管理层代表股东利益而共同舞弊时,为了不使外部利益相关者发现公司存在的各种问题,也会加大审计费用,从而使审计代表其利益。基于这些情况而生成的审计结果,其审计质量都比较低下,起不到原本审计所要达到的作用。 通过上述情况的分析,为防止控股方垄断公司的控制权,处于次级地位的股东的作用也就体现出来了。为了防止第一大股东滥用控制权,第二大股东、甚至联合到第十大股东可以共同起来抑止第一大股东的行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审计的独立性加强,这是代理理论在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关于股权的集中与制衡方面的表现形式。而对于实质上由管理层控制的公司来说,由于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公司的股权过于分散引起的,因此还是需要联合各主要股东参与公司经营决策,以增强对公司的控制,阻止管理层权力过度自主。 另外,本文没有如传统文献依托公司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审计报告的类型等变量来揭示其与审计费用的关系。本文主要把股权结构这个公司治理层面的重要方面单独列出来做研究,同时引入了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度,国有股的特殊性等,以反映是否是引起审计付费变化的一个方面原因以及怎样对审计付费产生影响。为此,本研究先通过规范分析为本文理清逻辑思路,再通过实证研究量化分析结果,阐明了在公司治理中不同股权结构的变化对审计费用产生的影响。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内容。 第一章是本文的导论部分。主要包括研究背景与意义,说明本文写作的出发点以及本文的基本构思与研究方法的运用,最后说明下本文的研究创新与不足等。本部分重在说明本文的整体框架结构,为后文的进一步详细阐述作铺垫。第二章是本文的主要理论基础与相关国内外文献综述部分,主要是委托代理理论,管理层权力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以及审计理论,其中委托代理理论为根本,其他管理层权力理论以及审计理论等在此基础上予以展开。以这三个理论为基础分析由代理问题产生的管理层权力滥用问题,审计独立性问题等。通过对这三个理论的阐述,说明我国一般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以及应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加以改进,由此引入到公司的治理层结构层面上来,然后通过把治理层结构问题与审计联系在一起,直接或间接的阐明了本文的中心思想。文献综述主要是展现以往学者对此方面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了三个部分:公司治理的综述、管理层的综述和审计收费的综述。然后再结合本文的研究方向,对所有文献进行相关评述,表达自己的观点。第三章是本文的研究方法在具体上的应用,包括理论分析与提出假设,变量的选择,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模型的构建等。这方面主要是根据第二部分的文献综述和自身的评述,结合自己得出的观点进行相关逻辑分析从而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另外本文主要在CSMAR数据库中选择2010-2012三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结合相关标准踢除不符合标准的变量后得到的数据。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假设分析得出了一个多元非性线回归模型。第四章是本文的实证分析部分,主要针对第三章中的模型和数据,运用相关统计软件对整体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实证分析。本文运用statal0作为统计软件对整个模型进行的分析,然后对分析结果进行相关的检验,再汇总结果与第三章中提出的假设进行对比,得出结论。并且针对在分析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并对原有模型进行了一定的修正,最后根据修正后的模型分析结果。 第五章是本文的结论与建议部分,主要根据前面章节的分析论证得出相关结论,以此为基础再作合理的分析与推测。本文通过一系列的实证论证得出结论如下:1、股权制衡度S值在1%水平上显著,是在本次研究的变量当中对审计付费影响最直接的变量,呈正相关关系。2、国有股比例与审计付费负相关,表明会计师事务所对于存在国有股越多的公司,所承担的风险越小,花费越低。3、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度越高,审计付费越低,表明高度的控制权公司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审计独立性。4、管理层持股与第一大股东持股对审计付费∪型变化,表明适度的管理层持股和股权集中对于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使审计的监督作用充分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最后结合本文得出的结论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几点关于公司治理和日常经营中的意见,试图能够对现有企业提供意见支持。
【关键词】:代理理论 公司治理 股权结构 审计付费 管理层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39.2;F275
【目录】:
  • 摘要4-8
  • Abstract8-12
  • 1 导论12-17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2-14
  • 1.2 研究构思14-15
  • 1.3 研究方法简述15-16
  • 1.3.1 规范研究15
  • 1.3.2 实证研究15-16
  • 1.4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16-17
  • 1.4.1 主要创新点16
  • 1.4.2 不足16-17
  • 2 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17-34
  • 2.1 相关理论基础17-26
  • 2.1.1 委托代理理论17-20
  • 2.1.2 管理层权力理论20-21
  • 2.1.3 信号传递理论21-24
  • 2.1.4 审计理论24-26
  • 2.2 文献综述26-32
  • 2.2.1 公司治理的文献综述26-28
  • 2.2.2 股权结构的文献综述28-30
  • 2.2.3 审计与代理问题的文献综述30-32
  • 2.3 对文献综述的综合评述32-34
  • 3 研究假设与模型设计34-41
  • 3.1 研究分析与假设34-38
  • 3.1.1 管理层持股与审计付费34-35
  • 3.1.2 股权的集中度与审计付费35-36
  • 3.1.3 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度与审计付费36
  • 3.1.4 股权制衡度与审计付费36-37
  • 3.1.5 国有股比例与审计付费37-38
  • 3.2 样本与数据来源38
  • 3.3 变量选择说明与模型设计38-41
  • 3.3.1 变量选择说明38-39
  • 3.3.2 模型设计39-41
  • 4 实证统计分析41-48
  • 4.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41-42
  • 4.2 相关性分析42-45
  • 4.2.1 皮尔逊矩阵系数分析42-43
  • 4.2.2 变量的多重共线性分析43-45
  • 4.3 多变量对审计费用影响的回归分析45-48
  • 5 结论与建议48-53
  • 5.1 结论48-49
  • 5.2 建议49-53
  • 参考文献53-56
  • 后记56-58
  • 致谢58-59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凤;;股权结构与审计收费关系研究[J];财会通讯;2012年12期

2 佘镜怀;胡洁;;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1期

3 李宁;王秀华;;信号传递理论在业绩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年15期

4 张利红;;代理成本与外部审计: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J];财会通讯;2013年12期

5 胡秋玲;;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审计质量影响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3年15期

6 徐晓东,陈小悦;第一大股东对公司治理、企业业绩的影响分析[J];经济研究;2003年02期

7 何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998年05期

8 李明辉;;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对股权代理成本的影响——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01~2006年数据的研究[J];金融研究;2009年02期

9 曾颖;叶康涛;;股权结构 代理成本与外部审计需求[J];会计研究;2005年10期

10 粟立钟;李悦;;股权结构、董事会治理与审计费用——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之友;2012年29期


  本文关键词:股权结构与审计费用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17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2717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6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